刘洪智:芪参益气滴丸在心衰中的应用·365医学网

芪参益气滴丸在心衰中的应用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为2.9亿,每10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病。膳食不合理、吸烟、饮酒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心脑血管病人数呈快速增长态势。
  报告数据: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趋势,估计我国心血管病(冠心病、脑卒中、心衰、高血压)先患人数2.9亿,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病。估计每年我国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疾病之首。我国每天心血管病死亡9590人,每小时心血管病死亡400人,每10秒心血管病死亡1人。其中心衰已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目前全球约2600万心衰患者。我国每例心衰患者平均每年住院两次,每次住院平均花费7000到9000元。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心衰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无力和液体潴留。心衰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且临床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
  心衰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分子、细胞机制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变化。1.伴有胚胎基因再表达的心肌细胞肥大,导致心肌收缩力降低,寿命缩短;2.心肌细胞凋亡,这是心衰从代偿走向失代偿的转折点;3.心肌细胞外基质过度纤维化或降解增加。临床表现可见心肌肌重和心室容量增加,心室形状改变,横径增加呈球状。
  慢性心衰的治疗策略从初始的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
  心衰的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和延缓心室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死亡率和住院率。心衰的近期MACE事件表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能量代谢异常,心室重构;远期MACE事件表现为:无复流、慢血流、心肌微循环障碍。在中国医学论坛报2015年4月23日期刊中,杨跃进教授指出,微血管损伤是心肌无复流及再灌注核心机制,因此相应的保护心肌微血管结构与功能成为心肌无复流的关键内容。而我国传统中药复方制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保护心血管内皮细胞,直接或者间接的改善心肌微环境,可有效防治心肌无复流及再灌注损伤。
  我院根据心衰的病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上芪参益气滴丸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治疗例子如下:
  患者刘秀华,女,48岁,既往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病史;以“间断胸痛2年,加重1月,胸闷气喘半月余”为主诉入院。入院诊断为:1、冠心病 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 心功能IV级(NYHA分级);2、高血压病2级 极高危;3、2型糖尿病。 入院后患者胸闷气喘明显,测NT-ProBNP3520.60pg/ml,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调节心率、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抑制心室重塑等药物后,患者胸闷、气喘有所缓解,乏力、出汗未明显改善,在中医领域考虑患者为气虚血瘀型,遂又给予芪参益气滴丸,每次1袋,每日三次,约3天后患者气喘、乏力及出汗症状明显改善。复查NT-ProBNP1820.30pg/ml。从该病例可以看出,芪参益气滴丸对改善心梗后心衰的的气短乏力、出汗效果改善明显。
  该病人气短乏力,胸闷胸痛的症状,在中医范畴中属于气虚血瘀型,而芪参益气滴丸是由黄芪、丹参、三七、降香经科学配伍,其中黄芪丹参能够很好的起到补气活血作用,改善患者的气短乏力症状。
  天士力制药公司生产的芪参益气滴丸是由黄芪、丹参、三七、降香经科学配伍,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精制而成的现代中药滴丸剂型,方中黄芪,补气祛瘀,行津利尿,为君药;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三七,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与丹参共为臣药;降香,气香辛散,温通行滞。诸药合用益气活血,利水消肿,通络止痛,得以气血运行正常,诸证自愈。
  其基础研究也证实,芪参益气滴丸通过显著增加缺血后心肌血流,减少心肌梗死面积;还可以通过提高心肌组织ATP,显著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通过抑制心肌断裂、抑制线粒体肿胀、减少组织间水肿,从而减少心肌损伤、保护心肌,改善心肌结构;最终,芪参益气滴丸提高了心脏功能。通过临床用药,我们也发现芪参益气滴丸改善患者的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效果明显。

2015/10/22 12:20:13     访问数:1915
    转载请注明:内容转载自365医学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