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融:山居琐记

山 居 琐 记

图文/吴  融

秋风起,山里的避暑大军纷纷撤离回城,山间归于宁靜。受胖楊医生之邀,和痩楊医生、王医生等去武陵山中大木花谷闲住数日。退休后医生们才得以轻松,坐在山中打麻将、吃美食、看云听风、摆医院的龙门阵。

胖楊医生穿衣不讲究,大家劝她别太节约了,穿漂亮点嘛!她说,天天上班白大褂一笼,哪个晓得你里面穿的啥子嘛。女儿看着妈妈的阔脸胖身,悄悄问痩楊医生:“我妈妈没生我之前是不是也这样胖?”“当然,你妈吃得、睡得、累得,身体好,一直都是这样胖。”女儿笑了,如释重负:“我终于可以不内疚了,妈妈的胖不是因为生我造成的后遗症。”女儿决定要让妈妈漂亮一回,她拉着妈妈去“金夫人”拍母女合影照。一番描眉施彩上粉,胖楊医生顿时焕然一新,被装进一袭美丽的旗袍里,再握一柄荷花团扇遮挡,“咔嚓”定格苗条美丽。捧着靓照,母女皆大欢喜,亲朋好友共同分享。
胖杨医生和女儿的艺术照

传说女人是水做的,为保持容颜年轻,女人应该多喝水。奇怪,王医生不爱喝水,还坚决不吃稀饭。问何故?她说,我是麻醉师,进了手术室,经常是一整天出不来,根本不能上厕所,所以不敢吃稀饭、不敢多喝水,长期如此,习惯了。胖楊医生说,外科女医生进了手术室,有时一站一天,月经血顺腿流一地,完全顾不上管自己。

痩杨医生曾经在乐山一个单位的医务室工作,练就了全能医术,内科、外科、妇科等通通不在话下,极受大家热爱,逢年过节大包小包慰问品纷至踏来,聊表谢意和敬意。瘦楊医生被锤炼得精明干练,善解人意,组织能力、工作能力超强。这次住山,大家天天享用她烹煮的美食,不亦乐乎。
说起儿科医院,医生揺头,那里是最打挤的地方!一个娃儿病了,五、六个大人齐出动,到医院去排各种队,一个排队掛号,一个排队检查,一个排队打针,一个排队拿药,一个排队⋯⋯
医生熟人多,病人爱医生,双方容易搞好关系,互相加微信好友,还有用本本记下病人名字、职业和电话的,遇到困难了就翻本本,直接联系相关病人,请他帮忙解决问题。
左至右:王医生、痩杨医生、胖杨医生、笔者。后排:王先生于武陵山
大木花谷乡的农家乐、酒店、别墅都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加之花谷园中的四季花开,实实在在一处好色之地。胖楊医生说,时节一到,看那向日葵才开得嚣张哦,比人脸还大,看嘛,墙上有我妹妹和向日葵媲美的照片为证。
这里逢二、五、八赶場。凌晨被胖楊医生叫醒,拉着买菜车出门,月亮星星笑眯眯地为我们照路,晨风拂面,久违了这样的光景。农民的土鸡18元一斤,买一只,中午芋儿烧鸡。我问“哪个杀鸡呢?”“我杀!我人都敢“杀”,还怕杀鸡吗?!”
我肃然,胖楊医生此生的工作就是持手术刀治疗人们的伤痛,在人体上动刀,割来杀去,缝缝补补,为其解除病痛,救死扶伤。千万别小看胖楊医生这双拿刀治病的胖手,灵巧得很哟,还会给女儿做衣服,腌制咸菜、做水豆豉等。买的黑毛猪尾巴上的细毛毛,全是胖楊医生一丝不苟拔掉的,认真细致,决不苟且,习惯使然,让人放心。
正是苞谷成熟时,农民开车拉来卖,一堆一堆的“金科糯““小米糯”好是新鲜。大个的2块钱一斤,小的1块5一斤。太好了!有虫眼,居然还有虫在苞谷上爬,我说“证明没打农药,虫先吃了人再吃,綠色,安全,买!”虫眼太多的苞谷被堆在一边,农民不要了,胖楊医生说“拼给我们嘛。”“要得,拿去嘛。”农民都不要的,我们捡到,面子上过不去,我赶紧掩饰“拿回去喂鸡。”胖楊医生进一步解释“我们是昨天来的。”农民纳闷“你们带着鸡来的?”其实我们哪来的鸡嘛,是拿回去剝米米,自留地摘点青椒一炒,大受欢迎,立马抢吃光光。
胖楊医生回忆起曾经养鸡的事儿。我们开车带鸡出去耍,在鸡腿上拴条绳子,牵着去草甸上遛鸡,鸡欢快地啄食草丛里的蚱蜢,吃得膆子吊起一大坨。第二天,鸡们抢着占窝生蛋,蛋歌此起彼伏回荡在花木间。
蚱蜢、飞蛾、蜜蜂等虫虫是家里的常客,来去自由,飞着爬着到处打望。搓麻将时它们在旁边观战,吃饭时陪伴左右,读书时趴在纸上认字,飞舞在空中听医生摆龙门阵,晚上还要上床陪睡⋯⋯时时处处都有它们的身影,与人共生,从不缺席。

秋正浓,房屋周围满是花木。桂花开得起劲,屋前金桂,屋后银桂,桂香弥漫,王医生沐手釆收,她说拿回家用蜂蜜泡起,煮醪糟鸡蛋时放一小勺,安逸惨。

山泉入户,淸甜沁心,除了饮用、洗衣、浇花、养鱼外,洗澡洗脚冲厕所全是用泉水,想着好像太奢侈了吧,其实,这才是最自然最生态的事。大木花谷中风特大,天天风扫街道,干净如洗过,不需人工劳作。胖楊医生说,这里蚊子少,因为有风,蚊子根本站不住脚,被风吹跑了。的确,晩上山谷中那风吹过山林、大木、孔洞等众窍,发出各种奇声怪响,似鬼哭狼嚎,着实吓人。庄子说的“地籁”之响,我真实不虚地在此严重体会到了。
回城时,不忘左手一只鸡,右手一个膀,背上背着嫰苞谷,满载而归,喂饱冰箱。
山中悠然数日,陶渊明式的逍遥一盘,足矣。
作者近照
吴融,1953年生于重庆,重庆一中初68级学生,1969年去巫山插队。1972年回城当工人,1977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与美术系,后进修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研修班。1980年调重庆广播电视局从事编辑工作,主任编辑,2008年退休。
(0)

相关推荐

  • 布谷鸟儿唱

    每到玉米开花的时候,布谷鸟便开始唱起了"苞谷,苞谷",也不知是谁告诉她们的,或许是她们自己探听到的,只要玉米一开花,她们便开始唱了.平时不见她们,也不知道她们是什么时候来的,尽管我 ...

  • 拾穗者

    拾穗者 ■敏行 初冬,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到处可闻到野草和土地的味道,只落了场轻雪,都已融化,趁天气好,我在家门口苞谷地里拉柴禾. 忽见一老妪走过来,在满地高低横卧的苞谷茬里,吃力地推着自行车,车子上, ...

  • 女儿送她进警局,母亲骂她不如鸡;穷到看不起医生,却花千万买豪宅…吴绮莉,活在风口浪尖的单亲妈妈

    ◤原创声明:本文为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不过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么么哒~ 因为与成龙的一段婚外情,生下小龙女,"吴绮莉"这个名字始终伴随着热议.最近一次,是她买下千万&qu ...

  • @刘力红 老师“按腹琐记”整理笔记 | 中医学习笔记

    最近@刘力红 老师的"按腹琐记"在微博上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响应,自我实践.@欣之心心 通过自己实践,得到一些亲身体会,并将有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与各位一起分享! "按腹 ...

  • 寒夜琐记

    这是一年中的"三九天".冷.等了好久的雪终于下了,可接二连三的就是雾霾.冬天来了,而且有些压抑.这几天,有几件事,可以放在一起作一叙述. 昨天晚上,回家晚.躺在床上就睡着了.一点多 ...

  • 小上海岁月丨旻轻:界首琐记(上)

    界首琐记 旻轻 抗日战争时期,地处豫皖边界.颍河中游的界首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国民党豫皖苏鲁边区政治经济的活动中心,是从敌占区到大后方的通商要道. 为了弄清界首的发展历史,我们曾作过专门调查,通过查阅档 ...

  • 张扣闩 || 相亲琐记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张扣闩,安徽合肥人,庐江县作协会员.有合著<当代中国优秀作家散文选>.<虎子><大米的前世今生>等多篇文章发表在微刊.现定 ...

  • 袁运生 “画余随笔”&“画室琐记”

    画余随笔 文/袁运生 作为当代的中国画家,这条路回想起来,味道颇为苦涩!也许,我们的苦涩可以换来下一代中国画家去追索真正的自信.难道还要假装活得很滋润.很自信.很体面,而不觉得羞涩,跟(指跟西方的风) ...

  • 琐记·塔

    我喜欢塔,可能是因为它有一种伶珑的外部结构.到外地旅游,逢塔是必游览的.去过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以及延安的宝塔,每一次,都试图登上生满青苔的塔顶,感受那种"俯视红尘"的感觉,对它 ...

  • 限号琐记

    进入冬季,北方的雾霾悄悄地来了,开始在天空中肆虐.10月19日清晨,天空阴沉沉的,灰蒙蒙的,给人的感觉,好像有雨要不期而至,可是,直入鼻腔的怪异的气味让人确信是雾霾笼罩的结果,给人造成了下雨的假象.长 ...

  • 体检琐记

    今日出门,忽觉东风已暖,蓦然间,才觉知到,春天是真的来了. 出门的方向,是奔往城市的东南,我将去位于那里的中日联谊医院,进行一次健康体检.这是宽城区教育局组织的一次惠师举措,常言说"送啥都不 ...

  • 上海琐记—蔡尚都 实验小学虎山校区 三(5)班

    少年文学院走读上海系列之1 上海琐记 实验小学虎山校区     三(5)班   蔡尚都 上海并不陌生.小时候去游玩过神奇的极地海洋公园.这次,我背上背包,拖着行李箱,乘上旅游双层大巴车,第一次离开爸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