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我的世界打开另一扇窗
每年的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联合国大会在1993年的(A/RES/47/237)决议中宣布纪念这一日子,它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家庭重要性的认识。这个国际日提供了一个机会,来促进对有关家庭问题的认识,增加有关社会,经济和人口对家庭影响的知识。
今天能跟大家在这里分享“家庭美育”这样一个话题,主要源于一个人。十年以前我认识这个人,“她”把我从一个裤子范儿的女生变成了裙子范儿的女人,“她”把我从一个做饭的时候不知道是先放油还是先放菜的人,变成了一个美食厨娘,因为“她“我有了许多改变,变得越来越有耐心,学习怎样做才能像一个温柔的女人。大家想认识“她”吗?猜猜看,“她”是谁呢?
苏清华老师和3岁的紫苏
她来了,就是她——我的孩子,你们猜她是男孩,还是女孩?先把这个悬念保留下来。就是因为她,我开始了解儿童美术教育,并且走进这个世界。在有她之前,一直到现在,我都有另外一份工作,我的官方工作是在大学的艺术教育系教书,我面对的学生是18岁到45岁的成人。就是因为她,我开始做儿童美育事业,并且一做就是10年,我就这样掉进这件事里面去了。她让我专注于跟孩子打交道,把我从一个大学老师改造成孩子们的老师。
孩子为我的世界打开另一扇窗,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自我成长,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我的前十年和未来十年”。前十年我创办“孩子·艺术”,专注于儿童美育,那么未来十年,我将致力于家庭美育,如何将艺术教育融入家庭,提升家庭幸福力,因此我又创办了“生活艺术家”。
家庭美育误区之一:临摹和照抄简笔画
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现场给大家三分钟时间画一幅画,请画上代表家的房子,代表环境的花、鸟、树,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画上太阳、小鱼、小船等等东西, 画出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容许修改,也不必写名字,不要互相抄袭,因为你就是你。
现在屏幕上的画是我在另一个讲座中的实验,墙上贴的是我们刚才画的,大家发现了什么?先看我们画的,这座房子,这棵树,在这个画里能找到,在那幅画里也有。我刚才说了,你们不要互相照抄,你们抄了吗?没有,那为什么会一样?为什么大家能画出来一模一样的花、草、树木和房子?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这样吗?不是。我们见过的草是这样吗?这些形象从哪儿来?(听众回答:因为小时候老师这样教的)对的,因为小时候老师就是这么教我们的,而我们已经把这些简单的形象背下来了,二十多年来我们一直这样画,即使我们身边这些事物的形象已经发生改变。
为什么我让大家在三分钟之内画出一幅画?因为时间越短,你越不加思索,越会调出你内在的东西,那些是别人灌给你的,你一下子可以不加思索地画出来。因为我们大家从小都接受这样的美术教育,在记忆里储存了这样的形象,所以我们不用去思考,我们已经被这种教育模式化了,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自己从内在去改变,那么你将永生如此。当你60岁的时候,人家请你画一幅画,你依然像今天这样,画出这样的房子、花草、树木、小鸟,太阳不是在左上角,就是在右上角,总是一派光景大好的样子。
苏清华老师在一次讲座中互动时产生的家长作品
这种教育从何而来?这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家庭美育的第一个误区:临摹和照抄简笔画会让孩子失去思想,没有个性,永远被模式化。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的教育,特别是像我们70年代出生的人,我们的儿童时代正是国家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知识教育被放在第一位,当时流行的说法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艺术教育还远远没有被提到日程上来。80年代之后,经济条件稍微好一些了,国家和民众开始反思,这时艺术教育也开始逐渐有一些改善,但我们仍然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画画,这是整个国家的教育造成的。正是由于我们过去所接触的艺术教育是这个样子的,才导致了我们今天这种状态。所以当它折射回来,折射到家庭教育中,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误区,大量临摹和简笔画的使用,会让孩子失去思想,没有个性,永远都被模式化。
曾经有一个幼儿园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画展,给孩子的作品做画评。我去了看到这样一幅作品,再走几步又看到这样一个作品,再走几步我又看到这么多这么多相似的作品,于是我跟这位幼儿园的园长说:“尊敬的园长,您下次不要说是请我来看孩子们的画展了,您就跟我说,请您来看我们的蘑菇展,或者瓢虫展。”
苏清华老师在参观幼儿园画展时收集的作品
这些画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因为老师的教法就是这样的。老师念念有词,编上歌谣,随便一首就能画出很多东西,比如说房子,小鸟,小草,小花,小桥,小路,栅栏什么的,我们不知不觉背下来,成长为今天这个样子。这些是成人塞给孩子的形象,不是孩子自己想画的形象。
网络下载的简笔画教学图例
在我的孩子出生之前,我还没有这样的意识。她三岁多的时候,一次跟我说:妈妈你帮我画只小老鼠吧。我当时正在厨房里忙活,为了应付她,没有思考太多,就在纸上画了这样一只老鼠。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这样给孩子做示范会带来什么。大家小时候可能也学过画这样的老鼠,我非常快地画完,她拿上走了。因为从她在我肚子里,我和我先生就一直在做儿童艺术教育研究,我们想了解孩子本身是怎么回事,所以一直以来我们都把她的画收集起来以作研究。于是我们发现,在这件事之后的一个阶段里,她的作品里会经常出现这只老鼠,这些小老鼠跟我给她做示范画的那只,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连头的方向都没有变。因为我小时候,别人给我做示范时小老鼠的头是向左边的,尾巴是向右边的,所以我给她画的时候也是这样,结果她画出来的小老鼠就也都是这样。
紫苏在看过老鼠图案后阶段内作品
本图摘自苏清华老师写的著作《艺术人生的开端》
明天出版社出版
这件事情让我恍然大悟,我发现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你教他一个东西,他很快学会,但是他也就不再思索了,他以后画出来的东西都是这个样子。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简笔画是具有形象设计能力的成人设计的,他不是小孩子眼中的世界。成人的经验给予了孩子,孩子的模仿能力又非常强,一旦他模仿了这个形象,这个形象就变成榜样,先入为主,会遏制孩子的想象力。如果他一直不改变,那么永远都是一出手就是小时候学会的这些形象。
苏清华老师的实验课堂产生的作品
没有给孩子提供范例照画
孩子们自己画出的树的形象
生动而有生命力
如今在很多家庭,爸爸妈妈还是这样教孩子,握着孩子的小手说:来,爸爸教你画一只小鸭子吧。先画一个2,再绕2画一圈,然后在上面点一个小眼睛,就成小鸭子了。还有很多疼爱孩子的家长,给孩子买了很多简笔画书,放在孩子面前,让孩子一笔一划的去学。我们需要走出这个误区,不要再给孩子做示范了,也不要再买这样的书,不然孩子会一直生活在别人给予的形象里。而不是自己去想像,去创造。
家庭美育误区之二:急于求成
家庭美育的第二个误区就是急于求成,这会让孩子失去探索的机会,不能在体验中依照自我的规律成长。因为现在有很多家长说,我送孩子去了机构之后,他学的很快,三天就学会画螃蟹了。这样好吗?当孩子还处在涂鸦期时,事实上他还不适合学画一个形象。
当我的孩子大约两岁半的时候,他喜欢在自己的脸上、胳膊、腿上画画,一画就是很长时间,画得很高兴。等到三岁半的时候,不但是他的身体不得安宁了,我们的家里也到处都不得安宁。他开始在我的本子上、桌子上,纸巾上,墙上,逮着什么画什么。我们把孩子的这个时期称之为涂鸦探索期,他用笔探索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传递这个世界给他的感觉。这个时期对孩子非常珍贵,如果我们阻止了他,这也不能画,那也不能画,他就觉得索然无味,觉得没兴趣了。在这个时期,我们大人应该怎么做呢?就是在墙上贴上纸,让孩子随意创作,自由探索。
慢慢地,我们发现,孩子的画从这种不太流畅的线条,逐渐发展成为比较流畅的线条,线条和线条之间可以产生形象,这就表明他已经开始进入到表达期。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把它叫做孩子的画语——绘画语言。如果我们没有干预孩子的思想,能够让他一直用画画表达他的想法的时候,绘画就变成孩子的一种语言。他们的语言在慢慢地进步,画语也在进步,他不能说清楚的事,就用画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这些都是孩子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所以这个时期,再伟大的老师,也不可能教孩子画出一匹特别像的马或老虎,他完全是用自己的思维理解和表达世界。
但是,在很多家庭,爸爸妈妈看到孩子开始拿笔了,就马上忍不住去教他。教他画鸭子,小鸟,房子,结果就是孩子很快学会了,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画东西的探索。这是我的孩子在三岁时候的作品,慢慢的他可以画的更好,去表达自己。我的孩子三岁半的时候,画的特别多,进度非常快。他开始画自己,开始有性别意识——在这里,先揭晓谜底,她是女儿。在我女儿三岁半之前,我一直给她留非常短的头发,因为好打理。三岁半的时候,她要进入幼儿园了,开始走到社会中去,应该有自己的性别意识了,于是我开始就给她梳小辫。
《自画像》紫苏3岁半
这是她三岁半的时候画的自己,她说:我很开心,我是一个女孩子,我有四个小辫,我的衣服有五个扣子,有一粒扣子丢了!她发现扣子丢了的时候,扣眼是一条线的样子。这些完全都是她自己琢磨然后画出来的。她给我讲了这幅画以后,我赶紧冲到房间里去,把她上幼儿园经常穿的那件衣服拿出来一看,果然衣服上有一粒扣子丢了。这是孩子非常重要的,表达自我的时期,这时候她开始走向社会,她观察到很多的形象,于是她就把自己想到的和看到的画在一张纸上。她一边画,一边讲,声音特别可爱。她画的时候,我们就在旁边放一只录音笔,把她的故事录下来,我们陪着她,边画,边讲,特别有意思。
小老鼠事件之后,我和我的家人再没有给她画过任何东西做示范,让她照着去画。我们开始觉得儿童教育这件事情,真的是越来越有意思。大家发现了吗?很多小朋友的作品,都是大红大绿,颜色非常鲜艳,因为他们的色彩感没有经过系统的培养。但是紫苏(苏老师的女儿)的作品,颜色都是非常柔和协调,为什么?因为从她三岁开始,我们就一直在研究孩子,每个星期六、星期天我们的家就是孩子的天地。我们希望她是在一个群体之中,我们就是一个团队,一起给孩子们设计课程,现在她已经12岁了,一直是跟随我们的课程而成长。我们的课程会帮助孩子做色彩系统建设,包括对比色、同类色、原色、色彩的调和等等内容,将这些色彩感知糅合在我们的课程里面。所以到了孩子六岁半的时候,她的色彩感知已经基本解决了那种大红大绿的问题,能够画得非常柔和。从她开始涂鸦探索,到可以表达自我,流畅地叙事,再到能够做设计,这是一个渐进的、一点一滴的成长过程。
《我要做画家》紫苏3岁半
本作品发表在《希望工程杂志》封面
孩子的成长是有一个过程的,孩子画画的成长也是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顺其自然地成长。有了探索的自由,孩子才能获得进步,如果急于求成,就如同拔苗助长,孩子会对绘画失去兴趣,他会觉得妈妈对我要求太高了,我做不到。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要着急,要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就像等待植物生长一样,等待孩子对艺术的把握和领悟。
家庭美育误区之三:画得像就是画得好
家庭美育的第三个误区就是: “画得像就是画得好”,会让孩子追求“像”,而忘记艺术的本质是创造,绘画的本质是表达、享受和审美。我们在表扬孩子的时候,会不会经常说:宝贝你画的真好,真像!当我们总是这样夸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我们要允许孩子可以画得不像,不像也许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这是著名画家约安 米罗的作品,一幅画就价值连城,大家说像吗?不像。不像并不代表不好,大师的作品都画得这么不像,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求我们的孩子画得非常像呢?为什么我们不让孩子自由创作,画出他们想画的东西呢?
《午休》作者:约安·米罗
当我们看不懂孩子的画时,我们经常会说这个孩子画得好抽象,说他画的是抽象画。什么是抽象画?是不是看不懂的画就是抽象画,不像的画就是抽象画,按照自己想像天马行空地去画就是抽象画?刚才这位约安·米罗先生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就是抽象画的代表。画家会把各种各样的形象结合起来,表达他想要表达的东西。
小朋友也可以这样做。这是一位小朋友画的几何型的闫言老师。他说闫言老师特别爱他们,他温柔地对待他们的时候,眼睛是圆的,嘴巴很可爱地嘟嘟起来,脸色红润,这是爱他们时候的样子。当他们淘气调皮时,闫言老师就会绷起脸来,眼睛像三角了,脸庞也发黄了,看起来有点凶的样子。——他把老师温柔的一面和凶的一面都画在一张脸上。老师很喜欢他们,老师的头发是这样短短的,一块一块的颜色是他们这些孩子,老师把他们揽在怀里,这就是他们的老师。这个孩子能够巧妙抓住老师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集合在一幅画面里,表达他对老师的感觉意象,这就是抽象画。
《几何形的闫言老师》 蒋乐谦 5岁
我们成人艺术工作者,如果只是复制别人的作品,充其量只是一个匠人,他的作品是赝品,他不是艺术家。那么,我们为什么总是让孩子抄袭别人的作品呢,总是要把一个样子画出来给她抄,总是用像与不像去要求她呢?
我的未来十年:家庭美育
未来十年,我将更专注于家庭美育。在我的理念中,这个世界是不应该有垃圾的,有垃圾是因为人们没有能力把一个工作的剩余物变成另外一个工作的材料,所以产生了垃圾。任何废弃品,都可以成为我们进行家庭美育活动的材料;我们吃一个橘子,也可以把它玩成这样,每次做饭也像玩一样,可以把菜摆成这个样子,我们称之为艺术餐。有个孩子,他妈妈说他不爱吃蔬菜,但是在我们的艺术餐活动中,他很神秘的问我:苏老师,这个黑色的小鸟可以吃吗?我说可以,于是他吃了好多。你们知道这个小鸟是拿什么做的吗?白水煮海带,没有添加任何调料,他之所以能吃那么多,因为美会引起我们的食欲。
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渗透在家庭之中,美育能让家庭更幸福和谐,爸爸妈妈对于美的感觉和践行非常重要。成功不是你有多少钱,也不是你有多少权,成功是你有幸福的感觉。我认为我特别成功,因为我的家庭非常幸福,我有非常爱我的先生、我有健康可爱的孩子。我们的家庭没有被机器控制,不会像有些爸爸玩电脑、妈妈玩手机、孩子看动画片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很少有交流,我们没有把时间交给机器,而是一起“玩”艺术。最重要的是,在我们的家庭中很少有争执,特别和谐,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纠结小事情,只要有时间,我们就一起做创作,玩出各种花样。这样玩和做的过程,其实就是非常好的一种家庭交流,不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发不必要的争执。每当做出一个好的作品,我们会彼此欣赏,互相鼓励,家庭气氛一派详和美满。
苏老师和大田老师
在家庭中陪孩子玩的游戏
生活和艺术是不分离的,是艺术带给我这么多幸福,所以我也希望能将这种幸福的感觉传递下去, 带给更多家庭,这将是我未来十年的理想。推动家庭美育实践,让我们的家庭都动起手来,不要再沉浸在机器的世界里,不要让键盘隔开您和家人的距离;让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自然,充满艺术的魅力和美的气息;愿我们每一个家庭都更加幸福,和谐,一起创造和拥有美的事物,享受艺术带给我们的幸福。(作者微信公号:beijingarthome)
【CC讲坛】苏清华:我的家庭美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