炜子:诗与远方
诗与远方
河南郑州 炜子
宅在家里这段时间,我给自己找了个事做,背诵古诗词。
背诗的冲动源于《中国诗词大会》。春节期间,赶上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播出,本身我对古诗词就颇感兴趣,宅在家里又有的是时间,于是我一期不拉看了个遍。
看完诗词大会,我就忍不住背起诗来。
第一首背的是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因为这次疫情始于武汉,所以最近对武汉特别关注。在我印象中,武汉,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国父”孙中山在这里领导了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我相信,武汉一定能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武汉胜利,则全国胜利。一提到武汉便会想到黄鹤楼,黄鹤楼俨然就是武汉的地标。我曾经到过武汉,有幸游览过巍峨壮观的黄鹤楼。
而一说到黄鹤楼,便会联想起崔颢这首《黄鹤楼》。这首诗,我在学生时代背诵过的,不过如今事隔多年,已记不全了,其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却是印象深刻。无论从对仗,还是韵律上,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诗中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就这一首诗,让崔颢名扬天下,令“诗仙”李白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首诗,写就一座城。武汉,也是一座浪漫的城。
第二首背的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诗中写与好友分离,自然不免有点儿伤感,但作者却宽慰友人:我们虽阻隔青山,却可以“同云雨”,虽人分两地,却可以共明月,因而没有一般送别诗通常所流露出的那种缠绵悱恻的情绪,确是构思新颖,别具一格,蕴含深刻,更见情深。
说来惭愧,与这首诗我还是初次相识。源于疫情期间一则新闻事件。
那一日,看到一则新闻:日本舞鹤市驰援大连一批物资,每个纸箱上都贴了一句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首诗来自我国诗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送柴侍御》。
这两句引用的真是太恰如其分了,我当时有一点小感动,日本友人还真是用心,他们在捐助物资的同时,也给身处疫情的人们带来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
人在困难的时候,是最需要安慰和信心。同样,我们河南,与湖北比邻而居,唇齿相依,如同一家人一样。尽管我们这里的疫情形势也不容乐观,但我们仍不遗余力,慷慨解囊,驰援湖北,驰援武汉。
读诗,有时候,不仅能带来美的享受,还是一剂慰藉心灵的良药。
宅在家背诗,没有什么目的性,全凭兴趣使然,天马行空,想到哪一首便信手翻来。不像学生背诗,为了交差,那滋味比较痛苦啊。有时,我一边背诵,一边书写,这样有助于加深印象,也顺便练练字。
正如高晓松所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诗与远方,不在别处,而在自己的心里。当你将每一天都过得有趣,即便就在家里,那也是远方的田野。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作者简介
李炜,笔名炜子,河南郑州人,喜欢用文字记录人生的喜怒哀乐,曾在《大河报》《郑州晚报》《京九晚报》《人民邮电报》《精神文明报》等多家媒体发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