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系 广 陵
夕阳的余晖渐渐落入了西天,扬州市西北郊蜀冈上的古城垣带着丛丛茶树向远方伸展,西风起处,汪灰色的天穹下翻转着墨绿色的波浪,悠悠古意,点点苍凉,摇漾着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充盈在这个特定的时空。
扬州的历史就是从这片黄土地上展开的。“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上古史籍《尚书》中的《禹贡》篇:“淮、海惟扬州。”相传大禹治水之后,把天下分为九州,扬州为古九州之一,大致包括现今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和福建一带广大地域。今扬州一带,最初由周朝建干国。“干”为国名,表示这个封国滨江临海。后来“干”字加上偏旁“邑”,成为“邗”字。春秋后期,野心勃勃的吴王夫差北上争霸,灭邗国,开邗沟,筑邗城。其后,越灭吴;再其后,楚又打败了越国,在邗城的地基上第二次筑城,取其地“广被丘陵”之意而改称广陵,这就是称广陵之始。直到隋开皇九年,这里始称扬州。在历史的风风雨雨中,作为正式政区名称的主要有邗城、广陵、江都、邗江、江阳、甘泉、维扬。两千多年前的广陵城,正当大江入海之衡,雄踞江口,气势不凡。交通的发达,物产的富庶,带来了城市的繁华:“当昔全盛之时,歌吹沸天。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这是鲍照《芜城赋》中西汉广陵的繁荣景象。辞赋家枚乘则描摹了广陵潮的惊心动魄。滚滚江潮夹着雷鸣之声排山倒海般涌来,振聋发聩、发蒙解惑,使强者振奋,弱者坚强;智者豁达,愚者聪明。可谓物华天宝,地杰人灵。
如果说两汉时形成了扬州历史上最早的繁华局面,隋唐就是古代扬州发展中的鼎盛时代。隋炀帝杨广爱上了扬州这颗江淮明珠。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经济文化的交流,扬州出现了空前的繁华。炀帝三次大规模下扬州,在前朝倾颓的殿基上建起了著名的“扬州十宫”和“上下金碧,千门万户”的迷楼。炀帝在位14年,在扬州住了二年多,扬州成了名副其实的帝京和陪都。人民大起义浪潮中,宫廷政变使这个暴戾无耻又功勋卓著的万乘之君一夜之间成了人人唾弃的阶下囚,不可一世的豪华气派瞬间灰飞烟灭。残阳下,只有雷塘乡间一座孤零零的荒冢;寒风里,只有茫茫空际一串永久而深远的思绪。历史的步伐纷至沓来,唐代富丽堂皇的乐章就在这思绪中奏响。扬州重放光彩,逐步成为全国的经济首府,享有'扬一益二’的盛誉。蜀冈之上的隋代宫城和东城成为官府衙门集中的“衙城”,蜀冈之下发展起了周长14770米,面积14平方公里的居民、商贾和手工作坊聚居的“罗城”。唐天宝六年,扬州人口47万,仅阿拉伯商人就有5000多人,是全国南北货物最大的集散地和手工业中心。中外商人们带着财货和希望到这里逐利;日本的留学僧和留学生带着虔诚和憧憬来这里学习;政治家们带着失意的懊恼和东山再起的抱负来这里积蓄力量;诗人们带着怀才不遇的惆怅来这里寻找热闹的渲泄和感情的寄托;.......扬州仿佛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无数的风流人物的渴慕和希冀。风流倜傥的杜书记(杜牧)正是在蜀冈之上、衙城楼中,背负苍茫的历史,遥望蜀冈下绵绵延延的烟柳画桥、黛青山影,徘徊流连,念出了千古名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晚唐、五代、宋、元、明之际,扬州经济在历史的迂回曲折中徘徊了800年。直到清代,扬州才以南北漕运和盐运咽喉的地位,迎来了经济文化的第三次繁荣。“四方豪商大贾,鳞集广至,侨寄户居者,不下数十万。”康熙、乾隆六下江南,六游扬州,数不清的大小园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连绵16华里的瘦西湖沿岸,兴起了一百几十处园林建筑,有“三十里楼台,二十四景”之多,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景。礼贤下士也罢,附庸风雅也罢,扬州的巨商大贾一掷千金,为文化艺术的发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诗文字画、戏曲音乐、书帖刻印、工艺美术极为昌盛,学术上的扬州学派,以洒脱泼辣、寓意深远的画笔开一代新风的“扬州八怪”,影响深远。
灿烂的阳光,飘洒的春雨,滋润了一个葱笼剔透、古意悠然、风光秀美的“淮左名都”。夫差、刘濞、枚乘、邹阳、董仲舒、谢安、刘诞、沈约、鲍照、杨广、王世充、张若虚、杨邕、鉴真、李白、孟浩然、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李绅、李德裕、牛僧孺、杜牧、刘晏、杨行密、韩琦、欧阳修、包拯、范仲淹、苏东坡、李纲、韩世忠、岳飞、李庭芝、姜才、马可?波罗……多少个声名显赫的人物在这里居住,在这里流连,在这里圆成了他们的人生梦。悠远而引以自豪的历史,为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古迹。被誉为“淮东第一观”的大明寺,雄伟壮观的栖灵遗址,“远山来与此堂平”的平山堂,苏东坡的谷林堂、纪念太守欧阳修的欧阳祠,清秀之中见雄健的个园、寄啸山庄和小盘谷,冈阜起伏、古朴幽远的唐衙城遗址,唐代的石塔、木兰院,南宋的四望亭,明代的文昌阁,隋炀帝陵,清代的史公祠、阮元墓,还有新建和修复的二十四桥景区、唐城“成象苑”、天宁寺等等,城廓内外,随处点缀,给扬州罩上了丰厚悠远的历史感。
扬州枕淮水,踏长江,抱运河,城内城外,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历史上曾有“水上都会”的盛誉。有人认为,扬州之名,即取意于“州界多水,水扬波。”扬州的历史因水兴衰,扬州的风光也因水而增色。唐人中有“君家旧淮水,水上到扬州”(岑参),“山映南徐幕,千帆入古津”(卢纶),“青春花开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杜荀鹤),“入郭登桥出郭船”(罗隐),“水郭帆樯近斗牛”(李绅),“车马少于船”,“邻里漾船过”(姚合),“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施肩吾),等等,出色地摹画出扬州清秀明丽的水上风光。扬州不仅河湖众多,而且湖边河岸遍植杨柳。唐代城景大观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杜牧),宋代扬州城外是“扬州柳垂官路”(姜白石),清代王渔洋更以“绿杨城郭是扬州”的诗句道出扬州景观的独到之处。柳树造型飘逸婀娜,与婉转铺展的河湖水光互相辉映,构成了扬州景观的一大特色。至今常有外地游客看到扬州连绵不绝的杨柳而惊奇地问:“扬州是否因杨柳多而命名?”初春时节,你若从虹桥漫步而去,可以看到瘦西湖畔柳回春眼,桃报红靥,春波漾绿,岸草铺碧,你会感到春天一下子从所有的地方向你簇拥而来。那曲折掩映的湖面,飘拂潇洒的杨柳,尤其是湖面上那一抹如梦如幻的轻烟,织就了十分的缥缈,十分的空灵,十分的清新和十分的幽丽……。黄昏,你漾一叶小舟,在杨花柳絮飘舞如雪的湖中,晚霞流丽,湖水澄碧,似紫非红将青还绿,你就成绝妙山水横条中一个轻快灵动的小小点缀了!
扬州是美,扬州是梦。古往今来,这座古老而又秀美的广陵城引发了多少诗人墨客的吟兴幽情,牵动了多少故乡游子的乡思乡愁;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流连,为之梦绕神牵,魂销魄荡呵!人们挥毫吟咏,以美好的语言,赞颂扬州的湖光山色,亭台楼榭;以虔诚的仰慕崇敬,凭吊英烈的业绩、先人的遗踪;以深沉的喟叹,谴责奸邪的罪孽,感慨天下的兴衰,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扬州的历史,愈加厚重光彩,扬州的风光,愈加蕴藉亮丽。扬州是梦,扬州是诗,扬州是历史,扬州也是现实!
蜀冈之上,月色清明。隋唐遗迹“成象苑”高高的城楼上大书“唐”字的锦旗迎风招展,几分盛唐气象。久远的历史,沉积在背后的古井颓垣,辉煌的扬州伸展向无尽的南边。一轮朗月用无边无际的清辉笼罩、融汇了扬州的历史与现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扬州月是多情的,她撩动游子思妇的情怀,她给杜牧一片二十四桥悠远的箫声。明月当空,红药桥边,玉人吹箫,是怎样一幅令人心醉的画图!碧海青天,霜缟冻净,空蒙幽静,扬州月的妩媚迷人,扬州月的清明透彻,扬州月的启人灵智,是无可比拟的。扬州,是当之无愧的月亮城。早在唐代,扬州诗人张若虚就以《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勾勒出扬州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扬州月是城市兴衰的历史见证,也是扬州最旖旎秀媚的风光!
月华如洗 ,照耀江山!
作者:彭骥鸣 教授,原扬州税务学院办公室主任
华为手机摄影:于伟光
彭骥鸣同学宅家练习《光影1》
~~~~~~~~~~~~~~~~~~~~~~~~~
在目前全市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我们要众志成城、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