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为什么容易失眠,怎么调理,千古神方帮你倒床就睡,酣睡到天亮。
朋友们好,我是赤脚,一个无门无派的中医人,推崇大道至简的中医思维。我认为在中国当前环境下,每个人都应该自己懂点中医,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其实,很多病症只需要用常识+思维就能自己解决。赤脚立志用下半辈子来普及中医知识,让每个人有能力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春天来了,很多朋友睡眠开始不好了,晚上躺床上翻来覆去好半天就是没睡意,数羊数到一万只羊还没睡着。
这究竟是身体哪里出问题了呢?
今天,咱来好好说说失眠的问题。
人为什么会失眠?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
有人说,这是心出现了问题,因为心管神志。
有人说,脾胃失和会导致失眠,因为有句话叫做:胃不和则卧不安。
还有人说,身体有内热的人会失眠。
还有人说,心脾两虚会导致失眠。
还有人说,肝肾亏虚会导致失眠。
这些原因分析的都对,但仍不全面。对于普通人来说,听完这些失眠的原因,仍然很困惑。一来搞不清楚这些这些原因具体指的是什么?二来,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哪种类型的失眠。
其实,失眠是人的整体出现问题,身体的任何一个脏器或者气血出现失衡,都有可能导致失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是属于世界上的疑难杂症。如果从中医辩证论治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脏腑的或寒或热,或虚或实都是有可能导致失眠的。
赤脚今天尝试用最简单的思维来将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化,希望没有中医基础的人都能理解。
把人放在天地之间,人到晚上要睡觉。而从白天到晚上的过程,就是阳入阴的过程。
什么是阳?最大的阳就是太阳。什么是阴?晚上就是阴。
傍晚时分,太阳从西边落山,这就是阳进入阴分里去了。
大自然的所有生命都要跟着太阳由阳入阴,所有的动物要开始停止活动,开始准备睡觉休息。
而人也属于大自然,人要与大自然同步,所以到了晚上也需要“阳入阴”。只有阳入了阴,人才能睡觉。
我们知道太阳从东边升西边落,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当我们所在的地方被太阳照射到,我们体内的阳气也跟着出来。当我们所在的地方没有太阳照射,这时人的阳气就要开始往里走。阳入了阴之后,阴阳就合二为“一”,人在合一的状态下是平衡的。
我们在前面多次跟大家强调,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就是平衡的人。
人在入睡状态下,也就是阳入阴的状态下,人在这个状态下是“合一”的,是平衡的,这是真正的健康状态,所以人在睡眠状态下是感受不到疾病痛苦的,任何症状在“阳入阴”的睡眠状态下都会消失不见。
我们把中医背后的道理理清楚之后,发现越理越清,赤脚一直在讲平衡的道理,因为平衡是关于健康的终极道理。
人在睡着的状态,是阳入阴;而现在睡不着,那就是相反状态,“阳不入阴”的状态。
“阳不入阴”是个什么状态? 就是天上的太阳一直挂在天上,不从西边落下了。
那在我们身体里面,阳是什么,阴是什么?
气为阳,血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里为阴。
阳不入阴的状态可以理解成:
气入不了血,上入不了下,体表的能量入不了体内。
所以,要解决失眠的问题,我们要让气入到血里面去,让上部的能量降到下部去,让体表的气可以走到体内去。
通过失眠病机的解读,我们明白了:失眠是因为阳不入阴,那现在解决失眠的问题,就是要调整阴阳,要让阳能够入阴。
为什么“阳不入阴”?
阳不入阴看起来就简单的四个字,其实里面道理却很深,需要彻底理解它并不容易。
阳为什么不能够入阴呢?
我想应该有3个方面的原因吧。
第一,是阳太多了。
第二,是阳入阴的通道不通了。
第三,是阴太少了。
如果大家觉得不好理解的话,我给大家打个比方。
在家里男人是阳,女人是阴,正常状态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阳刚如火,女人阴柔似水,两人要平衡平等,携手并进,互相成就。
现在假设男主人下班不回家跟女主人会和,就是阳不入阴。
那为什么男主人不回家跟女主人会和呢?
我想也是三方面原因。
第一,男主人工作能力太强了,忙于工作,不能按时回家。那这是阳太过的表现。
第二,男主人在路上堵车了,回不了家。那这是阳入阴的通道堵住了。
第三,女主人的魅力不够了,男主人不愿意回家。这就是阴不足,吸引不了阳的归来。
这样,如果你碰到失眠的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的时候,你就想起这个男主人下班不回家跟女主人会和的故事,这样思路就比较清晰了,你从这三方面来找原因,找到原因之后再去下对策往往就比较容易了。
如何解决失眠的问题?
第一种情况:阳太过。
阳太过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阳在体内是以气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也就可以理解成气太过了,相对而言就是血太少了。
所以,把“阳太过”再引申一下,就成了“气旺血虚”。
通俗一点理解,就是气太多了,血太少了。
假设人体内的气血总共是10份,如果气血平衡的状态,那气和血各占5份。
现在气占了7份,那血只有3份了,阳要入阴,气要回到血液里去,那有3份气可以跑到3份血液里面,还剩下4份气没有地方装。
这时候,人就失眠了。
这种类型的人,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容易失眠,尤其是春夏季特别明显。为什么呢? 因为春季和夏季阳气升发,这时候人和自然相应,体内的阳气也升发起来。
现在这个人本来就是气旺血虚,在春夏季节,体内的气就更旺,所以失眠症状加重。
第二、晚上失眠,白天精神状态还不错。为什么呢? 因为他本身就气旺,气是功能,气是能量,所以就算晚上没睡好,气还是相对较足的,所以白天精神还可以。
第三、容易上火。为什么呢?因为气有余便是火,体内气旺的人就容易上火,这个气就容易往上走,出现口腔溃疡,嘴角溃烂,咽喉肿痛等。
这个气旺血虚的状态,在人体反应出来的往往是“火旺血虚”,因为气太多了往往就化热化火了。那接下来谈如何解决。
先谈解决思路,既然是火太大了,那就要去清火降火。既然是血不足,就要补足血液。
在用方选择上,张仲景的《黄连阿胶汤》最为合适。
黄连阿胶汤:
黄连12g,黄芩6g,白芍6g,阿胶9g,鸡蛋黄2枚。
这组汤药的服用方法是这样:
阿胶单独隔水蒸,把阿胶烊化成液态状;
把黄连+黄芩+白芍这三味药正常煮好,然后加入烊化好的阿胶,再把两个蛋黄打在汤药里面,用筷子朝着同一个方向搅拌均匀,即可。
这是一首经方,我来稍微解读一下组方思路。
第一梯队,用黄连+黄芩来清热泻火降火。
黄连和黄芩都是清热药,黄连负责把心和胃的热清掉,黄芩负责把胆和肺里的热清掉。
另外,黄连和黄芩都是极苦的药,苦味主降,就可以把心、胃、肺、胆这中上焦的能量往底下去降。
这就是让上部的阳进入到下部的阴分里去,给一个推动力。
第二梯队,用白芍+阿胶补血。
白芍是养血柔肝,可以补充肝血;阿胶直接补血,可以补充血液里的血浆。
为什么要补血?
血是属阴,要让阳分进入到这个阴分里来,要保证阴血的充足。
第三梯队是鸡蛋黄,是这首方子的点睛之笔。很多人不理解,这鸡蛋黄为什么还可以当成中药来入药?世上万物都可以入药,就怕我们没有发现药物的慧眼。
中医认为,世上万物都由阴阳组成,我们去看那个鸡蛋,蛋清紧紧包裹着蛋黄。鸡蛋本属阴,蛋清为阳,蛋黄为阴,蛋黄就为阴中之阴。
这里加蛋黄的目的,是取蛋黄的这个“性”,引阳入阴。
因为用了第一梯队把多余的热清掉了,用了第二梯队把血液也补起来了,这时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用蛋黄来引阳入阴,人就可以入睡了。
春夏季容易失眠的人,多半是这类,大多数情况用黄连阿胶汤都能解决。
第二种情况:阳入阴的通道不通。
阳入阴的通道指的是什么呢?在哪里呢?实际上,这里的意思是比较广的。
如果把人的上焦理解成阳,下焦理解成阴,那阳入阴的通道就是这个承上启下的中焦。
所以,如果中焦不通的人是很难有个好睡眠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
如果把气理解成阳,血理解成阴,那阳入阴的通道就是血管。如果血管里垃圾很多,比如血管里瘀血多、痰湿重,血管的营气郁滞,那血液流动就会变慢,这样气要跑到血分里去就会非常困难。
所以,体内垃圾毒素多的人,要么睡不着,睡着了也容易醒,因为气进入血液的通道受阻了。
如果是中焦气机不通导致的失眠,最适合的方就是:半夏秫米汤。
半夏黍米汤是《黄帝内经》里为数不多的珍贵名方,有人称它为千古失眠第一方。
我们来认识这个神方,这个方子只有2味药:一味药是半夏,一味药是秫米,秫米就是高粱米。
用法:用姜半夏10g,高粱米15g,加水正常煎煮,在睡前一个小时服用。
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方子,是如何治疗失眠这样复杂的问题是,我来把思路稍微讲解一下。
半夏,从这个名字上可以知道,它所说的半个夏天,是指的半夏采收季节是8月左右,这时候夏季刚好过半,故名半夏。
半夏吸取了春夏整个季节的阳气,在8月份大自然开始由阳转阴,而半夏在这个时候采收,半夏完成了由阳转阴的过程,半夏具备了从阳入阴的特性。
半夏有降逆止呕的功效,就是可以把上部的阳降到下部的阴分里去。
而高粱米,是在秋季成熟收割,吸收了天地之阳气,将阳气之精华尽收在自己的那一粒粒小小的种子里,可见它能引阳入阴;高粱米是植物种子,种子具有降的作用;而且高粱米本身就是米,是胃最能接受的,可以和胃安神。
这两味药都是可以引阳入阴的,作用点在中焦,相当于疏通了中焦的通道,把上部的阳引入到下部的阴里面去。
读懂了这些道理,再来说这个方子堪称千古失眠第一神方不为过吧。
另外,我个人的一点小心得,如果碰到心肝火旺的情况,在这首方子里加一味“夏枯草”效果更佳。
夏枯草,从名字上也可以知道,夏天就枯萎了,也是说明它吸取了大自然的阳气能量开始转阴,专清肝火,也能引阳入阴,所以加上这么一味夏枯草效果更佳。
第三种情况:阴分不足。
这里说的阴分不足,主要是指的血液和津液。
阳气是要附着在阴分里面,才能实现阳入阴。如果体内阴血不足,阳气没有附着点,就只能四处游荡了,这样就会失眠。
这种类型的失眠几个特点:
1.容易盗汗,晚上怕热。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体内阴分不足,这样阴虚则热,容易口干舌燥,舌头偏红偏小。到了晚上睡觉,体表的阳又要往里走,这时候阳加于热,那就是热上加热。体内的热没地方走,只能通过皮肤毛孔往外散,在散热的过程中还带走体内的津液,这就是盗汗。
2.容易心烦,容易头昏。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阴血不足,如果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就会烦;如果血液不足,就会导致头部血液供应不上,就会头昏。
3.晚上1点到3点容易醒。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晚上1点到3点是肝经当令时间,这时候身体的一部分血液归于肝。如果身体的血液总量不够,血液只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没有多余的血液归到肝里去,这时候肝就不能正常工作,肝就无血可藏,这时候人就会醒。
那解决阴血不足的思路,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要去补充阴血。
要补充阴血的方子很多,像大家熟知的四物汤就是可以补血的,还有当归补血汤等,都能补血。
在针对阴血不足,导致失眠问题的,我觉得还是《酸枣仁汤》最为合适。
酸枣仁汤:
炒酸枣仁30,知母10g,茯苓10,川芎3g,炙甘草5。
服用方法:以上五味药正常煎煮服用,每天服用3次,晚上那一次可以稍微多服用一点量。
这同样是一首经方,我也将思路跟大家稍微讲解一下。
第一梯队:重用炒熟的酸枣仁来补肝血。酸枣仁,就是枣仁里面的种子,种子是最具精华能量的。酸枣仁味酸,酸味的是入肝的,所以酸枣仁可以补充肝脏的能量。
而为什么要把枣仁烧熟呢?枣仁是种子,是具有生命力的,可以生发气机的,炒熟就是把枣仁炒死,让它没有生命力,只取它的精华能量。
而我们想用酸枣仁来补肝血,不需要让肝生发的,所以要去掉酸枣仁的生命力,只取酸枣仁的精华能量,所以要炒用。
用一味酸枣仁就能增加肝里面的血液了。
第二个梯队:知母+茯苓。知母从名字上看得出来,像母亲一样阴柔,它擅长将气转化为水。为什么要将气转化为水?因为阴血里的大部分成分就是水,所以想要补充阴血,要利用知母的特性让气汽化成水。茯苓是一味渗湿药,相当于拧湿毛巾,把身体里的水挤到血管里去。这两味药是发挥自己所长,来补充血管里的津液。
第三个梯队:川芎+炙甘草。川芎是一味行气活血药,用来顺肝性的。肝最怕郁,最怕堵。补进去的肝血、津液如果不能流动起来,那就是一潭死水,稍加一点点川芎,就是让气血能够流动起来。炙甘草是甘缓作用,让药性走的慢一些,走的持久一点。
这一张酸枣仁汤就是补充阴血,以补肝脏阴血为重点,把血液补充起来,相当于建立一个水池子,太阳的能量都可以装在水池里。
在我的个人理解和经验中,肝血由肾精化生而来。针对肝血亏虚严重的,加上生地30g和熟地30g来补充肝肾之阴,可以大大提高疗效。
我相信大家看到这里,是什么感觉,是不是深深的被我们伟大的中医叹服了。但是,还没完。
上面谈到的三种情况,加起来占总失眠比例大约是5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能把这篇文章理解透彻并且会运用的话,大概50%的失眠情况可以解决掉了。
在实际状况中,还有一种特别的情况,那就是阳虚失眠。这种失眠类型,也是我近一两年才想明白的。
我们知道:人要睡觉,要阳入阴。阳太过,入不了阴,这种好理解。那阳不足,为什么还会失眠呢?
第4种情况:阳虚失眠。
我们知道,阳在体内代表温度,代表能量。如果阳不足,那温度就不足,能量就不足,温度不足之后气血流动就会变慢,甚至四肢冰凉,气血不能到达四肢。
而要想睡觉,是需要阳入阴的,如果身体的气血都流动不了,四肢末端是阴阳交接点,气血都过不去,这样体内的阳气当然就不能进入阴分了。
阳虚失眠有这样的特点:
1.失眠在冬天加重,越冷的时候越睡不着。这是因为在大自然越冷的时候,气血流动更慢,气血流动慢了之后,气进入血分的难度更大了,失眠就加重。
2.四肢往往是冰凉的,尤其是脚很凉。这是因为阳气不足,不够能量把气血推到四末,四末没有气血供应就冰凉。
清楚了阳虚失眠的病理,解决思路就清楚了,那就要补火助阳,帮助气血流动。推荐的方子是:当归四逆汤。
当归15g,桂枝15g,芍药15g,细辛15g,通草10g,红枣30枚。
服用方法:这7味药正常煎煮,正常服用。
这同样还是一首经方,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不再展开讲了,等以后讲方剂的时候再重点跟大家谈。
把这4种情况全部掌握,身体层面的问题基本都能搞定了,但是有一种失眠,不管你用什么方剂都搞不定。
那就是心里有事放不下,心里有人放不下。
为什么心里装着事睡不着觉呢?
因为你的心里被外在的人和事填满了,这样你的心神就不能归位。你的心神是属阳的,这是最高级别的阳,心神不能归位于心,这也是阳不入阴。
那怎么办呢?有句话叫做心病还需要心药医,只有自己看破,放下执念,清空自己的内心,给心神腾出地方来,这样心神才能归位于心。
如果非要说一些具体方法的话,我建议打坐,站桩,听一些佛教音乐等。
赤脚曾经给我的太太录制了一首《潜意识能量催眠》的录音,分享给大家。
如果你是内心杂念太多,不能静心的话,可以在睡前带着耳机听,听的同时注意内观自己,试试看吧。
(请在自然放松的环境下,带耳机听)
【特别提醒】
每天分享的中医知识内容,会在早上7点准时与大家见面。赤脚的每篇文章都录制了音频,方便大家收听,不要一直盯着手机伤眼睛。
赤脚的每篇文章都是用心在写,尽量通俗易懂,让没有基础的人也能听得懂,学得会。
当然,赤脚也特别建议您把《中医基础》的10来节课从头到尾学一遍,真的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