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柏林:遥想当年读书会

遥想当年读书会

傅柏林

  前几天,到书店看书,一位中年男子笑呵呵地走过来:“皇甫老师,您好。怎么,不认识我了?那时你和黑娃哥他们办的读书会,我还听过您的课呢。”我有些脸红,他却笑了,说道:“那年冬天,我们围绕在热乎乎的火炉旁,烟囱被烧得通红。炉上蹲着水壶,冒着热气,我们一边取暖品茶,一边讨论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
  是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文学最为狂热的年代,读书的风气在华夏大地上风起云涌。无论是校园还是机关,军营还是工厂,到处散发着文学热的气息。就连我们学校附近开面馆的唐老板,也会在空闲时,斜躺在竹椅手持一本《小说月报》,目不转睛地读着。偶尔因故事的高低起伏而发出几声长叹,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老花镜。有的大龄青年在征婚启事时,也忘不了写上“爱好文学”几个字,由此可见,读书热,写作热,是那个时代鲜明的特征。
  当时,我们乡镇上有一个叫黑娃哥的读书人,年轻时喜欢舞文弄墨,在乡政府当门卫。黑娃哥的工作时间是两班倒,休息的时候,整天静坐在屋里读书写作,小城县报上偶尔会刊登黑娃哥发表的作品。
  别看黑娃哥身材瘦小,肤色微黑,浓密的络腮胡的脸上还长着三五颗麻子,但黑娃哥参加过中越自卫反击战,右腿还负过伤。黑娃哥是个热心肠,看到有潜质的文学青年,好比一只母鸡见了蛋,总要趴上去孵一孵,辅导他们文学创作。那时候百废待兴,文学界也一样。当时文学创作中的大腕人物,无非是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如,八十年代经典小说《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作者蒋子龙,曾经当过兵,做过工。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也务过农,教过书。相比于乡政府、企业的机关干部,黑娃哥的时间充足有余,每隔两三个月,他就把我们这帮文学爱好者组织起来,搞个书评或读后感交流活动。讲评时,大家时而谈笑风生,时而争得面红耳赤。读书会的成员大都来自周边乡镇、企业、学校。讨论时间晚了,大家就会凑钱到唐老板的面馆宵夜。宵夜期间,唐老板偶然也会参加读书会讨论。一来二去,唐老板觉得黑娃哥热情、实在,就托人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黑娃哥。结了婚,黑娃哥有文化,辅导两个读中学的小舅子学习,还时常拿出钱财帮衬岳父一家,自然颇得妻子的喜欢。
  偶尔,黑娃哥也会组织写作经验丰富、颇有成就的文友给大家讲解文学阅读与创作、梦想与坚持的文学讲座,分享作者在文学创作中的心路历程。授课的老师们对主题提炼、素材选择、技巧运用给予详细的剖析和讲解,启发我们要学会阅读和思考,告诉我们文学不是去奔走呼号地吸引眼球,也不是去苟且钻营地哗众取宠,而是靠实力说话。作品必须贴近百姓生活,才有生命力。从地域风俗中汲取灵感和营养。那时,我们充满激情,胸襟博大,共同的文学爱好让我们相识、相知,畅谈文学、理想、人生,在文字的沭浴中走过了青春沼泽和暖暖艳阳。
  善飞能舞世人敬,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黑娃哥和读书会的另外两个文友的作品在市级报刊举办的征文大赛中,竟然荣获三等奖和优秀奖。在那个“文学热”的时代,获奖不仅意味着出名拿奖金,还意味着提干晋级。不出所料,很快黑娃哥和另外两个文友就调往县城机关坐办公室了。
  不到半年,黑娃哥又回到乡政府干老本行了。原来,黑娃哥平时自由散漫惯了,受不了朝九晚五约束,在县政府机关,说话做事要看领导的脸色行事,还得给领导端茶倒水,像个小媳妇似的。特别是周末、晚上加班,撰写那八股文式的公文,一天到晚把人搞得精疲力竭,这和黑娃哥的性情大为不符,一时无法适应。
  不久,当年与黑娃哥一起获奖的两个文友,一个调到报社任编辑,另一个调去给市领导当秘书。当秘书的文友,工作能力强,公文写作颇有造诣,深得领导器重,仕途亨通,一路高升到人事局当处长。一次,当处长的文友开着黑色的本田车回到乡政府看望黑娃哥,在偏僻的乡镇,自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黑娃哥邀请我去作陪,席间,酒至半酣,当处长的文友劝黑娃哥到市人事局工作。黑娃哥心不在焉地回答:“干门卫习惯了。”处长长长地叹了口气,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说道:“黑娃啊,你真是一个扶不上墙的阿斗。”
  随着时光的流逝,直到退休,黑娃哥一家人仍住在自己三十多年前盖的旧院子。随着下海热、经商热的兴起,“文学热”渐渐降温,那些文学爱好者也收起了憧憬和浪漫,毕竟文学不能代替柴米油盐。不过黑娃哥对文学的热爱依然如故。时不时报刊杂志上冒出三五篇黑娃哥的作品。要说人生难测,到了转运的时候,真是挡也挡不住,一生从不显山露水的黑娃哥如今发达了。谁承想,棚户区旧房改造开发,黑娃哥家的旧院子赔偿了五套住房,就这样,黑娃哥一夜间成了百万富翁,全家老小高兴得合不拢嘴。
  乔迁之喜,报社当编辑的文友和我们都过去祝贺,毕竟,黑娃哥是我们读书会的兄长。黑娃哥宴请的客人不多,除了本家亲戚、邻居,就是我们这帮文友。酒足饭饱后,我们到黑娃哥新房参观,120㎡的中大户型,没有太过奢华的装饰的产品,大部分家当就是许多泛黄的报刊杂志。房屋装修虽说谈不上豪华,但感觉十分温馨,比较有家的味道。
  品茶聊天,说起当年那个当处长的文友。“我的处长兄啊,十三年前就病故了,宦海沉浮是非多,市井来往有真我。总体来讲,处长兄骨子其实就是个文人,不适合官场。当初他仕途亨通,是因为老领导重视人才,为真才实学的人提供了平台。老领导退休后,没有人关照,处长兄平时不注意积累人脉、权力资源,头脑又不活络,酒量也差,加之为人耿直,说话办事把人得罪了都不知道。论人品、才能,人事局没有人能够与处长兄相比。但他在处长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六年。局长换了好几茬,他都没得到提拔。对仕途的失望,对单位的失望,演变成对人生的失望,最后忧郁而终。”编辑兄像局外人一样,淡淡地说道。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感到郁闷惆怅。编辑兄最后说道:“虽然黑娃哥在仕途上没有大紫大红,在文学创作上也没有一鸣惊人,每天过着粗茶淡饭,无忧无虑,怡然自得的生活,但却是我们这群文友中,幸福快乐的人。”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傅柏林,四川成都市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南文学网散文编辑,六盘水钟山区文学沙龙会员,《星草》杂志社成员。作品散见于《天津日报》《人民铁道报》《华夏散文》《散文选刊》《中国铁路文艺》等报刊杂志。散文集《远去的心愿》荣获贵州省2009年“新长征”职工文艺创作优秀奖;散文《记忆中那些消失的蒸汽机车》荣获2016-2018年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优秀企业主题文学作品三等奖;散文《飞驰在祖国大地上的“复兴号”》荣获2019年中国铁路文联征文优秀奖。

附:投稿及稿酬发放须知

(0)

相关推荐

  • 【散文】傅柏林/ 密密针脚浓浓爱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傅柏林 周末,身上的衬衣纽扣松动了,从针线盒里找出针线,却突然想起母亲.母亲离开人世已有20年了,可我对母亲的思念却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她时常出现 ...

  • 亚亚 哭长兄

      作者:亚亚    简体 繁体 西风叶叶凄,噩耗天雷坠. 白日忽黄昏,流汾浑似泪. 含饴始乐生,舞墨新知意. 无信通泉台,此情安得寄?

  • 傅柏林作品:《三代火车人 深深乌蒙情》 /轩诚清读(第489期)

    丽梅浅语: 时代变迁,科技进步.祖孙三代火车司机经历的缩写见证了二十纪世初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机车工业革命的发展史.一代代机务工作者的奉献为改善民生生活.为中国经济腾飞.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

  • 世界地球日|遥想当年有“地球超人”的日子。。。

    今天,4月22日,是世界地球人.眼下,天灾人祸不断,更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积极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学生时代看过的涉及保护地球相关的动画片不少.但完全以保护地球环境为主线的作品倒也不多.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 ...

  • 李鸣岩:遥想当年恩师

    李鸣岩旧照 1958年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年.当时我在中国戏曲学校实验剧团.一天,我们去长安戏院看李 多奎的<漂母饭信>,演出结束后,负责生活的李老师带我去后台拜望李多奎先生,李老师对李 多奎 ...

  • 遥想当年孙中山广州起义失败被通缉万分危机,在教会帮助下化妆成神父终于脱险

    教会趣史:遥想当年孙中山起义失败被通缉万分危机,广州天主教主教让其化妆成神父亲自互送终于脱险 一,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领导的一次反清武装起义.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

  • 傅柏林:儿时取暖烤火的日子

    儿时取暖烤火的日子 傅柏林 天气一天天变冷,坐在电脑前听着屋外呼呼作响的北风,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虽然享受着取暖器吹来的徐徐暖风,但手脚还是感觉到丝丝凉意,让我不禁想念起儿时取暖烤火的日子. 儿时 ...

  • 傅柏林:祖国知道我/向老兵致敬!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致敬!

    祖国知道我 傅柏林 前几天,几位战友相聚,共忆往昔峥嵘岁月,共话今朝美好生活.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1985年春节前夕,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到云南边防视察,分别为昆明军区题写 ...

  • 傅柏林:走进红色名城——遵义

    走进红色名城--遵义 傅柏林 贵州遵义,一个如雷贯耳的历史文化古城,因为遵义和红军长征联系在一起.遵义,因红军而升华:遵义,因红军而荣光. 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位于遵义老城红旗路80号,原是国民党军阀柏 ...

  • 【诗艺国际】江南居士 | 浪淘沙令•遥想当年(外四首)

    ▼ 浪淘沙令·遥想当年(外四首) 作者/江南居士 [作家/诗人风采] [作家/诗人简介] ★ 苏永生,笔名:江南居士,微博名:孤山仙翁.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获得者.中国诗词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