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蓉教授治疗术后大肠癌用药规律研究
朱惠蓉教授治疗术后大肠癌用药规律研究 导出收藏分享
摘要:目的:通过对导师朱惠蓉教授治疗大肠癌患者的用药规律分析,初步总结导师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旨在进一步拓展大肠癌临床治疗的新思路。 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门诊,接诊的大肠癌患者的门诊处方,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对处方中所运用的中药进行频数分析,采用ward法对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对中药中构成比大于40%的药物,使用Apriori增量关联规则挖掘算法挖掘药品配对信息。
结果:通过频率分析显示,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前3组类别中药依次为:清热解毒类,754次(16.59%)、健脾化痰类,673次(构成比为14.80%)、养阴润燥类,446次(构成比为9.81%);通过聚类及药物配对分析显示,
常用的二药中药药对依次为:陈皮与半夏,174(71.60%)、红藤与野葡萄藤,135(55.56%)、白术与党参,118(48.56%)、茯苓与党参,116(47.74%)、北沙参与麦冬,100(41.15%);
常用的三药中药药对依次为:党参、白术、茯苓116(47.74%),陈皮、半夏、茯苓109(44.86%),北沙参、麦冬、川石斛99(40.74%)。
结论:1.大肠癌患者,临床常见脾虚湿热为主的症状,故在临床治疗中运用清热、健脾类中药最为频繁,并随时根据患者机体的正邪之间的关系调整用药;2.大肠癌患者常兼有阴虚症状,故临床治疗常常兼加滋阴润燥类中药。
3.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清热解毒药:
红藤、野葡萄藤,其次为健脾化痰中药:陈皮、半夏,养阴润燥药:北沙参、川石斛。
4.3药药对为: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茯苓,北沙参、麦冬、川石斛;
常用2药药对如下:陈皮、半夏,红藤与野葡萄藤,白术、党参,茯苓、党参,北沙参、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