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林教学论文《紧贴时代脉搏,同步课程标准——2020全国高考语文Ⅰ卷简评》刊于《读写月报》2020年第9期
紧贴时代脉搏 同步课程标准
——2020年全国语文Ⅰ卷特点简说
陈振林(特级教师)
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一直是语文高考方向的风向标,2020年亦是如此。2020年,全国语文Ⅰ卷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对接课程标准,加强关键能力考查,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试卷结构稳定,设计友好,总体上实现命题高水准、试题高质量的目标要求。整体上凸显出紧贴时代脉搏、同步课程标准的特点。
一、紧贴时代脉搏
1.突出立德树人思想
高考本是为国选才,语文试卷更要突出立德树人思想。全国Ⅰ卷的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宋史·苏轼传》,其中的主人公苏轼是大家都熟悉的大文人。但是,在豁达智慧的苏轼身上,更能体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可敬的家国情怀。作文题目中所呈现的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各有其德,各具其才。考生在作文时,会在心里仔细权衡,对自己感触最深的其中一位发表自己的正确观点。
名句默写考查中,也有两处值得一说。有一处是屈原《离骚》中的句子“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从服饰表现出伟大爱国者屈原的“美政”思想;另一处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句子“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借自身遭遇表达自己仍旧想着为国分忧的情感。
2.彰显文化自信理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论述类文本《“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所阐释的“孝”文化,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作文题目的材料中,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性陈述,有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骘。考生作文时,会真切地感受历史,用心地品评人物,然后观照现实,思考个人发展,从而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将这有文化意味的故事,用到高考作文题中,让考生觉得有“嚼头”,有味道。这是传递中华文化的一种巧妙方式,也是告诉我们:要传承中华文化。
语言运用题与中华传统技艺篆刻相关,默写考查中提到元代马致远杂剧《青衫泪》,这无一不彰显着中华文化自信的理念。
3.引导国际视野方向
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终将面向国际走向未来。全国Ⅰ卷现代文文学类阅读文本,节选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越野滑雪》。这篇小说阅读可以让考生感受外国小说的语言特点,体会人物细腻心理,鉴赏小说艺术特色,欣赏外国文学作品所呈现的画面美、力量美。同时,越野滑雪这一素材,也传达着“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体育意识。
实用类阅读文本,聚焦“新基建”内容;补写句子题材料,与“大脑记忆力”相关;句子压缩题材料,来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这些与生活与科技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也引导着青年学生的国际视野方向。
二、同步课程标准
1.试题稳中略变
2020年试题与去年试题结构基本保持一致,试题模块依次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试题整体平实,考点和题型体现出延续性特点。
古代诗歌阅读的问答题,或问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问诗歌阐述的道理,均着眼于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最基础的内容。
语言运用题,仍然是综合语段、补写句子和压缩语段题型。但是,将综合语段的句子衔接小题换成了标点(破折号)的用法题。其实难度降低了。
文学类文本由去年鲁迅先生的《理水》变成了海明威的《越野滑雪》。同样是小说,但今年的文本理解要轻松得多。
但考生可能会有感觉有难度的题目。那就是作文!作文材料来自有文化意味的历史故事,作文要求对故事中的齐桓公、管仲、鲍叔君三个人物选择出“感触最深”者发表观点,写一篇班级读书会的发言稿。有的考生可能对故事本身不熟悉,或者对三个人物作出选择评判有难度,所以会有“难度”之感。
2.考查关键能力
既然是语文试题,当然是科学考查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这些关键能力包括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六项。在2020年试卷中,这六项能力考查都得到了体现。
实用类阅读文本,聚焦“新基建”内容,引导学生从非连续性文本中全面获取这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内涵、发展前景和国际反响等相关信息,试题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特点,加大了对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力度。
文学类阅读文本节选自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越野滑雪》,试题考查的是小说中主人公细微的心理描写、小说艺术特色以及“冰山理论”对小说情节安排及效果的作用这些方面。包含了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写作思维等多方面关键能力。
文言文阅读模块中考查文意理解,语言文字运用模块中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作文题目要求写一篇参加“历史人物评说”主题班会的发言稿,这些主观题形式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等关键能力。
这种考查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方式,正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称“新课标”)“命题和阅卷原则”所规范的要求:“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
3.导向课程改革
今年的试题,在材料选取、设答方式、作答要求等方面,与高中语文教学高度契合,情境设计注意联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套试题,符合新课标“命题和阅卷原则”,增强了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协同性。
尽管试题中也有一点点不足(如:文言文阅读材料在之前地方模拟试题上出现过,有些设题内容也十分接近;第19小题考查破折号用法时,其中有两个例子都来自《雷雨》),但瑕不掩瑜,这套试题对语文课程改革有着一个鲜明的导向。
(1)语文课程导向上,要关注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要注意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这其中,传统文化的回归要作为重点。语文核心素养,是决定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要素。
(2)学习活动中要注重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活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新课标提出的特别重要的学习任务群,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所选择阅读书目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书目(2020版)》为准。活动过程中,要结合语文教学特点,合理规划阅读进程,扎实提高阅读质量,切实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
(3)作文教学要有序推进。在新课标所主张的系列阅读活动之中,要有意穿插写作活动,让作文教学有序推进。可以以文体为序递进式推进,实用性与文学性兼顾,情境式作文与创造性写作并重。这样,注重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带读,逐渐形成读写融合的语文学习良好状态。
附:2020年全国语文Ⅰ卷(A卷)参考答案
陈振林,特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十佳教师作家”。广州市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以文学养教学,以教学促文学。冰心儿童图书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青铜骏马文学奖、麋鹿文学奖、吴伯箫散文奖、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大奖获得者;教育部认定中小学校图书馆图书作者,校园文化研究专家,教师培训专家。全国“四方杯”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评委,“原生态”语文教学理念倡导者与践行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全国各地进行语文教学、文学创作、校园文化、教师成长等专题讲座(讲课)60多场次。50多篇作品入选中、高考相关试卷,400多篇(次)作品入选各种选本。在《语文报》《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月刊》等报刊发表教学文章360多篇;在《人民日报》《北京文学》《小说月报》《读者》等报刊公开发表作品近300万字;出版文集《阳光爬满每一天的窗子》《父亲的爱里有片海》等27部。系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作家,上海图书一等奖获奖作家,“中国好故事”获奖作家,“百年百部故事经典”作家,《北京文学》“重点推出”作家。《读者》《意林》《文苑》《百花园》《教师博览》等刊签约作家。
陈振林文字工作室,是一个语文特级教师的自留地,一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小作坊。原创高效撰写各类文字(报告、总结、交流材料,演讲稿,小说,剧本,策划书,广告词,企事业文化整体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