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包青天,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演义里的包拯是个传说,传说包青天像韩擒虎、魏征结局一样做了阎王爷。民间最认可地府神君,就是包拯。在《新白娘子传奇》里,白素贞为了让许仙起死回生还和包青天讨价还价的,也算够脑洞大开了。
传说是故事不是历史,历史上包拯,晚年官位达到顶峰,可他并不开心,因病殉职,他的死因还一度出现争议。
第一、欧阳修帮了包拯也害了包拯。
历史上的包拯,祖上南唐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兄弟三人,他是老小。包拯没有月牙,长得也不黑,品学兼优,就是脾气不好,太耿直!
歌词说他“铁面无私辨忠奸”一点都不错,他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1050年,天章阁待制、知谏院的他向庞太师的原型张尧佐开炮了。张尧佐是张贵妃她大爷,老张的弟弟就是国丈张尧封,张贵妃就是后来的温成皇后,当初温成皇后姐妹同时入宫,后来张贵妃凭着美貌与智慧,机会与努力,脱颖而出成为人生大赢家。
张尧佐凭着世上只有侄女好的裙带关系,业绩不突出,脾气和升职突出,担任给事中、端明殿学士,被任命为三司使。这本来就惹人非议,出身贫寒,通宵法律的张尧佐就有点飘了。其实他飘也没问题,但包拯开始劝宋仁宗。宋仁宗给了包拯一个面子,把张尧佐降成户部侍郎了。
这可把美人的心给伤了,为了博张贵妃一笑,宋仁宗给张尧佐送了一份更大的礼物。让张尧佐身兼四职淮康军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还有赐两个儿子为同进士出身。
包拯、吴奎、陈升之、王举正就劝宋仁宗不要搞裙带关系,尤其是包拯,激动的唾沫星都喷到赵祯脸上了。宋仁宗知道包拯的脾气,一心为公,又是学习魏征,只好让他三分。张尧佐四职免了三职,只剩下一个虚职的节度使。
五年后包拯因举荐的人犯了错,自己也被牵连,老包“发配”到池州为知州。这事很可能就是渴望让学神冯京成为乘龙快婿的张尧佐,他这个准国丈的手笔。一年后他就做宋朝直辖市开封市“市长”——权知开封府。这个职务之前张尧佐干过,这里需要说的是,开封府尹的这个职务类似于市委书记。
如此位高权重,还是有人帮忙说话的,说话的人正是连中三元、唐宋八大家的宋朝之手欧阳修。包拯这个“市长”当了一年的样子,欧阳修就接任了。欧阳修和苏轼是老乡都是四川人,他跟河南商丘人张方平、宋祁关系特别铁,尤其是他和张方平两人还同岁,那关系简直就是舍命陪君子的地步。
包拯弹劾张尧佐,是职责所在;包拯弹劾张方平,就是“职业病”了。苏轼最崇拜张方平,把他当成诸葛亮,当成自己永远的老师。包拯弹劾张尧佐是裙带关系,弹劾张方平又是什么原因呢?他弹劾张方平强买强卖,强取豪夺。具体是,张方平以跳楼价买到一栋楼,为什么那么便宜,您给解释解释?张方平只得从宋朝副相兼财长上下课。
比包拯大一岁的宋祁继而任宋朝副相兼财长,包拯又弹劾了。宋祁也是学神,他原本是状元,可宋朝的“武则天”刘娥认为弟弟就是弟弟!弟弟怎么能排到哥哥的前面呢?原来宋祁有个哥哥叫宋庠(原名宋郊),兄弟俩都是学神。因为刘娥一句话,宋祁这个第一名后面加个零变成了第十名,不过留下了千古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他哪里知道自己上任没两天,计相身后包拯恼了。包拯弹劾他在四川任职时,喝酒没有节制,招待费超标之类的。宋祁黯然下台。
这让欧阳修很生气,你包拯为什么总弹劾三司使(计相)?张尧佐、张方平、宋祁他们下来,是不是你想干啊?翰林学士欧阳修立即上疏,说包拯这是《左传·宣公十一年》的蹊田夺牛。还怕这个典故皇帝、包拯不熟悉,还做了一番解释,人家的牛踩了你的苗了,你就把人家的牛牵走,有你这样发财的吗?
欧阳修这话很重,包拯很尴尬,为了避嫌他表示绝不接手,可宋仁宗非让他干,他圣命难违,只得权知。权知就是代理,主持工作之意。
大概过了一年,包拯转正了,可没几天又让他到枢密院担任副使,当时担任枢密使的是张昇。
此时的包拯心里是郁闷的,受那么多委屈,转正没几天就到枢密院任副职(降职)了。
宋仁宗让他去担任礼部侍郎,包青天这次拒绝了,而且也生病了。在1062年的五月,先是杨家将杨业弟弟杨重润的后代——龙图阁直学士、吏部员外郎兼侍讲、知谏院杨畋病亡。据包拯墓志铭记载,包拯生病时,宋仁宗还特地赐了良药,没过几天包拯就薨了。
第二、包拯的死出现了争议
1062年7月3日,包青天在工作中仙逝。包拯从生病,然后吃皇帝的赏赐的药,没过几天就撒手人寰。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明朝的诸葛亮刘伯温,就死于朱元璋之手,但事儿是胡惟庸办的。胡惟庸请御医给刘伯温送救命药,谁知很快却让料事如神的刘伯温陨落。朱元璋这样对待刘伯温,赵祯会不会这样对待包拯呢?还真让人有点怀疑。
包拯为人过于耿直,得罪了很多人。别的不说仅仅是弹劾张尧佐,就把张贵妃、赵祯他们得罪了。最让赵祯伤心和愤怒的是,包拯上奏让宋仁宗早立太子。
包拯晚年还是御史中丞的时候,面圣奏事,问仁宗:皇太子的位空那么久了,天下人都很担心, 皇上为什么一直不立太子啊?仁宗很生气,什么天下人担心,是你担心的吧。你担心什么?担心我寿命短,还是要不了儿子啊?仁宗没好气地说:你这是要立谁为天太子?包拯看到误会了,也有点生气回到:我占着位没啥本事,乞求早立太子,也是为大宋的千秋万代着想。老大问问要立谁,这是怀疑我啊?我都是七十来岁的人了,也没儿子,我可不是邀功求赏造福子孙。仁宗心有戚戚然,假装很开心地说:以后再说吧。
宋仁宗很悲伤,儿子生了好几个都夭折了。包拯也很伤心,因为他的长子包繶20岁就去世了。宋仁宗这一以后再说,意味深长,包拯有生之年是看不到新大宋的新太子。包拯薨逝后不久,宋仁宗立赵宗实太子,1063年宋仁宗驾崩了。
太子的事儿,看着是天下的事儿,其实皇家的私事儿。包拯出工作需要,为天下计,这样问会让皇帝非常生气。若不是宋仁宗脾气好,还有包拯功劳太多,要不然包拯就会倒大霉的。从宋仁宗在包拯去世后,很快立太子来看,宋仁宗很生气,那么给包拯送要命的“救命药”,从逻辑上说得通。
更有一种说法,说老包出土遗体,经过医学检测发现了砷超标。砷超标说明包拯和刘伯温、光绪年间一样,有可能是被毒死的。可经过专家分析发现,包拯遗体的有毒的化学元素超标,并非是为人下毒所导致,而是遗体防腐的原因。
包拯的晚年还是比较幸福,还老来得子,只是和欧阳修闹得尴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