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家长群是怎样的

因为我公众号的原因,有幸认识了武汉的左老师,她邀请我加入一个家长群,我欣然同意了。
在这个群里差不多有快一年了吧,我真的要为左老师建的这个家长群点赞。
首先,左老师自己就是一个很有思想的高中老师,不仅有理论,还有实践。她亲自带着一部分孩子进行行为习惯训练,开办“习惯训练营”。
并且,左老师每次都写出训练报告,报告中,对孩子们进行的习惯训练情况进行总结、反思、提炼,得出感悟,形成认识,并且随时把这些内容都发到群里,让家长们从中获得家庭教育的启发。
当然,左老师现在也开直播,搞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推广她的共享图书馆,在群里分享自己以前关于家庭教育的笔记与思考。总之,只要是有利于孩子教育和家长成长的,她都在尝试着去做,去缓解家长的焦虑,去引导孩子成长。
我给左老师的评价就是——正走在成为教育家的路上。
更令我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家长群里的家长们水平也很高,当然,也不应该意外,因为有左老师。
群里的家长们对家庭教育充满了参与的热情,也非常虚心地想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经验。家长们还经常将育儿心得发在群里,大家针对某些话题互相交流讨论,互相提醒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偏差。
这个家长群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有一种找到组织的味道。大家在群里畅所欲言,在群里分享、点评、点赞、提醒、引导、讨论、提升,身处其中,自然让人得到了家庭教育的熏陶和成长。
下面我转发昨天两位家长分享在群里的育儿感受:
最近,我胆结石犯了,很不舒服,所以家里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能不管就不管。
让我吃惊的是,孩子忽然懂事了。
孩子起床后安排早餐,给我添好饭,叫我起来吃;定时给我倒温水,嘱咐我吃药 ;给我打洗脚水让我泡脚,拿擦脚布;晒衣服,收衣服,分类叠好、放好。
此外,扫地、拖地、擦桌子等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都自己主动去做了。
当然我毫不吝啬地表达了我的喜悦,也高兴地鼓励她、奖励她。
我(家长)总结出来一个道理:
家长适当示弱,就是给孩子机会成长和学会担当。
我给出的点评是:这正好符合了我刚看到的一句话——不是孩子有责任心了,我们才去放手,而是我们放手了,孩子才会更有责任心。
其他家长也纷纷为这个家长点赞。
另一个家长分享了这么一件事儿:
我学习左老师的放手,这次假期结束,开学前的准备我没有插手,书包里的东西全是孩子自己准备的。
早上微雨,又略微起晚了点,又忙又乱,在厨房弄早餐时,我恍惚问了句:“你装雨衣的塑料大袋子带了没?”
似乎听见她回了声:“带了”。但不真切。
打仗般吃完早饭,逃难般出门后,在电梯间我又问了句,她居然说没带!
我顿时心急火燎地又掏钥匙开门回去拿,然后,不由自主就开始叨叨:
“问你又不作声,自己都不记得,这雨衣湿了进教室没袋子装看你怎么办?
自己要准备好呀,不要什么都指望妈妈,你看这又回去拿,本来就不早了,迟到了怎么办?
………(此处省略一百字)
孩子说:好了好了,再拿就是了,不要唠叨了。
我突然意识到错了,一个急刹车,不再言语了。
现在想想,这个唠叨真的是一种下意识的发泄。只能发泄自己的恐慌,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还破坏亲子关系。
表面上,我是对孩子准备不足的不满,实际是担心时间不够用了,再返回怕迟到挨批。既然这样,明天早起十分钟好了,一切尽量从容点。
已经发生的不可改变的事,再叨叨也是枉然,有问题解决问题就完了,尽量闭上嘴。
我孩子还小,尚能感受到被唠叨的压力,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应该更反感这个吧?小小分享,大家引以为戒,互相提醒。
左老师给出的点评是: 你已经对自己的唠叨有了觉知,这就很好,为你点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世间万事,没有什么事情一定如是或一定不如是的,雨衣套没有拿,到了学校她自己会去想办法解决,这也是一种锻炼。
以上内容完全是原汁原味,没有什么更改,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反正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家庭教育培训,在不知不觉中,大家都明白了,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会有危害。
当然,现在也有公司在做系统的家长培训,我觉得家长们可以抽出时间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如果时间紧,也有线上的培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