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广西山歌中的诗词元素——也谈山歌与诗词的兼容
浅议广西山歌中的诗词元素
——也谈山歌与诗词的兼容
莫高阳(广西阳朔)
【内容提要】广西山歌是广西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集体口头创作,与诗词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中国传统诗词发展齐步共进,同样历史悠久;创作目的与诗词一样,都是表情寄意;有着与诗词相同的表现手法;具有与诗词相同的其它诸多元素。
【关 键 字】广西山歌 诗词 兼容
【正 文】
广西山歌是广西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集体口头创作,与诗词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有资料显示,广西少数民族歌谣最早见诸文献的有两则。一是西汉刘向《说苑·善说》用汉字记越音所录春秋战国时期的《越人歌》。经学者考证,《越人歌》为古越语,其语法结构、语音格律等均与今壮、侗语相近,当属壮侗语各民族歌谣之源。二是《周礼·春官》所载“四夷之乐”。经学者考证,“四夷之乐”中的南方之乐曰“任”。现广西东部一带流传的瑶族《盘王大歌》中有一套曲目叫《七任曲》,学者们认为这套七任曲与周代的“四夷之乐”中的“任”有密切关系。
由此可见,广西少数民族的歌谣,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周代、春秋战国时期,实际存在可能更早,因此,可以说,广西山歌与中国传统诗词同样历史悠久。
唐宋以来,有关广西民族歌谣的记载源源不绝,比如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清人闵叙《粤述》、清人李调元《南越笔记》都记载了瑶族“踏歌”,清人赵翼《檐曝釜杂记》等分别记载了“趁墟唱歌”、“群歌”等等,其中明人邝露《赤雅》所记“浪花歌”与清人陆祚蕃《粤西偶记》所载壮歌更为突出,前者细致地描述了壮族“歌圩”活动的情景,后者详尽地论述了壮歌与俍歌“五言八句十二唱”(即“勒脚歌”)的结构与“腰脚韵”的艺术特色。
由此推断,今日广西少数民族歌谣的基本格式及其特征,至少在明、清时代已基本定型。因此,可以说,广西山歌与中国传统诗词发展齐步共进。
广西山歌的创作目的与诗词的创作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表情寄意,即都是要将自己所表达的思想通过语言交代出来,并与欣赏对象达到高度一致的共鸣。
千百年来,广西人对山歌一往情深,善于用山歌来展示自己的劳动和生活,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有叹苦情的:
难了难,一筒白米煮九餐;
长颈葫芦装糯饭,装进容易倒出难。 (民间传唱)
有谈情交友的:
鲤鱼见水尾就摆,哥今见妹心就开;
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民间传唱)
也有劝诫的:
山歌劝劝花心郎,风流没有好下场。
牛牯几家连倒用,累倒田头泪汪汪。(民间传唱)
又有讴歌新时代的:
改革开放不简单,拆了瓦屋建楼房;
村里建了文化站,还有灯光篮球场。(广西日报2009年7月7日,武宣县郭秀莲作)
有歌颂好事物的:
平凡岗位出英雄,不论贵贱与西东。
处处遍洒及时雨,和谐社会乐融融。 (广西日报2012年3月8日,智扉作)
还有倡导好风气的:
浪推浪来波连波,曲曲山歌汇成河。
千曲万曲同一声,雷锋永远是楷模。( 广西日报2012年3月5日,平戈作)
从搜集到的古歌谱和当前各地流行的歌谱看,广西山歌歌词生动幽默,曲调简朴耐听,且极具鲜明的地方民间民族特色,同时也有着与诗词相同的元素。
首先,广西山歌有着与诗词相同的表现手法:
一、直抒胸臆。
传统诗词中象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等诗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的内心所想。广西山歌也有直接唱出心声的,如:
莫唱先,三姐今天不得闲;
等到明年中秋夜,再来和你唱三天。
再如:
今天唱歌没尽兴,哪啥阿妹独自行。
约倒明天再来嘅,在对三百定输赢。
还有:
对面阿妹唱山歌,声音甜美好听多。
歌声飘出八千里,引来歌迷坡连坡。
二、运用比喻。
朱熹说是“以此物喻彼物也”(《诗集传》),即是比喻。比喻是一种最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修辞手法。人们在诗词中表达感情、说明道理、写人状物、述事描景、传形传神、绘声绘色,皆离不开比喻。
诗词中,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白雪比作梨花。徐陵“三晨喜盈尺,六出儛崇花”,骆宾王《咏雪》:“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吴均《咏雪》:“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卢梅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吕本中“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张元“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等,这些比喻除了准确外,或是优美,或是雄奇,都给人美的享受。
广西山歌中比喻的运用也极其常见。如:
阿妹长得像朵花,上台唱歌见才华。
首首山歌透诗韵,歌仙下凡也要夸。(民间传唱)
还有:
山中只有藤缠树,世上哪有树缠藤;
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电影《刘三姐》插曲)
以及:
哥是棋盘一颗棋,妹我慢慢看哥移。
光讲大话没有用,要看行动看成绩。(选自鹿寨县反腐倡廉创作基地作品集《清风廉韵》,雪薇作)。
女:同哥唱歌真好玩,好比旅游爬花山;不愿吃饭不喝水,听哥唱歌饱三餐。(广西金秀,蒙桂英)
男:同妹唱歌共歌路,好比共伞游西湖;好似沙漠见清水,犹如董永会仙姑。(广西融水,李隆球)
三、托物寄意。
就是在对某种事物进行足够的吟咏、描述之后,顺势表达出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的感悟或观点,即“兴”。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诗可以兴”。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手法。作者描绘事物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这种事物,而是为了引出一种见解、一种哲理。宋人欧阳修《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作者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的表达的是诗人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托物(画眉)寄意:写出了自己对大自然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
广西山歌中“兴”的手法比比皆是。如:
百鸟飞过万重山,口口声声叫艰难;
铜罐里头煨猪胆,先苦后甜要耐烦。(民间传唱) 。
天寒地冻人哆嗦,唱起山歌人暖和。
对面阿哥莫光笑,也来和妹对一合。(民间传唱)
竹子生笋靠竹根,鱼靠深潭鸟靠林;
人民靠国家靠主,花香全靠雨露淋。(广西日报2009年6月29日,金秀县胡惠兰作)
其次,广西山歌还具有与诗词相同的其它诸多元素。
1、语言生动形象。广西山歌中的语言是歌手如同信手拈来的,虽与知识分子的书面语言有着一定的差别,但与诗词用语一样生动贴切,恰到好处。广西山歌的语言往往借助自然环境中的花草树木、江河山川及劳动中的用具器物。如:
谷子下锥就见米,灯草剥皮见妹心;
嘴边笑笑同哥讲,眼睛斜斜望别人。 (民间传唱)
阿哥生来白漂漂,长得虎背又熊腰。
好比红薯煨在灶,哪个肚饿都想撩。(民间传唱)
2、与传统诗词一样,广西山歌一般为七字四句的绝句式组合形式,也有灵活得变化,如三字头的,即三七七七的句式。韵脚一般为一二四句押韵,也有二四句押韵的。如:
哥会哄,园边嫩草讲是葱;
哄妹竹筒当枕睡,醒来只怕两头空。(传统山歌,雪薇整理)。
壮欢(壮欢,山歌的一种,用本地的壮话来唱的山歌,表达歌唱者高兴、喜悦的心情 一般的调子呢比较平稳,比较优美,是“柳州四绝”之一)则采用腰脚韵。如:“奔黑肖黑肖,六肖斗枯排;奔黑来黑来,英台打除斗?”大意:天快黑了,鸟儿已归入竹丛里;天黑透了,你(英台是对女青年的尊称)从哪里来?
3、充分运用夸张手法。以此来表现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精神。李白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广西山歌有:
想妹想得哥心焦,想妹多来病成痨;
不信你到哥门看,药渣堆有三尺高。(民间传唱)
那天得见妹一面,害哥魂魄满天飞;
请了三个道师佬,喊了九天魂不归。(民间传唱)。
4、充分使用双关词。如李商隐在《无题》一诗有传唱千古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与“思”双关,意即只要有一息尚存,痴情不改,实指坚贞的爱情。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魏 曹植)也是双关的典型代表。广西民歌中诸如“二十七钱摆三注,九文九文又九文(久闻);蜘蛛结网三江口,水冲不断是真丝(思)。” (民间传唱)也比比皆是。
广西山歌,歌中有诗,俗不伤雅,大俗而雅,雅俗共赏,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广西妹仔像朵花,山歌一唱见才华。
声声句句带诗韵,三姐李白也要夸!(注:三姐,刘三姐,传说中的广西歌仙;李白,后人称其“诗仙”。)
参考资料:
《人间词话》(王国维著,内蒙古出版社);
《答诗探索编者问》(艾青著,《诗探索》198001期);
《山歌好比春江水》(广西日报2011年8月11版,廖明君、陆晓芹著);
《苗山歌王网上寻歌》(广西日报2012年4月18日11版,蒋林著);
《广西日报》2011年至2012年山歌专栏资料;
《古代诗歌语音表达形式考》(朱立侠著,中华吟诵网);
《广西山歌》(中华诗词网、中华诗词论坛);
《不断创新的广西山歌形式》(中华诗词论坛);
《中华诗词》(2001年02期)。
(此文于2012年7月收入《广西民歌手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