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伊斯坦布尔的情殇
电影《我为情狂》观后感
老郑影视评论
这个周末,看了两部电影,其中的德国电影《我为情狂》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这可能与我刚刚读完帕慕克的传记小说《伊斯坦布尔》有着直接的关系。
看着那些既熟悉又陌生,既了解不足又深感兴趣的土耳其特有的伊斯兰文化氛围和美丽风光,我在想,这个世界上有着太多我们未曾去过也不大了解的国度,其实,那里的人们与我们一样有着丰富的思想与感情,一样的要面对人生的种种考验与磨难,一样的在生活的巨浪中挣扎、沉浮甚至毁灭。特别是土耳其这个国家,许多人肯定了解不够,甚至多有偏见。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土耳其在文化教育、城市环境与风貌、文明礼貌和年轻人对学习和事业的追求等方面早已超过了我们国家的许多大城市。我觉得,这与它特殊的、跨越欧亚两洲的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关系。
而另一个让我对这部影片关注的重点是: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更是情趣盎然---因为,我们现在动不动就关注和评论我们国家的80后一代人的思想、观念、追求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而对其他国家的80后的真实状况却知之甚少。这部《我为情狂》所展示的恰恰是土耳其裔德国人的80后一代的思想、观念、追求与真实生活的状况。相比之下,这些土耳其裔德国人在思想上更为开放,语言上更为直率,行为上也更为疯狂。
严格地讲,《我为情狂》被定性为一部德国情色电影是有道理的。这部影片讲述了两个有过自杀经历的土耳其裔德国人的爱情故事,情节虽然不断地在展示酗酒、自杀、纵欲、吸毒,却又时时让人感受到土耳其的文化和音乐的魅力,被誉为“最真实的人类原始性教材”。电影画面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一个土耳其小乐队在为穿红裙子的美丽女歌手伴奏,她在深情地演唱爱情歌曲。他们的身后是蔚蓝色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岸是跨越欧亚两洲的美丽港口城市伊斯坦布尔---这个镜头在片中多次穿插,伴随着土耳其音乐成为伊斯兰文化的经典。
影片《我为情狂》展示了一个试图以自杀来开始新生命的故事---“你能结束你的生命,却不杀害你自己”。40岁的卡希德医生试图以自杀进入精神病院来获得自己的新生命。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在他心里留下了无法忘却的伤害,甚至通过毒品和酒精都无法麻木自己。而另一个名叫西贝尔的穆斯林女孩,则以假自杀来逃脱她那保守的家庭对女性“特别”的管束。不想,命运竟让她遇到并爱上了沉浸在痛苦中日日寻思着自杀的卡稀德医生。
影片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惊和感慨的故事:医生卡希德因为失业变得颓废而且易怒,经常喝酒打架闹事、吸毒、和不同的女人保持暧昧性伴侣关系。在一次酒后驾车发生车祸,被送往医院急救,在医院里,卡希德结识了自杀未遂的女孩西贝尔。80后的西贝尔也是土耳其移民的后代(83年出生),向往自由的生活,她真情大胆地说:“真的想活着,真的喜欢跳舞,真的喜欢做爱”,想以自杀来摆脱恪守土耳其文化而显得古板的父母。
疯狂、刺激、痛快淋漓的纵欲使西贝尔一次次沦陷其中欲罢不能,为了摆脱传统的枷锁,西贝尔请求卡希德与她假结婚,以后各过各的生活……不难理解,一个落迫的中年男子,遇到一个女人,两人很快就结了婚。然而对这个女人来说,她草草结婚的目的,只是为摆脱父母的束缚,当然她也不可能囿于婚姻的束缚,好在这是他们俩人之前的约定。两人开始过着貌合神离的婚姻生活,犹如脱缰之马的西贝尔尽情地享受着自由的快乐,喝酒、跳舞、与朋友聚会、频频更换性伴侣……
尽管从一开始卡希德就是婚姻的傀儡,但当看着老婆西贝尔在婚姻掩饰下,就那样肆无忌惮地整日泡在迪厅,与各种男人和毒品为伍,他的心里还是有说不出的苦楚。显然,婚姻对他们来讲,只是一个躯壳罢了。如愿以偿的西贝尔整天沉迷于酒色当中,喝酒、跳舞、吸毒、做爱……目睹“妻子”放纵的生活,对人生完全绝望的卡希德竟然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他真的爱上了性感美丽的西贝尔。然而在一次聚会上,因为妒忌而怒火中烧的卡希德打死了西贝尔的性伴侣,被捕入狱。西贝尔也终于发觉自己已深深的爱上了卡希德……但被父母赶出家门的她只能回到土耳其,行前她到狱中探望卡希德,约定刑满后重新面对生活……
我看到一段从文化层面对这部影片的评论---颇为认同:《我为情狂》这部电影“在故事叙述中,虽然穿插着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引人入胜,但是,不断闪现的土耳其音乐以及那座美丽的城市伊斯坦布尔的画面,又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你会越来越感受到真正渗透在影片中的土耳其文化。
那么,土耳其文化又具备怎样的独特魅力呢?首先,它是伊斯兰国家,而伊斯坦布尔又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越过海峡,展示在人们面前的独特的建筑风格就是一个奇迹。地跨欧亚两洲的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9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她不仅在地理上横跨两洲,而且还兼收并蓄欧、亚、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艺术之精粹,从而成为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交汇点,随之遗留下许多源远流长的名胜古迹。
阿亚索菲亚博物馆就是最显著的象征,它曾经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堂,一座典型的拜占庭风格的建筑,后来被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在教堂外修建了4座宣礼塔,将这座千年历史的大教堂改为清真寺---这就是电影画面中多次出现的场景,也是费斯·阿金真正要展示的主题所在,这种深厚的文化贯穿始终!”
阿亚索菲亚博物馆
尽管这部影片有不少情与色的展示---不仅有着很多性爱镜头,甚至有男女主角全裸的场面---却不让人觉得淫秽---显然,编剧和导演是有意通过这种真实的生活场景,展现主人公的生存状态以及颓废的心理,以至完成土耳其文化的一种真正的载体功能。影片本身所要表达的是伊斯兰文化与欧洲文化相融合的时候产生的冲突,这种冲突体现在漂移者的后裔身上---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很容易产生共鸣。
导演让男女主人公在陷入迷惘、困惑和缺乏信仰时,回到土耳其的土地上再回复到平静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寓意。让我们听听费斯·阿金在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的获奖感言,他说:“我想对我的国家土耳其说一句话,我希望所有的土耳其人都能够团结在一起,谢谢大家!”
我认为,除了弘扬土耳其的文化,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不外乎两点:一是,通过医生卡希德由吸毒、自杀、纵欲等对生命的漠视与颓废心理转而从与穆斯林女孩的爱情中获得重生,展示出生命质量的可变性;二是,通过穆斯林女孩西贝尔不甘于传统家族的束缚,大胆、奔放和勇于追求自己渴望的生活与爱情来展示穆斯林新文化对西方世界的渗透和影响。
费斯·阿金,这位享誉国际的德国籍青年导演出生、生活在德国,对自己的祖国能这样发自肺腑的热爱,着实让人敬佩,他让我们感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巨大渗透力。他在应用高超的导演手段让观众沉湎于情色的诱惑的同时,更看到他的国家的美丽!
费斯·阿金,享誉国际的德国籍青年导演
总之,我觉得这样的电影值得一看,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对许多人和事产生联想,可以让我们在了解更多的异域文化的同时,也审视我们同时代的文化优势与差距。
《我为情狂》由德国著名导演费斯·阿金执导,德国著名演员毕罗·乌内尔和西贝尔·凯基莉主演,影片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大放异彩,令影展最重磅奖项---金熊奖事隔17年后再度留在德国本土。而其在德国电影节上也因轻取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5项大奖而声名大振。老郑 201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