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永存的事物会让你快乐,而是让你快乐的,都将永存
黄昏遮住了城市的声息,
天幕下,棕榈树和广告牌的影子,
构成了天河的桥梁。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作者在创作的开始需要思考的就是,该如何和自己的读者对话,在自己和读者之间该站在哪个位置。
我想瑠歌扮演的角色,则更像是个梦境的编造师吧,粉红的天空,巨大的建筑,还有月亮上驻扎的电台,人们趋向于去在脑海中自我完善想象的画面,每个人在段落里营造的都会截然不同。
基于此恰可以回答第二个问题:瑠歌把自己与读者放在了平等的位置上,人人都可在想象里去感受触碰不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我们后面再说。
书中的场景或在日本、或在美国、或在太空,或干脆安置在幻境,无一不在给人以强烈的暗示,即你当下所读,都来源于一段与现实完全脱离的梦境世界。
但又不仅如此,故事有很强的现实感,期待子女找到政府铁饭碗的传统父母、对黑人种族不屑一顾的白人大妈、从战火中逃生的幸运儿、对财富与地位羡艳又仇恨的普通人,如果说这是个梦境里的故事,那么恐怕就是所有参与者用日思夜想的经历共同编织的梦吧。
本书共记载了八个故事。
《要塞》讲述一对年轻男女在一座螺旋爬升的高塔中行走,他们偶尔会遇到陌生人,共同在餐馆吃过饭,或者在胶囊旅馆擦肩而过,高塔只有向上的一条路,所以无论他们起始于哪一段楼梯,都有可能在下一天相逢。
《海》里讲述了一个事业有成的女商人,没有伴侣、没有孩子,其中一位朋友老李即将去世,他们偶尔会坐在一起聊起过去,当回忆、梦境、现实不断交织在一起的时候,这个越来越健忘,也越来越孤独的女人,终于想起自己曾经最爱的音乐与舞蹈。
《D4573》的主角是一个中年下岗的单身女性,她带着不多的财产乘坐星际飞船来到了D4573星球,在这里,她从一个出卖劳力的工人成为了赌场的兔女郎,也结交了三教九流的朋友,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身上的关于性别的魅力,第一次有了自己想要投奔的方向。这里是她的母亲最厌恶的地方,地球的人们觉得它“玩得太过疯狂”,而对于有些人,这里则存在天堂。
《月见都市》更像是一种另类的公路故事,少女克洛伊赴约去见朋友瓦妮莎,她在列车上遇见了古怪的男人,在酒吧里听人说起战争带来的毁灭,在一座高楼的顶层与女商人游了一场泳,最终来到了瓦妮莎的面前。朋友邀请她去到现实的世界,因为这个都市只是一场梦境,克洛伊却选择了留下。
《棕榈天使》里的男人没有名字,在他的故事中出现了两个女人,身边的祝融,和过去的沙由利,男人在不断地回溯和自我审视中终于清楚了一件事——当下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月亮都市电台》穿插了四个人物的视角,他们分别是歌手、学生、后妈与继女,三个家庭,四个人,不同身份和关系的转变铺写了他们深埋的经历与错综复杂的情绪。最终是一个来自月亮的车载电台将他们拉到一起,那个声音只有一种魔力,就是让听到它的人变得放松和干净。
《城市波普简史》是两个人的日记,高中的同班同学因为一个误会渐行渐远,少女嫁为人妇,成为富豪家庭的花瓶,男人迷恋迪斯科并成功以此成为有名的歌手。多年之后的二人因为音乐相遇,是继续当下的生活,还是跳出去逃开,成人们再一次陷入青春的选择。
《粉红天空》是一个诗人的流浪,白人青年为了最便宜的房费来到了黑人聚集的地方,他是白人中的异类,没有种族偏见,很快得融入黑人们的狂欢,他随着音乐大吼,写下无人问津的诗,在粉蓝色的天空下,他找到了最想要去的地方。
八个故事分散开来,但又多有照应,《要塞》和《D4573》里出现了同一句话“诗人,就是掌握语言和旅途的人。”相似的,是两个故事都存在远方的痕迹;
《D4573》和《月亮都市电台》都出现了一款叫做“蓝色接触”的酒,这个酒能让人忘记痛苦和过去;《D4573》和《城市波普简史》都有一句歌词反复吟唱“无需语言、无需交流”,它来自后一个故事中的歌手;
《D4573》和《月亮都市电台》都有一个少女叫做维罗妮卡,她们都是各自故事里最美丽的女人;《月见都市》和《城市波普简史》有一种共同的饮料“维珍椰汁”,它的所有者就是前一个故事里楼顶的女商人。
除此外,还有更多的相似物,比如迪斯科、霓虹灯、粉色天空、椰子树、大海等等。
这些意象穿插着,成为构建偌大画面的一个个拼图,它们就像是锚,把梦境故事定在那里,让你反复观看后去获悉梦境背后的主题,即那些炙热的情感、果断的改变、对于自由的选择,以及对旅途的把握。毕竟我们都得明白魔幻现实主义的根基不在魔幻,而在现实。
那里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这儿不过是梦境。
爵士音乐是19世纪的黑人奴隶们表达自我生活和情感的产物;
迪斯科最早出现于地下小众俱乐部,用以发泄强烈情绪;
诗歌是人们排解心中积郁,不吐不快的作品。
无一例外,这些事物的产生都与最初的社会环境有着明显地冲突,它们来自地面、来自角落、来自主流人士常常忽略的地方,其产生的过程从来都带着对立与非议在的。
就如《D4573》里索尼娅的母亲与姑妈最厌恶的离经叛道,就如《粉红天空》中白人大妈口中的种族歧视。创造它们的人不被理解,甚至于被排斥,他们所想要的快乐与自由就如同黑夜里闪过的光,让同行者欣喜,又让只习惯于待在黑暗中的人只觉得刺目。
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地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潮流与传统的对冲”或是“年轻人与年老者的代沟”,其发展中所体现的对于人性多样化的包容,以及对星辰与大海的认可,才是文明向前跨越的佐证。
作者在八个短篇里连贯性使用这三种艺术形式作为故事的驱动力,我们可以显而易见其中的野心,正如作者在自序中表达,他所写就的“这一切美好的碎片和联想”构成了一种寻找乐园的过程。
人们离不开美好的事物,但在一切追寻乐园的最初,这些事物都很难被接受,因为大众们看惯了世界的一面,充斥着权利、财富、地位、与性,但其实世界还有另一面,甚至更多面未曾被注视。
《要塞》里的老人说“答案,只有尝试过的人知道。”《海》里的那个女人也说过类似的话“很多事情,只有体验了才知道。”但这并不代表着年老者、看惯了世界真相的人,才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相反,书中的主角都是年轻,亦或是未被世俗沾染过深、内心依旧纯净的人。
他们尝试改变,勇敢逃离、释放情绪,为了心中笃定的“乐园”——可能是一个固定的地方,可能是一份没有尝过的食物,可能是一段缥缈的电台,可能是头顶的月光——步履不停。
这一刻我大约理解了书名为什么叫《灵魂住着老头儿的少女》,并不是说那些年轻人古板、世俗、死气沉沉,而是说,他们的灵魂已经尝试了改变,并终于体验到让他们快乐的事,这些足够支撑着他们来接受整个世界的问答。
所以即使第八章里的主角说:音乐无法养活歌手,就像诗歌无法养活诗人。但他以及我们依旧需要音乐与诗句,我们也依旧相信,还有许多人同样热爱这些,它们承载了自由与希望、未来与未知,任何看不见却能够被内心触碰到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之为音乐和诗,它们拥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魅力与美。
所以当一些人沉迷在现实的追逐和欲望的沟壑时,另一些人才会选择了这不与“金钱”挂钩的事物。
除以上三者外,书中还有一种意象,是月光。在故事里,月光纯粹、皓洁,被所有人所共有,在《月见都市》里它成为了人们对真实世界渴望的集合体,在《月亮都市电台》里它则变成了用心沉浸下去才能接收到的旋律。
但追逐不是目的,被它照耀也不是,我通过这些月光洒向人间的样子,看到的是当下的即可被收获的快乐,也许是一段沉眠、也许是一片洁净,通通都指向内心深处的安宁。
《月亮与六便士》告诉我们:满地都是六便士,可少有人抬头看见了月亮。这个人人心中高悬的月,可以是《要塞》中的美食、可以是《海》中的友谊、可以是《城市波普简史》中的迪斯科旋律,也可以如《粉红天空》中穷苦的主角所说诗歌与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只要你愿意相信你拥有它就像拥有了全部,只要你不会在余下的岁月里感到空虚和懊悔,只要你可以借此不再自卑又获取自由。
月光、音乐、诗歌,世间的美好或许都是这样,它不在乎所有者是贫穷还是富贵,是年轻还是年老,是白人还是黑人,它归属所有愿意看见它的人。
就像《棕榈天使》里作者借那个男人之口所说:“因为月亮不在意那些丑陋的事物,它对世间的苦难没有任何疑惑,在它心里,有一双眼睛,只看见美好的事情。”
生命终究会消亡,连月亮与星际可能都会化为尘埃,但那一刻你所感知到的快乐会定格住你所拥有的美好的记忆,而记忆在,人就永远会在。
所以《月间都市》里的主角才会选择放弃通往现实的通道,转而扑向大地,即使那是幻觉中的美,可美就是美,不是吗?如诗歌,如音乐,触碰不到,但心有所往,不就足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