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家岗域名由来 禺草号汉阳

宜昌伍家岗域名的由来

宜昌伍家岗,隶属湖北省宜昌市,是该市所辖下的一个区,区名引用原域名伍家岗,即:伍家岗区。其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隅,宜昌市的东北部,建制于1986年。全区面积系84.03平方公里。管辖4个街道办事处,33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乡16个村委会,2010年末总人口214194人。

伍家岗区是宜昌市的老工业区,曾拥有大量优质的工业存量。辖区有中、省、市属企事业单位300余家,工业产值占全市城区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随着改制工作的不断推进,原有的大型国有企业,逐渐演变成为高档商住区,今非昔比旧貌换新颜。

翻阅历史资料,很难查到伍家岗域名的相关记录。就连清·同治三年(1864年)《东湖县志》①中,也无伍家岗域名缘由的记载。宜昌市从1936年至1949年,修志工作一度停止。新政权建立后在《邑志》修撰工作上,也就没有“伍家岗”域名缘由及相关资料的补充。虽有学者提出“伍家岗是抗战前后,始由五户人家居住而得名”,此说,一是,孤证难立没有确凿的历史依据;二是,有悖于本域历史地名的冠名的习俗。

2016年3月5日《三峡晚报·三峡地理》栏目谈及“伍家域名从何而处来?” 随即还展开读者自行讨论。该课题,是老同事-宜昌文史研究学者罗洪波先生,早已研究探讨了多年,同时也是读者及伍家岗住户所关心的。前不久,罗老师特撰文,对伍家岗域名缘由、伍氏家族的寻访进行了描述。此文,不光举证了伍家岗域名由来;还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公诸于市。罗老师的这篇文章,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宜昌历史在时间段上的遗漏和空缺。他在所撰《中国民俗志·伍家岗卷》一文中写道:

《东湖县志》②中“县沟衢图”章节用篆体书写(如图),其内容详细记载了明.清时期宜昌古城的城市排水系统,以及清中期宜昌地区的地形地貌。《县沟衢图》的绘制审定者是时任东湖知县、安徽桐城人金大镛。

“本人年轻时曾在宜昌棉纺织厂工作过,该厂就坐落在伍家岗沈家店,因此早年就对“伍家岗”地名有着浓厚兴趣,借机留意打听,在我的记忆中,“伍家岗”一直是因“黄泥巴岗”上原有'伍’姓诊所而得名的,当年在宜棉同事中有所传闻。这与我在2012年参与《中国民俗志·伍家岗卷》编纂的几年中的田野考察说法一致,且已被《民俗志》采用。

伍家岗上的'伍姓诊所’(药铺)为何方人士所开?其后人今何处可觅?2014年,笔者见到了伍家后人伍修海。”他对笔者说:“我家是中医世家,家父和哥哥在鸦鹊岭也是中医,我是同济医科大学毕业的。我的曾祖父叫伍泰和,大约在上世纪20年代就带着我的爷爷伍伦爽等四姊妹从鸦鹊岭来到当时还叫'黄泥巴岗’的伍家岗开诊所。药号'伍香生’。

当下伍家岗上的五一广场

曾祖父去世后,'伍香生’由祖父伍伦爽继承。1940年后逃难回鸦鹊岭一段时间,后重返伍家岗开'伍香生’。解放后曾回鸦鹊岭老家开诊所。伍家岗有白沙垴溪,曾为古青草铺与临江铺分水。旧时夷陵南乡人去城,需过临江溪上大坡垴,过白沙垴溪经古窑西侧取土处的'黄泥巴岗’。清末民初此'黄泥巴岗’因窑货交易,始有棚户,1931年修汉宜公路,凿岗筑路,形成村落。有伍姓郎中在此问脉行医,开诊所卖药。因铺号'伍香生’而得名'伍家岗’。《伍氏族谱》述系春秋伍子胥后人,其今多居本域及鸦鹊岭、当阳、枝江等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伍家岗,平房系理发店、无线电修理部、百货商店等。

罗洪波老师文章所述,与我探访伍大夫和几位当事人,所掌握的情况基本一致。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抽调到宜昌,先后在“宜棉厂”、“ 旭棉厂”工作,并在伍家岗生活了近二十年。

记得1971年8月8日下午时分,厂部派解放牌(卡车)九码头接才下船的新工,车沿汉宜路径大公桥至伍家岗。就在伍家岗小学大门口转弯的上坡处(当年上伍家岗和宜昌市的必经之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修伍临大道时,宜昌桔科所和土坡一并消失),只见路边有一人,边跑边挥着手绢追逐喊道:“汉阳,抽上来了哇!”半蹬在车厢中的我(车颠得厉害),只得对逐渐远去的龚珍妮挥挥手,大声道:“回见”。就在挪开捂嘴手绢的那一瞬间,飞扬的尘土席卷而来,被土呛的难受滋味和那一幕至今没忘。

兴趣和好奇,迫使初来乍到的我,对伍家岗周边的域名做过肤浅的了解。时间虽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对伍家岗域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仍记忆犹新:一是,清末民初有某姓的五兄弟,逃难来到临江溪前的平川之地“黄土岗”,觉到这块背山临江的荒坡不错,就将家安在此,久日久之人们将这块“黄土岗”称作“五家岗”,白云苍狗时间推移,竟因口误说成“伍家岗”。

另外一说法,是我在(宜棉)建厂初期探访伍大夫所致。宜棉厂,建厂初期,进厂新工的数量猛增,因房住等生活设施待建,迫使基建工作不断扩张。在计划经济年代里,作为三线建设重地的宜昌,建筑材料物资尤为紧俏,用招工指标(名额)换取水泥、钢材、猪肉等事累见不鲜。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宜棉厂,很快就与隔壁砖瓦厂达成协议,宜棉拿劳力换取砖头,即:宜棉派刚新进厂的工人,去砖瓦厂帮助拉砖坯进窑,砖瓦厂则返还一定数量的红砖和瓦给宜棉(以物换物)。砖瓦厂上窑装砖坯工作昼夜不停(三班倒),遇上夜班的我,白天闲着没事,喜欢四处看看图个新鲜。一向对风土人情感兴趣的我,自然是如鱼得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伍家岗上的伍临路

在“伍家岗小学”大门前的下坡左侧,有排土坯墙的茅草屋。那是一层扁平的“堂厢房”(堂屋带厢房的那种)连成一片。房型结构几家一样,占据汉宜路转弯处靠南边的坡底(现白沙饭店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过伍家岗的人,对此一定不会感到陌生。那时,“宜昌市公交汽车公司”的独种宝——1路公汽车的终点站就是伍家岗,简陋的站牌就立在这排茅草屋前。而该路车的上车站,则设在往前走几步,不远处的汉宜路旁土堆餐馆旁(严格说是下面),说是土堆,其实只有三四步台阶高。这餐馆系“供销合作社”下属对外“食堂”。是个吃饭歇息的地方,一个拥有八张桌椅,简单得不能再简的砖木结构的平房。砖砌的花格子窗户,竟连桌椅板凳也是用砖头垒成。房屋的墙面、桌椅等均铺上清一色白色的瓷砖。莫看这样一个简易的“食堂”,其生意红火得很,好到,只要稍去晚点,就会达到白跑的境地。

马路(汉宜路)对面的土坡上,分别设有杂货店、理发店、无线电修理店、裁缝店、玻璃门市部和百货公司等。我对理发店内的那把“风扇”记忆特深,那是一个(约)一米二长六十公分宽,用两层或更多帆布叠成,并用木条上下夹成的布片(下面称谓扇叶),被两头所系的绳索高高吊在屋中的大梁上;布片前不远处的另一根大梁上,还吊着一个不起眼的滑轮,一根连接扇叶和人拉的绳头,从滑轮中间穿过。理发店的大门旁有一小童,坐在那里不停地拉扯绳头,使其扇叶前后大幅度摇摆,从而满堂生风。

上世纪八十年代伍家岗菜场,和对面是宜昌纺织机械厂。

顺着理发店前石板铺就的街边沟(汉宜路两边的排水沟)往回走,没几步就回到伍家岗小学门前的下坡的转弯处,也前面提道的这排土砖墙的茅草房。记得,从左手数起第二家,就是伍姓人家开办诊所(药铺)-“伍香生”。该诊所(药铺)房子陈旧不大,室内的光线也不算好(也许是街上亮的缘故),但门口土墙砖上,那块白底黑字的招牌,其中红色十字格外显眼(留心者老远就能看到)。记得伍大夫精神矍铄,留着两三寸长白色山羊胡须,有种“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摘自:唐·田颖 《梦游罗浮》。总之,给人一种鹤年童颜,飘然出世之感。他那身装束与阶抓级斗争为纲(年代)是格格不入的。伍大夫秉承祖制开号行医(其斋号和大夫的名字给忘了)。今见罗老师的文章后,记起是“伍香生”这久违的药号(诊所)和它的创办人-伍静山。伍大夫热心快肠很善言谈,他告诉我:“从曾祖起世代行医,曾祖静山公,原是位奔仕途,又是位累举不第的秀才;秉承宋·范文正公(范仲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此训诫摘自: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三·文正公愿为良医》:范仲淹有次到祠堂求签问,以后能否当宰相,签词表明不可以。他又求了一签,祈祷说:“如果不能当宰相,愿意当良医”,结果还是不行。于是他长叹说:“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该做的事。”

静山公放弃一心奔仕途的传统想法,转而拜名医潜心攻读医学,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及临床磨合,医术提高得很快,造诣较高,很快就响誉四方。生于多事之秋的战争年代,伍大夫一家因躲避兵患,这才逃难至“黄土岗”,置身于这块宜昌东隅的荒凉之地。说也怪,到此就有一种鞭长莫及的安全感。后听人说,“黄土岗”的风水不错,是一块较好的栖身之处。

从《风水学》的“入山寻水口,登穴看名堂。山管人丁水管财” 的角度看,“黄土岗”虽不是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名贵显兆之地,但也系背山临水,地势平坦的有福之地。面临长江和临江溪,如书中所说:“阳从 左边团团转,阴从右边路路通的吉兆之处。”(水从左往右为阳,右往左为阴)。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里,伍大夫一家的到来,给黄土岗注入了生机,医技高医德好的伍大夫,治好了一些疑难杂症,前来看病之人,闻风而动络绎不绝。不久隔壁又搬来来了四五家,将其连成一片,这就是 “黄土岗” 集镇的雏形,和“伍家岗”名字的由来。
伍家岗地势较高(海拔58米,往东临江溪处更高)面临长江,系宜昌著名的雷击区,或许就是因为这原因,当年在这里的居住人不多。伍姓人家那排茅草房地处“岗”前地势较低处。后面的老集镇沈家店人口密度一般,而李家湖那片乱渣岗,住户茅舍熙熙攘攘立在旷野中。
白云苍狗时代变迁,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随着新政权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特别是三线建设以来来,这里先后建立了“宜昌棉纺织厂”“宜昌纺机厂”“宜昌内衣厂”“三峡陶瓷厂” “宜昌开关厂”“宜昌造纸厂”“宜昌砖瓦厂”“中南橡胶厂”等一大片新型工厂。后又修建“旭光棉纺厂”“宜昌印染厂”“毛涤纶厂”等。
听“宜昌旭光棉纺织厂”北前纺车间钢丝保全工刘日白(诨名,其名:刘玉白)说,他就住在“伍香生”诊所(药铺)旁,从小耳目濡染伍家岗域名的故事。他还听老人讲,就因隔壁的伍大夫行医到此,这里才取名为伍家岗。并非五家岗的口误。

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五一广场时的情景。

对了,原来宜棉门卫值班室的唐师傅,其夫姓骆,几代居住伍家岗,就是“宜棉厂”车间前生产队,伍家岗派出所附近的生产队,好像是共前大队,其儿子叫骆牲口,今年有五十多岁了。当年我租住他家的房子,没事坐在他家前面的院坝聊天,骆牲口的爷爷(如果在应该一百多岁了)告诉我:他们家原来不住居在此,是因为兵慌马乱吃不饱饭,得了浮肿病,经人介绍,慕名到黄土岗前找这位姓伍的老中医看病,他吃了他的几副药后,浮肿明显消退了。很快,伍大夫能治疗浮肿病的消息就传开了。不久骆家举家搬了过来。搬迁在岗前的坪坝上(即宜棉无梭织布机车间所在地)。慕名前来求医者都知道,伍家岗小学大门前的阳坡下 (现白沙饭店处),就能找到伍大夫的诊所。伍家岗的域名就是因“伍大夫的诊所”-“伍香生”而来的。综上几人所述,伍家岗域名的由来均并行不悖。下面将史料中有关伍家岗周边域名的记载转呈如下,供感兴趣人参考:

上世纪九十年代伍家岗猇亭汽车渡。

“白鹿过江”与白沙垴

《水经注》云“江水又东径白鹿岩,沿江有峻壁百余丈,猿所不能游。有一白鹿,临峭登崖”。传说江北临江溪有峻岭,江南艾家村有峭壁。大江激流,禽兽所不能覆,而临江溪山中有一白鹿,出山后行人见之,乘刀竞逐,言此时必得鹿。而白鹿忽然若飞,超岗而泅至江南,登岩而隐。之后留下江北临江溪有白鹿山、江南艾家村有白鹿岩的千古神话。白鹿出山,乡人执刀追赶,鹿腾空飞跃,四蹄掀动白云。鹿涉江而去,白云化作万丈白沙,筑成沙丘,后此丘谓之“白沙垴”。“白沙垴”亦成为“白鹿过江”历史传说的载体。

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汉宜路的娘子军。

老街原在“沈家店”

清代,沈家店地处宜昌府东湖县南乡临江铺。临江铺地形平坦面江,位江北,为大江之阳,清同治三年《东湖县志》记为“阳坝”。临江溪以北沈家店面江平地俗称“小阳坝”。沈家店,曾是旧时江陵、枝江、猇亭陆路经临江溪,到六公桥,上大坡垴,至伍家岗,往宜昌府至鄂西川东的必经村落。附近“送子山”上有“娘娘庙”,香火极盛。山下大坡垴,古桥长堤,里许小街,香客过旅,终年不绝。小街因沈姓杂货店字号最老,故以“沈家店”冠名。沈家店村落1976年被征用拆除。

六姓隐姓沈家店

明代,嘉靖首辅重臣严嵩,出生寒门,曾捐己俸禄赈济乡民。晚年因事激怒嘉靖帝而失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勒令致仕,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严世蕃案发,遭罢职抄家。儿被斩,老境凄凉,寄食于墓舍,两年后病死,年八十七。《明史》、及清·乾隆《忠奸录》将其列为奸臣,而历代明史编纂者多有争议。严嵩后裔六男因避朝廷移居夷陵,分别改周、严、董、马、廖、毛六姓,同辈派隐匿于沈家店,由周姓长子率六姓挽草躬耕。时至家境殷实,置义田、修石桥公益乡间。沈家店《严氏族谱》、共益村《董氏族谱》、共和村《周氏族谱》记载,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后,由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文华山杨柳店迁湖广荆州府夷陵州南乡,离城三十里沈家店。六姓族谱与江西严氏渊源同根辈派吻合。

宜昌中央商务区北接宜昌东站及五一广场,南临长江,在宜昌城...

白马山与白马仙踪

“北有马仙洞南有马仙山”。从南津关至伍家岗,传为白马驰骋。西陵山临江有一山洞,相传三国时期的一段时间,洞中有白马暮出晨归。而此时汉中蜀道上又传出了一汉将军临死之前,其坐骑白马隐遁去向不明。而此时,夷陵二三十余里南乡的牟家槽坊,今伍家岗十三中一带,头天挑满的一缸水,一夜后竟然滴水不剩。翌日,放酒师傅将水缸挑满,天一黑定,他就悄悄躲在缸旮旯儿观察,见一匹白马在水缸喝起水来。放酒师傅大吼一声,只见那白马不见了踪影。夷陵、汉中相距千里,这一隐一现的白马迷踪,都说是汉中将军的魂魄留恋夷陵山水,白马千里寻主。于是人们便在城北下坪西陵山及南乡牟家槽坊西南面的山包上分别修建了白马庙。清顺治年间,性源和尚化捐在下坪西陵山白马庙前修建了一座“西来阁”,白马山因古白马庙得名。

伍家岗的五一广场

注:

1."东湖"作为宜昌县的前县名,从清雍正一直沿用到民国,有176年的历史。自清以来,"东湖县"县名的使用超过了使用"宜昌县"(共89年)的时间几近一倍。全国各地叫东湖的湖泊虽多,而古今作为县名的仅宜昌一处。史籍记载:"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为宜昌府治。

2.《东湖县志》中《县城垣图》和《县沟衢图》的说明文字记述:“城址地脉来自东山,由东北城迤逦而入”,“镇境(山)亘其北,葛道(山)竦其南,上纳金沙、岷山数千里之水,为城襟带,而荆门、虎牙诸山关键其外,形势雄秀杰出,俨然一名都会”,但“环城地址平衍,十余里无深渠巨潴以泄水势”。

汉宜高速伍家岗收费站(已拆)

(0)

相关推荐

  • 轮渡不在!风景依然!

    2019年6月28日,下午15:00,下雨!我专程上渡船去艾家往返游览,乘上18:30最后一班返回北岸,体验了载入史册的一趟轮渡! 这些年,宜昌的交通发展越来越快,夷陵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至喜 ...

  • 今年长江首座!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合龙凤凰网湖北

    今年长江首座!为保护中华鲟,1160米一跨过江 1月18日,随着最后一榀钢箱梁顶推到位,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主桥成功合龙.(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戴辉.通讯员雷伟利.秦万清) ...

  • 宜昌九桥飞架大江南北

        7月31日晚,宜昌第九座跨江大桥--宜昌市伍家岗长江大桥举行灯光秀,吸引了无数市民来欣赏大桥夜景的雄姿.目前,长江宜昌段已经建成的长江大桥分别有:秭归长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至喜长江大桥.夷陵 ...

  • 1→9!桥见宜昌

    三峡日报 与时代共进 与人民同行 66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宜昌依江而建 既因水而兴,也曾为水所困 宜昌人民对跨江大桥的渴望 由来已久 1969年 伴随宜昌现代第一座长江大桥 --枝城长江大桥的兴建 ...

  • 宜昌国税学岗制

    不合格人员可以学习后再上岗.

  • 初夏小聚 禺草号汉阳

    昨天(5月8日)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人们喜欢在这样的日子里外出游览,或在家恭候亲朋好友光临.随着时间推移,三峡工程短板效应越来越明显,当下武汉,除了冬季就是夏天,春秋两季仿佛没感觉,能看见的,也就 ...

  • 偶 遇 禺草号汉阳

    鸟瞰新成里,上方楼房是新城里小学的教学楼(现鄱阳街幼儿园). 偶遇 几年一面实不易,三载千秋老邻居. 偶遇惊喜千杯少,话匣一开万事齐. 说起偶遇这词,在百度中是这样解释道:偶遇是指不经意的相遇,未经安 ...

  • 《汉阳县志·烈女传》中的故事 禺草号汉阳

    <汉阳县志·烈女传>中的故事 因果教育,趋吉避祸,此话一点不假.居住在汉阳丰乐里(现汉阳柏泉农场)的三甲张氏家族,就流传着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奇事.老屋湾人起初说起此事,就连几步之遥嫘祖庙同宗 ...

  • 输记赵撝叔书“读书承志”横幅 禺草号汉阳

    记赵撝叔①书"读书承志"横幅 张范民著② 清朝二百六十七年间的学术界趋向,经过几次变化,入关后短期中,实际是晚明学风的承袭和反应.一方面是坚持或反对阳明学派性理学说的争论,另一方面 ...

  • 苏轼抬升了宋词的历史地位 禺草号汉阳

    要说苏轼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在文学上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还真的要重头说起.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有一个叫鲜于子骏的官员,收到了友人的来信.寄信人是当时如雷贯耳的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苏 ...

  • 汉桐柏淮源庙碑帖 禺草号汉阳

    <汉西岳华山庙碑帖>四明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老爷爷所珍藏<汉西岳华山庙碑帖>翻拍拓本,是老外公(亲家)请上海"苏三兴照相馆"翻拍后赠送给他的.在没胶 ...

  • 汉阳柏泉张三异家族渊源及发展 禺草号汉阳

    东西湖区地处江汉平原东端,上承涢汉,下接长江,素称古云梦泽东境,境内大部分地区原隶属汉阳县(府).境内既饶有水域,又不乏山岭,山明水丽,极宜人居.东部.北部丘岗连绵,是本地远古文明的发祥地.唐宋以降① ...

  • 音乐界又开宗立派啦! 禺草号汉阳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在元代的画派中,"拙稚派" 是别具一格的,它彻底打破了唐.宋以来已建立在透视学上,各画派于习惯上的规范:也就是说,自唐.宋代以来,人们所习惯的那种 ...

  • 诗禅酒画皆有意-记2021年首届诗友联谊会 禺草号汉阳

    "名山不乏侣,美景有好诗."可见诗词对当2021下的生活,是多么的需要.今天是"武汉老年大学研究会",自疫情以来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作为召集人我非常兴奋,早早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