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连载】民国重修长阳县志四区采访册(十)
相关文章:
【藏说长阳】长阳现存最早的印刷本家谱——《长阳吕氏二修族谱》
民国重修长阳县志四区采访册(十)
〔民国〕胡清濂纂辑
〔共和国〕向家舟点校、注释
自佛道大行,做斋烧纸之风日益以炽,习俗移人,贤者不免。除胎夭外,无不烧纸者。除极贫外,无不做斋者。穷家人死,请道士两人,烧纸数块,响动一日,名为“应七”。做两天斋,则必请道士三、四人,烧纸两、三石;斋上三天、四天,道士必八人、十人,纸必八石、十石;斋五天至七天,则道士至少二、三十人或四十人,烧纸至少二、三百块。每烧一石纸,费钱不止纸价两倍、三倍。男死不论,或媳或孙媳死[1],则后家[2]打命案说话[3],非多做斋烧纸不行。病死,则后家藉口有子女有功劳,亦非多做斋烧纸不行。母亲年老寿终,本是“顺头路”。母舅今日来,表弟兄明日来,说:“田产是老辈子[4]遗,家业是老辈子挣。”更非多做斋烧纸不行。而未死之夫若子,不以为难。对于妇人,反说:“渠[5]尚有情,渠跟我苦,人死如分家,多做斋烧纸无妨。”对于上人,则曰:“母恩宜报,母罪宜懴[6],父母身上好安钱,多做斋烧纸应该。”有力之家无论,勉强为之者何堪?其实,生者受邱山之累,死者无丝毫之益,仅以供道士等之烟酒醉饱。
四区无和尚作佛事,佛教亦道士行之。前后两荒道教,顺河一带佛教。近又有不道不佛之“斋公教”,一样做斋烧纸,设坛悬像,行香破狱,鬼鬼祟祟,尤易惑人,更为可恶,但其风尚未甚普,愿有心世道者力挽之。
书礼之家,间有不用佛道者。当其亲死,自开路[7]至大葬,荐亡祀神,化帛烧纸,或一日或三日,一切俱请礼生[8]做祭事,援墨入儒,居然著为仪文。依科演教,与文公家礼及古人祭义,显然纰缪,甚无谓也。惟彼善于此则有之。尝见三日大祭事,宗伯六人、八人,襄事者数十人,除祀神及客祭最单简外,余自开灵开祀,以迄唐祀[9]。其间朝奠夕奠,日凡两举,招魂、游所、朝祠诸大端,陈设省视,仪文繁重,进退趋跄,起拜哭泣,非数小时不能竣一祭。吾乡最注重歌词,不仅以导引伏与了事。上下堂有歌;三绕棺有歌,各所有歌;浣洗上香有歌。三献时,分歌《蓼莪》《兰陔》《华黍》[10]诸词;又有《心伤词》《慨词》《叹词》,《侑食》《献茶》《撤馔》各歌词。招魂、游所,五方各有歌词;朝祠辞祖,高、曾、祖、考各有歌词。或七绝或七律,或长短句相间,字义贴切,音节凄楚,皆老师宿儒之所研鍊以饷遗后学者。曼声度之,能令顽石点头,铁人下泪。无论孝眷[11]知书与否,披麻倚杖,鲜有不哀恸失声者。足徵宗伯礼生之祭,较之道士之乱打乱唱、“破狱碎盆”者,固为诚恳也。吉礼之告祖加冠、丧礼之家奠唐祭,流风遗俗,亡于礼者之礼也。礼失则求之野,四区有之。
祭时,猪牛羊具备。祭后客散,则分猪羊为四份,宗伯各送一份。猪羊头,归乐工得受。或靳[12]不与,乐工必争得之,乃已。
道士作女斋三日以上,必有“破血湖”法事。于斋起第二日或第三日夜间,扎城为地狱形,中砌一池,注水令满,名为“血湖池”。于旁置苏木[13]水一大钵,红布覆其上。道士一人装“目连和尚”[14],手拄锡杖。破狱时,诸孝眷男女执香,跟从诸道士目连后。女及媳等,首先各藏杯碗于怀,伺“目连”执杖将捣钵破池时,各出怀中杯碗,争取钵内红水饮之。目连辄抢先以杖破钵,赤足破池泄水,女等手迟者,取红水不得,辄大哭,以为母恩未报,亡人罪孽未能全洗,恸之甚者,辄归咎“目连”。而装目连者,则又谓如果破之不早,令女媳等饮血水尽,地狱又必以“目连”为罪。臆说相沿,俨如真有“血湖地狱”一般。妇女之见,牢不可破,坚谓抢喝血水多则母罪减、母恩报,喝少则否。尤可笑可叹者,用大碗抢得水多、连喝不止者,必定是女或孙女;用小杯抢取,可多可少、可得可不得、可喝可不喝者,必定是媳或孙媳,屡试不爽。女、媳真假之分,如此。此次苦差,是“目连”,而所获“利市”独多,包头、鞋袜、红布,一切尽归装目连者。包头、红布,孝男所出;鞋袜,孝女所出。成规相袭,如法例然。
常年无事,每户于腊月必用道士安神谢土。第只受鸡牲刀首,不肯受钱,利在有斋事,不再请别处道士也。
做斋无论几天,只道士及花蕊匠、打纸人、厨房宰夫要钱,其余均皆帮忙。抬重丧夫,亦无出钱请者。
注释
[1]媳或孙媳死:出嫁女子在夫家非正常死亡。
[2]后家:娘家。
[3]说话:长阳西部方言。大意是理论;指责。
[4]老辈子:长阳方言。意思是老一辈、先辈人。
[5]渠:他(她)。
[6]懴:古同“忏”。
[7]开路:道士做法事超度亡人。
[8]礼生:司礼者。旧时常以称祭祀时在旁提唱起、跪、叩首之仪者。
[9]唐祀:即“唐祭”,是儒家一种祭祀仪式。据湖北五峰文化部门称,唐祭分婚姻习俗和丧俗仪式两种,此指丧俗仪式。“唐祭仪式”仪式文本包括诗经、楚辞及道教、佛教、楚文化习俗招魂等内容,被楚文化研究专家誉为“一份珍贵、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活化石’”,也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抢救保护项目。“唐祭仪式”中的红事“告祖”、白事“祭祖”风俗,在今五峰采花乡和傅家堰乡火山村(旧时均属长阳)仍完整保留,完整文本和“唐祭仪式”已被市县两级文化工作者抢救保护。而据本文,唐祭在长阳旧域只存在于丧礼。
[10]《蓼莪》《兰陔》《华黍》:均为《诗经》中的篇名。
[11]孝眷:为亡者服丧的亲眷。
[12]靳:不肯给与;吝惜。
[13]苏木: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味甘、咸,微涩,气微无臭,性平,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14]目连和尚:佛教传说中的佛陀之大弟子。“目连救母”的故事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