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碑刻】井水村汪氏大房家谱碑

相关文章:

杜家村覃氏支祠

榔坪往事越千年(五):威尔逊和鸽子树

【长阳碑刻】响潭园车沟清代石桥及碑

【长阳碑刻】跑马冲李氏宗族碑

大吉岭的坛子树

【姓氏志】长阳胡氏

【长阳旧影】1909年,胡家坪教堂及周边

【长阳旧影】1909年,雪中“仁圣宫”

赵宗鼎与太史桥

传奇楚善秦佳宝

▲井水村汪氏大房家谱碑(向家舟摄于2021年1月1日)

一、概况

位于湖北长阳榔坪镇八角庙村井水村(自然村名),汪氏十七世祖汪承尧及祖妣刘氏墓前,民国三十年(1941)汪茂全率汪氏大房后裔公立。

碑为青石质,基座上,由方柱形主碑、压枋、屋顶式碑帽及葫芦形攥尖顶组成,通高269.5厘米。其中:主碑高182厘米,宽41厘米,厚35.5厘米,四面均阴刻碑文,楷书。南面(正面)文字内容为清光绪六年长阳知县赵宗鼎准予建立、执行汪氏家规的告示;西面刻汪氏源流及修建祖碑始末;北、东二面依次刻井水汪氏二世祖至十五世祖、十六世祖(大房始祖汪世凤之子)至二十二世后裔世系以及汪氏字辈,立碑时间及石匠姓名。压枋四面文字,南面(正面)为“平阳世系”(阳刻,浅平雕),东、西二面分别为“绍先绪”“启后人”(阴刻),北面为“百世流芳”(线刻)。

此碑碑文内容丰富,记录了清代长阳官方告示,又包含汪氏家族迁徙源流及大房历代传承世系、汪氏部分名人事迹,是研究长阳清代民国时期民间社会治理、移民历史等方面的重要史料。该碑碑帽、碑顶“破四旧”时曾被人掀倒在地,现已被后人安放原位。

▲汪氏大房家谱碑局部(向家舟摄于2021年1月1日)

二、主碑释文

(一)南面

前清庠生李树唐,于民国三十年□月吉日代录。

钦加五品衔、特授宜昌府长阳县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赵,为出示晓谕事。

据汪子成、汪泽沛、汪东升、汪澍霖、汪先哲、汪德聪等呈称:缘蚁等情殷敦本,志切齐家,合族醵金,创建祠宇。敦孝悌以重人伦,皇祖有训;笃宗族以昭雍睦,嘉言孔彰。蚁等丁繁户众,居处不尽比邻;习染风移,行为难云合度。爰是公同商议,春秋祭祀,少长咸集,立族长为领袖,设户首而分持,务使名教之中卧碑谨守,还令商农以下本业各安。倘或背本薄族,即为阖族之伤;若复恃强凌弱,恐致外人之诋。是惟无所忌惮,弗念祖德宗功。因欲树之典型,使知人情天理。纵极恶大罪,国宪难逃,而小青〔轻〕微嫌,家法可制。特以□□施于门庭,不容姑息;而刑威出自朝宇,□敢擅专。欲正家风,恳祈宪鉴,□念蚁等修祠之微忱,俾得立法以成教,别异同,□是非,□无不齐之恨。正伦常习,少长族协,既睦之休□,是恩谊相联,自尔讼狱可息,亦皆仁宪之恩也。为此,不揣冒昧,叩恳台前,□□给示,以肃家规。俾蚁等得所遵循,庶族内不肖之徒便加约束,而自新之路亦可以厚望矣,等情。

据此,除批示外,合行出示晓谕。为此,示仰该汪姓阖族人等知悉:士农工商,各安本业;尊卑长幼,务守家规。自示之后,倘有玩劣子弟,藐法妄为,许该族长、户首人等传至宗祠,妥为训诫。如有不服约束之人,许即据实指名,赴县具禀,以凭□究。其各凛遵毋违。特示。

此前清光绪六年八月奉到官示。

▲汪氏大房家谱碑局部(向家舟摄于2021年1月1日)

▲汪氏大房家谱碑西面拓片(局部)(向家舟拓并摄于2021年1月1日)

(二)西面

祖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第七都陈家洲,阅二世祖安思公,始迁江陵县汪宁口。历十世祖注之公,明试翰林院,任山东主考,旋升察院。至十一世,我祖银公,继迁江陵上六十里王坤土地周家牌坊,有碑存焉。迨至十五世祖,世凤、龙、榜三公,于乾隆初年,迁巴东县后里四甲上桃园居住。至乾隆中叶,移长阳县井水村落业置产。于道光年间,公修祖碑于沈家屋场。复于清光绪六年,同请官示,修理宗祠,至今未果。接于民国成立,有清文生秀峰,召集合族会议,欲续修祖碑以传后裔。因时局沧桑,殊难一致。此日,虽秀峰公暨本房同志多人先后云亡,而茂全志决行坚,督工成立,邀同房族等,爰就本大房凤公之子孙,刊刻碑志。从本支,序列于右。

▲汪氏大房家谱碑北、西面(向家舟摄于2021年1月1日)

(三)北面

二世祖:汪安思。

三世祖:汪思祖。

四世祖:汪必高。

五世祖:汪鑑。

六世祖:汪文约。

七世祖:汪福寿。

八世祖:汪久光。

九世祖:汪如崑;汪如崙;汪如楚;汪如乐;汪如铠;汪如凤。

十世祖:汪为之;汪取之;汪注之,卫氏。

注之公之后:

十一世祖:汪太金夫妇;汪太银,朱氏;汪太彩、汪太禄,二公均有子孙。

银公之后:

十二世祖:汪祥,张氏。

十三世祖:汪宗仁,胡氏。

十四世祖:汪景,刘氏。

十五世祖:汪世凤,字明山,游氏;汪世龙,字明久,黄氏;汪世虎夫妇,迁移四川;汪世榜,字明高,陈氏。

十六世祖

凤公后:汪文礼,胡氏;汪文乐,范氏。

金公后:汪文才夫妇。

十七世祖

礼公之后:汪承尧,刘、邹氏;汪承舜,杨氏;汪承昌,赵氏;汪承吉,赵氏。

乐公生:汪承祥,施氏;寄子汪承忠,马氏。

才公生:汪承立,朱氏。

十八世祖

尧公生:汪先佑;汪先保,许氏。

舜公生:汪先庠,易氏;汪先学,苏氏;汪先儒,黄氏。

昌  公:汪先序,本姓刘。

吉公生:汪先高,胡氏;汪先明,胡氏;汪先久,韩氏。

祥公生:汪先耀,毛氏。

忠公生:汪先知。

立公生:汪先荣,杜氏;汪先道,覃氏;汪先德,袁氏。

十九世祖

保公生:汪德选,胡氏;汪德进,郑氏;汪德彰,郭氏;汪德著。

佑公有:汪德义,杨氏,迁野竹山。

庠公生:汪德太,榜名澍霖,石氏。

学公生:汪德馨,许氏;汪德华,饶氏。

久公生:汪德修,雷氏。

耀公生:汪德陞,张氏。

荣公生:汪德富。

序公生:汪德安,易氏。

二十世祖

选公生:汪源清,高、秦氏。

彰公生:汪源明,李氏。

进公生:汪源流;汪源沛,董氏;汪源洋,章氏;汪源浡,张氏;汪源满,郑氏;汪源浲,蒋氏。

太公生:庠生汪源泉,考名秀峰,秦、丁氏。

馨公生:汪源溶,袁、李氏。

华公生:汪源净,张氏;汪源洁,王氏。

修公生:汪源坤,秦氏;汪源渶,杜氏;汪源泾,蔡氏;汪源沦,万氏。

▲井水村汪氏大房家谱碑西、南面(向家舟摄于2021年1月1日)

(四)东面

二十一世祖

清生:汪茂桂,周氏;汪茂林(培子);汪茂金,龚氏。

明生:汪茂全,李氏。

沛生:汪茂桧,秦氏;汪茂树;汪茂芳;汪茂元;汪茂滨。

浡生:汪茂檍,汤氏。

洋生:汪茂栻,龚氏。

满生:汪茂文,本姓秦。

泉生:汪茂勋,米、蒋氏;汪茂勤,吴氏。

洁生:汪茂荣,雷氏;汪茂昌,李氏;汪茂柞,张氏。

净赘:汪茂唐,本姓邓。

溶生:汪茂清,王氏;汪茂于,本姓刘。

坤生:汪茂聪,刘氏;汪茂雄,秦氏。

泾生:汪茂科,赵氏。

沦生:汪茂举;汪茂官;汪茂宦;汪茂道,本姓赵。

二十二世祖

全生:汪达卿,号尉卿,许氏;汪达寿,号仁山,戴氏;汪达轩,号雅轩,郑氏。

桂生:汪达珍,覃氏;汪达玉,号韫山,谢氏。

金生:汪达元,李氏。

荣生:汪达文,吴氏;汪达双,张氏。

昌生:汪达全。

清生:汪达武;汪达君,李氏。

唐生:汪达臣,李氏。

聪生:汪达嵩;汪达绅。

雄生:汪达山;汪达海;汪达兴;汪达春。

道生:汪达(此处空一字) 。

宗派:

世文承先德,源茂达之长。忠良法祖志,光大万代昌。

永远流芳,长发其祥。永远孝友,华国经邦。兰芬芝馥,焜燿平阳。

民国三十年仲夏月中浣一日刊立。

匠师:方秉贵。

▲汪氏大房家谱碑东面拓片(局部)(向家舟拓并摄于2021年1月1日)

三、关于碑文中部分名词及表述的解释

李树唐:人名,此碑文书写者。李树唐,派名泽渊,字润之,树唐为其榜名(庠名),亦为井水人,出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清末庠生。民国时,先后任长阳县第六区(约包括今榔坪镇及贺家坪镇西部等处)第九保保长,第六区保卫团副团总、团总,县参议员。主修民国秀峰桥《李氏宗谱》。(据民国秀峰桥《李氏宗谱》)约去世于上世纪50年代。

平阳:汪姓郡望之一,亦为汪姓堂号(因郡望名)之一。平阳郡,三国时代魏正始八年(247)分河东设立的郡级行政区划,郡治在秦置的平阳县(故址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

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为康熙九年(1670)颁布的上谕《圣谕十六条》中的前两条。清代封建统治者颁布《圣谕十六条》的目的,是为了对老百姓进行思想、法制教育,维护统治稳定。雍正二年(1724),朝廷又颁布《圣谕广训》,对《圣谕十六条》加以推衍解释,在各地推行宣讲,并定为考试内容。“皇祖有训”中的“皇祖”,指康熙帝。

名教之中卧碑谨守:名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名声与教化,二是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名教之中”在这里指“名教中人”即读书人(士绅)。“卧碑谨守”中的“卧碑”,指清顺治九年御制卧碑(文),被颁行刻立于全国各级学校(学宫)中,是清朝对生员言行举止的基本规定。

汪秀峰:据该碑,其派名源泉,为晚清庠生。据八角庙村汪姓族人介绍,榔坪镇秀峰桥集镇上原古石桥“秀峰桥”(今公路大桥在原址,沿用原名),系以汪秀峰之名命名。据传,该桥修成之日,众人正为桥名而争,恰好碰到汪秀峰秀才赶考回乡。汪秀峰向来才高八斗,也深得地方人心。于是有人提议,以汪秀峰考名(号名)命名石桥,得到大家响应,此桥遂得名“秀峰桥”。不过1982年《长阳县地名志》上记载,秀峰桥“相传为李秀峰主修,得名秀峰桥”。

笔者在考察该碑时,得到了榔坪镇八角庙村四组组长汪军之等先生的支持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两年来,笔者已收集长阳各类碑刻拓片200余件,正筹编《长阳碑刻资料长编》(暂定名)一书,祈望更多热心人士提供县内或涉及长阳(含旧属长阳区域)的各类有价值石碑、摩崖等碑刻线索或相关资料,共襄盛举!联系方式见下方。谢谢!

【长阳古桥】流溪村玉林桥

【长阳文征】〔清〕张荣泽 ‖《后汉书·党锢传》论

春游佑溪村五龙观

【长阳诗征】寂寞西沙古渡头——明清民国长阳八景诗词汇编之西沙古渡篇

纱帽对湖口——纱帽山掌故拾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