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哥辞典:重新定义教育(2)

来这里,随时看刀~

重新

定义教育(2)

前言:为什么是辞典,而不是词典?

“词典”也作“词典”,是“用来解释词语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另解:词典是收集词汇、按某种顺序排列并加以解释、供人检查参考的工具书。这凸显出词典的内在要素。我特别关注到“供人检查参考”之义。本文对所涉词条,不按规范严整的“词典义”,而大多以此为基础又有所溢出,或正解、或曲解,或别解、或新解,有时也回到词语本身,揣摩、体察其原初义,有“正本清源”的意味。但是基于“个性化”、“感性化”的立场,有时不免“硬解”,甚至“误解”。套用安伯托·艾柯的说法“一切阅读都是误读”,一切理解,或许都可能是误解。好在,这只是个体写作的一种尝试,我并不企求科学、严谨,我只期望能对教育中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作一些“自以为是”的理解。目的,是通过个性化、片面化、甚至极端化的理解,引发更多人思考,其价值,仅在“供人参考”。以“辞典”名之,是期望能写出一本个体的教育辞典。

【经验】

词典里说:经验是“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我愿简单理解,就是经历和体验。“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人总是在经历和体验中成长的。汉语里,“经验”既指“亲身经历”,也指“效验、验证”,更指“感性经验”。就学校教育而言,我一直觉得,比“知识”更重要的,应当是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即“经验”——学生只有经历或感受到丰富的过程和场景,才可能对教育和人生,有更深切的体验,更美好的期望。换言之,学校和教师,只有给学生留下“经验”,才能让他们有更长久的记忆,更深远的影响。美国年度教师罗恩·克拉克曾说:“教书就是制造惊喜,就是制造令孩子难忘的经历。”要让学生有更丰富、难忘的经历?显然不能只有知识的授受,而需要着意于能力的培蕴,生命的润泽。后两者,靠“灌输”很难完成,而只有通过大量活动,来影响,熏染,陶冶,催生。

【陪伴】

我在进修校工作,通俗说,就是培训教师,但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好教师,决不是“培训”出来的,就像真正的好作家,决不可能是“教”出来的。我总是说“陪伴”:彼此陪伴,相互成全。我所能做的,不过是陪着他们,伴着他们,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关注和帮助,适当的时候,给以指导和引领;在这过程中,我成全了他们,也成全着自己。教师与学生,其实也是这样。我赞同“陪伴即教育”,甚至认可“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尤其在低幼阶段,孩子更需要志趣相投的伙伴,而非居高临下的长者。他们需要呵护,而不是呵斥,需要引导,而不是领导。教育的发生,不在简单的告知和训诫,而在彼此的尊重和平等,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当然,这个陪伴,也不只是陪在身边,更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润物无声的关怀、同情、怜悯,是孩子进步时你扬起的眉毛和嘴角的微笑,孩子郁闷苦恼时你流露的焦急和关切……教育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所以,当我们说教育是一种陪伴,其实蕴涵着陶行知所谓“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意味。

【成全】

本义是完满无缺,也指帮人实现愿望。“君子有成人之美”,教育也有,教师应当具备这样的“君子”品性。张文质先生倡导的“生命化教育”,将教育定位为“对人的成全”,深得我心。我将这种“成全”理解为双向的,或相互的:教师教好学生,既是对学生生命的成全,也是对自己生命的成全;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被教师成全时,其实首先成全了教师——没有学生,何必要有教师这个职业?即是说,因为有学生,我们才能以教师的身份存在。事实上,一个教师并非走进教室、登上讲台,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教师;所有教师都是在与学生交往、交流的过程中,才真正成为教师的。简言之,教师的职业生命,因为有学生的“参与”和“陪伴”,而得到了丰富和提升。俗语有“夫荣妻贵”,我曾由此仿造“师因生贵”一词,即指学生对教师的成全:教师的地位和价值,往往取决于他们所教出的学生。

【建设】

我越来越喜欢把自己定位于“建设者”,无论对自己的人生,还是对效力的教育——教育,是为着人的发展,但归根结底,是为着社会的发展。所以,教育的目的,无论是培养“接班人”,还是“建设者”,其实都着意于“社会”。只是,“接班人”所接的“班”,可能有荣耀和恩荫,也可能有耻辱和灾难;可能是他们所期望的,也可能是他们所不乐意的。而“建设者”所“建立、设置”(“建设”的本义)的,往往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代表着他们的向往和追求,也更符合他们的期望和胃口。学校培养的学生,一旦进入社会,无论建设,还是重建,都必将影响和改变那个社会,使之成为“新社会”。这是建设的力量,也是教育的力量。只是,我们似乎不太喜欢将“建设”之类词语用于教育,便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说法,也让许多老师反感、反对。因为这些词,与教育应有的润泽、柔软、空灵等质地,似乎不靠谱、不搭调。言说教育时,我也喜欢轻盈、诗意的说法,但我知道,教育不能只有轻盈和诗意,因为教育必须面对现实——学校教育与现实社会之间,必然通过“建设者”来完成“对接”,形成“呼应”。这其实也意味着,每个教师都是“建设者”,都应该以“建设者”的心态和姿态,去面对自己的职业和职责。

(0)

相关推荐

  • 有感从“教书匠”到“大先生”

    "教书匠"从字面上看应该是在教书方面有造诣的人.但随着我国已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再把教师这一职业简单的框架于"教书"这个狭隘的范畴里,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 ...

  • 他们说:炼成一个好班,其实就是“建设”好这8个方面

    这是一本用失败的教训与成功的经验铸就的班级建设指导书.十余位一线小学班主任与我们分享了: 从接手新班的迷茫到班级走上正轨的秩序建设: 从激励手段的失效到学生自主管理的激励机制建设: 从面对" ...

  • 刀哥辞典:重新定义教育(5)

    据说 真正喜欢教育的人 都会喜欢刀哥 真正喜欢刀哥的人 都会喜欢这个 重新 定义教育(5) [基础] 基是形声字,从土,其亦声,<说文>解为"墙始也".墙之始,是建筑的 ...

  • 刀哥辞典:重新定义教育(4)

    来这里,随时看刀- 重新 定义教育(4) 乌托邦 英语Utopia,本指"没有的地方"或"好地方",中译颇得神韵:乌有而含着某种寄托的地方.源出托马斯·摩尔的小 ...

  • 刀哥辞典:重新定义教育(3)

    来这里,随时看刀- 重新 定义教育(3) 前言:为什么是辞典,而不是词典? "词典"也作"辞典",是"用来解释词语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 ...

  • 刀哥辞典:重新定义教育(1)

    来这里,随时"看刀"- 重新 定义教育(1) 前言:为什么是辞典,而不是词典? "词典"也作"辞典",是"用来解释词语的意义.概念 ...

  • 陪刀哥看教育,亲你来吗?(热文汇总)

    特别推荐:喜欢刀哥的N种方式(陪伴指南) 据说 真正喜欢教育的人 都会喜欢刀哥 真正喜欢刀哥的人 都会喜欢这个公众号   ﹃ 刀 侃 ﹄ · · · · · · · · · · · · · 作业何以成 ...

  • 名师——重新定义教育

    名师--重新定义教育 解除限制,需要我们看到自己模式,找到我们情绪和状态背后的渴望.保持一个内在的稳定和和谐,我们才能保持最佳的状态,投入到现在的工作当中. 还有我们的大脑被模式限制后,常常欺骗我们的 ...

  • 词话特刊 · 愿刀哥一路走好!

    愿刀哥一路走好! 词 话 讣 告 刀哥:吴国华,70后,网名七刀,又名冷风寒鹰.海风闲人,微信名竹山客,江西广昌县人,祖籍浙江瑞安.草根楹联诗词爱好者,尤喜机巧联.诗钟.2000年起在3G网接触到楹联 ...

  • 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序  言 第一章 今天的学校,会变成明天的"学习中心" 今天的学校生活,不是天经地义的 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对现代教育制度的非议 效率为先的工业化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很大 互联网时代 ...

  • 罗刹弯刀——哥萨克骑兵

    中国元明清朝时称俄罗斯为'罗斯'或'罗刹国'.当时蒙古族人用蒙语拼读俄文'ROCIA'时,在'R'前面加一个元音.因此,'ROCIA'就成了'OROCCIA'.满清政府时,蒙语的'OROCCIA'转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