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回声5】王雪霜:行走,思想者的翅膀

王雪霜,中英文双学士,教育硕士,市教学能手,现为华东师范大学苏州湾实验小学英语教师,从教19载,爱好读书和旅行。教育格言:尊重生命,点亮生命,让每个孩子都发光。

行走,思想者的翅膀

江苏  王雪霜

思想是天空中的鸟,在语言的笼里,也许会展翅,却不会飞翔。

——纪伯伦

2019年7月21日,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教育行走。这次行走的意义,于我而言,是破天荒的,从身体到心灵,我接受了前所未有的洗礼。这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散发出人性的柔光,我小心翼翼地将之放置于灵魂的柜子里,在无人的时候和她对话,在她的声音里我看见了自己,看见了未来——那是一束智慧之光。

电影《暮光之城》狼族的“烙印”,演绎了真爱与永恒。我似乎也被教育行走烙上了印,对望一眼,刻骨铭心,一生守望。

1. 眼泪为证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教育行走,我就像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懵懂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思想来不及运作,

眼和耳成了我看世界的工具。

这里卧虎藏龙,大咖如云;

这里思想荟萃,人人向上;

这里热情澎湃,智慧闪耀。

我睁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唯恐错过任一处精彩。平日里擅长表达的我,行走的几日里突然变得词穷了,车上、宿舍里、会场里、路上,不管遇见谁,说的最多的就是:

真好!太棒了!好激动呀!

那些丰富的词汇都被难以抑制的激动、兴奋偷了去。

行走最后一天,看完晚会,心中万分不舍,我被晚会营造的温情的氛围紧紧包围着,我是一个感性的人,见不得分别,走出会场,快上车时,婷婷过来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苗苗举着自拍杆要跟我合影……那一刻,我实在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

这次行走,于我而言,既是一次与教育的深刻对话,更是一场与自己灵魂的真诚晤对。

如果让我给这次教育行走打分,我打120分,100分是活动本身,20分附加分是专属文质老师和刀哥的,他们对教育的情怀及用心程度令我感佩不已!

2.心里流淌的歌

这次行走,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文质老师和刀哥,那是一种怎样的确幸与欢愉,也许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读过文质老师的书,读书读人,文质老师人与文字一样平和、率真、坦诚、充满智睿。

一刀老师,跟我想像中的样子有点不一样,“刀”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犀利、刚毅这些词,但这次见了面,方知刀哥原来是这般柔和、宽厚、幽默、亲切、质朴。

我想通过下面这段文字的描述,表达我对刀哥的敬意,尽管之前我们不曾谋面,我甚至连他的书都没读过。

7月21日上午11点左右,我拖着行李箱到达指定报道地点相城中专,我沿着指示牌一路摸到女生宿舍门口,正犹豫着在哪报名时,眼前出现了一位男士,他三步两步走上前来,满脸热忱地问我:是来参加教育行走的吧?我惊喜地回应:您是一刀老师?(直觉告诉我)一刀老师微微一笑:是的,你是?

当我说出我的名字时,一刀老师便亲切地唤我:雪霜老师。

因为我是英语老师,我的学生和同事平时一般都叫我的英文名,只有我的家人和最亲近的朋友才会叫我雪霜。所以,当听到一刀老师唤我雪霜时,我又惊又喜:一种久违的见到家人的感觉。

我没有想到传说中的“刀哥”会亲自站在门口迎接前来参加教育行走的老师们。

我没有想到传说中的“刀哥”竟是如此的亲和、宽厚、质朴……

教育行走还未正式开始,一刀老师便用身体力行传递了行走的文化:人文关怀。

而一刀老师那门口的站立,也定格成为我脑海中最温暖的行走风景。

 3.  散文·诗

如果说文质老师是诗,刀哥便是散文。

诗和散文各有各的美好,二者合之即为散文诗,亦不失日月合璧的和谐与美妙。

舞台上的文质老师和刀哥二星连珠,配合默契,心意相通,起承转合处尽显得体与智慧。他们时而是主持人,时而是讲课专家,时而是点评嘉宾……不管是何种身份,他们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他们的声音永远柔和而真诚,他们的脸上始终挂着谦逊而善意的微笑,即便你第一眼见到他们,也不会觉得陌生,相反会有一种很久以前就认识他们的感觉。

听他们在台上讲话,是无比享受的一件事,我仿佛置身于某个春日的午后,阳光自在地在树林间穿梭,我躺在一片软绵绵的绿草地上,听山泉叮咚,嗅百花盛开,任春风十里曼妙……

这几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力量让无数教育人发自内心坚定不移地跟随教育行走?

行走临别的那天晚上,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下一届行走,我还要参加!”

在一次返程回宿舍的车上,我随口问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男老师:这是您第几次参加教育行走?

他回答:第二次。接着,他又补了一句:此生将追随教育行走,它办几届,我就去几届,除非它不办!

那一刻,我被震撼到了……

我惊叹教育行走的魅力,更感佩文质老师与一刀老师!

他们都是品格高洁、性情温善、有远见卓识之人,他们思想纯粹又高远,内心平静而有力量,他们用理想定义现实,他们身体力行,不畏辛苦,拒绝安逸,引领若干教育人重塑自己、重塑教育、重塑生命,点灯无数,将无数生命个体带向远方,他们用一个叫“行走”的支点撬动了无数教育人的心灵世界。

从他们身上,我能感受到一种平静善良谦和又温暖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让教育得以照见,人生得以明亮。这也许正是教育行走圈粉无数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质老师在他的《教育的十字路口》一书中这样赞美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他的灵魂,他几乎就是最慈祥的父亲和母亲的结合体,又几乎是所有伟大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结合体,在他的身上,几乎也可以让我感受到:人的力量和可能性是不可穷尽的。

我再读这段话时,眼前浮现出文质老师和刀哥,他们不就是最慈祥的父亲和母亲的结合体吗?他们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他们正在从事改造教育、改造生命的伟大事业……

4. 幸福的味道

四年前,我从苏北的X小学应聘至苏南一所全新的Y学校。学校设有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我在这所学校的小学部任教牛津英语。当适应了这里的工作节奏后,我开始以随笔的方式记录我与孩子们之间的点点滴滴,于是,一个又一个在别人眼里的“问题生”走进我的视野,走进我的文字,也走进我的生命。

我一直固执地相信:没有爱照不见的地方。

在我执着的坚定里,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发生了,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职业幸福感,也际遇了教育人生的春天。

当我看到教育行走全国首届中小学教师随笔大赛的通知后,我首先想到了我一直在记录的那些随笔,我从电脑里的随笔专集《天使的翅膀》中精挑了三则随笔故事并进行适当调整,最后成文《将心安放在37℃》投稿。

我没有想到就是这则随笔竟然获奖了,而且还获了等级奖。

在颁奖典礼之前,所有获得等级奖的作者都不知道自己获了几等奖,组委会告知我们获奖结果(一二三等奖)将在颁奖现场公布。

颁奖现场,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二等奖之列时,我又惊又喜,What a big surprise!(我原以为自己会得三等奖)

当文质老师在台上唤我上来领奖:雪霜呢?

我在人群中高高竖起了手,大声回应:我在这!

会场响起了掌声,周围的人都向我竖起了大拇指,那一刻,空气中弥漫的全是幸福的味道。

本次随笔大赛全国共有2000人次参赛,通过糊名制层层筛选,最终只有32人获奖,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16名。

我为自己是2000中的32分之一而庆幸。

接着,一刀老师又带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我们本次获奖的所有作品都将汇编成书。这对获奖者来说是多么大的鼓励呀!

我捧着获奖证书回到座位上,耳边想起文质老师在台上对我说的话:真不容易!

是的,每一次获奖背后都是“不容易”。

我几乎每天都在读书,每天都在记录,每天都在学习,为了钟爱的教育事业,我慎独自修,潜心钻研,虚壹而静,专心有恒,从不懈怠。

这次获奖,之于我,是光,是亮,是暖,更是前行的力量。

除了感恩,我更想做的事就是:

Read more,think more,write more!

我要继续在教育的园子里播种春夏秋冬。

文质老师说:后退,宁静。

我记住了。

 5. 一起行走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在行走的四天里,我利用听课中场休息的时间,结识了很多优秀的“行者”。

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一定的建树,他们的眼里盛着教育梦,他们的心里燃着一团火,他们卓越又低调,热情又谦和,从他们身上,我深刻地感受到行走的力量。他们是我人生行走道路上的“重要他人”。

蒋铭国老师是我的“点灯人”,没有他,我不知道什么是教育行走,更不会站在全国教育随笔大赛颁奖的舞台上。本次教育行走网络报名那晚(凌晨12点抢报),我因忙于撰写一篇论文而忘记了这件事儿,第二天早上起床,打开手机,收到的第一条信息便是铭国深夜(凌晨1点左右)发来的教育行走报名链接,我赶忙从床上跳起来,直奔书房,打开电脑,开始报名……正是铭国的及时提醒,才让我的教育行走之行变成现实。遇见铭国之前,我的世界很小很窄,是他一步步带领我走向广阔走向明亮。他像个勤恳的拓荒者,又像个勇敢的战士,勇往直前,不断地自我挣脱,自我实现,将一片片荒芜开垦成绿洲。

张晓军老师,一个既热情又细腻的东北美女老师,我们因为参加教育行走《行走有你》节目而相识。在见面之前,我们有过几次聊天,彼此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彩排节目那个下午,我们在台上见到了彼此,她在人群中第一眼见到我,并飞奔过来给了我大大的拥抱。她在这次教育行走中承担了多个节目,每一次亮相舞台,都让人眼前一亮,当她带领全场观众齐跳手指操时,更是将晚会推向欢乐的高潮。我惊叹于她的能力,她的能量,她的热情,她的智慧……好一个全能的奇女子!

一想到她,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一道柔光。她是湖北人,却有着江南人的婉约。

你盈盈地向我走来,
笑靥里藏着阳光,春日
躲了起来
岁月宁静成诗行,枝头
挂着一串音符
那是你温柔的声音。

她就是廖仲敏老师,一个如诗一样美好的女子。见到她,你会不知觉地想起一些词:岁月静好,安之若素,自带光环……从我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我就被她身上独有的宁静温婉质朴的气质深深吸引了。她读过很多书,也写过很多文字,她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扎实的文字功底令我叹服不已,她总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思想付诸于文字,我曾经亲眼目睹她一个人坐在会场角落里,手指在电脑键盘上快速飞跃,半小时内完成了一篇高质量的报道。

读书人该有的模样,仲敏都有了。

来自黑龙江的张英俊老师,是我很敬佩的一位老师。他在乡村的田野上播种希望的种子,一播就是20载,他带领无数的乡村孩子共读共写,重建孩子们的精神家园,他自己也是读写达人,曾经被评为全国乡村科技好教师奖。我问他:你在乡村干了那么多年,就没想过到大城市应聘?他回答:没想过,那里的孩子需要我。他极其好学上进,参加了多个公益项目的学习,他将学习所得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课堂上为孩子们搭建梦想的阶梯,领着乡村孩子们向着远方一路奔跑,一路欢歌……

因为有着共同的教育梦想和教育情怀,我们走到了一起,在一次聚会上,我们一致决定成立一个“学习团队”,在这个团队里,我们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互相学习,抱团取暖,结伴行走。我们会像毛家英校长的叙事团队学习,坚持阅读,坚持记录,共读共研……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位伙伴,在行走之间我还际遇了江西的甘诚老师,青岛的刘培蕊老师,威海的王艳芳老师,四川的王婷婷老师,陕西的苗壮壮老师,庐陵的张小呆老师,西安的罗亚娟和郭锦老师……他们都非常的优秀,每个人身上都闪烁着向善向上的可贵品质。

写到这,《先知.沙与沫》中关于“友谊”的表述在向我招手:

除了寻求心灵的加深之外,
友谊没有别的目的。
让你的最美好的事物,
都给你的朋友。
在友谊的温柔中,
要有欢笑和共同的喜悦。
因为在那微末事物的甘露中,
你的心能寻到他的清晓而焕发了精神。

6.一边往前走,一边向后退

我们走了一程又一程,但有时走着走着,会忘了来时的路。

此刻,我在回望来时的路,思考行走的真义。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而行走则让身体和灵魂同时在路上。

行走,其实是发现之旅: 不断发现自己,发现世界。

行走,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学习,是行走的姿态。

行走,是思想者的翅膀。

有一天当你的思想和脚步合拍了,大千世界,任你行走。

这些是行走留给我的最宝贵的精神喂养。

第一次参加教育行走,想表达的太多太多,那些行走的人和事呀,如珍珠般亮晶晶地一串一串闪烁在脑际,我且用以上文字记忆在行走之间际遇的光、暖和爱。

感谢文质老师和一刀老师对我的鼓励!

感恩行者间的一切遇见!

结束,是另一种开始。

行走,永远在路上。

文质老师说:我们是自己的见证人。

继续加油!不负光阴,不负行走。

前情链接

教育行走,就是教师自己的“乌托邦”

认真折腾,无问西东

“三野”行走在苏州

“教育行走”到底有什么魔力?

只是一点萤火,也有自己的光亮

据说,转发的人,

不仅手有余香,而且心有亮光

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