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见】持续的阅读和写作,引导我们不断上升

持续的阅读和写作,引导我们不断上升

——写给山东威海“雪梅读写团队”的周年庆典

“雪梅读写团队”的各位美ren,大家新年好。很高兴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参与和见证“雪梅读写团队”的周年庆典。虽然很遗憾不能亲身前来,但以这样的方式,隔空祝福,遥致敬意,也是很能体现今天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交往形态的。

从交往的意义上说,我只跟雪梅老师有稍多的接触,和团队的其他成员,几乎没有什么交道。但是,从雪梅老师的朋友圈、从她发给我的各位美ren的文字,我和大家已经有了不少的“精神照面”。或者说,我从大家的读写生活中,感受到了各位美ren的心灵世界和精神气象。

近些年,谈论教师成长,我越来越看重教师的心灵世界和精神生活。人是精神性的动物,离不开丰富的精神生活。而教育是关乎心灵的事业,必须有师生心灵层面的交往和互动。基于这样的理解,我觉得,丰满的心灵世界,丰饶的精神生活,丰沛的人格气象,应该成为一个好教师的标配。

而要达到这样的丰满、丰饶、丰沛,唯有通过阅读和写作,大量的阅读,持续的写作。

在我看来,读与写,其实是一体两面、互为依存的。所以,我曾经说,读与写,就是我们精神生活的呼与吸。阅读是吸,吸收和吸纳,写作是呼,呼出和排解。

一个人,如果没有生理意义上的呼吸,可能意味着身体的死亡,如果没有心理意义上的呼吸,则往往意味着心灵的死亡。“心灰意冷”者,往往只能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

谈论阅读的时候,张文质先生曾经“创造”过一个句子:阅读是为己之学。这里的“为己之学”,显然用的是古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文质先生所要强调的,阅读是对自己的拯救和成全。

后来有一次,讲到教育写作,我为他接续了一句:写作是向上之路。合成了这样两句话:“阅读是为己之学,写作是向上之路。”现在想来,还是有点道理的。

歌德曾经说: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上升。对教师的成长,我更愿意说,持续的读写,引导我们上升。

正因如此,2015年,在为首届“教育行走”作策划方案时,我想到了两句话,作为我想象中的这项活动的核心文化追求,就是“行走拓宽世界,读写重建心灵”,而在当年的活动现场,我还作了一个专题分享:

走宽自己的世界》(链接)。

我一直觉得,我们每个人的世界,其实是伴随着自己的行走,而不断拓展、延伸的。很显然,这不单是指现实的世界,也包括心灵的世界。现实世界的行走,靠我们的双脚;心灵世界的行走,只能靠主动的阅读。用古人的说法,就是“文章者,案头之山水,山水者,大地之文章”。

“持续的读写”最重要的意义,就是“重建心灵”。这个说法至少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我们的心灵世界,是需要重建的。肉体的生长虽有尽时,心灵的成长却永无止境。唯有心灵世界的不断重建,才可能让我们在现实世界里,有不断的“重生”。

第二,我们的心灵世界,是可以重建的,而重建的方式,就是阅读和写作。阅读能够改变我们的心灵世界,同时让我们对现实世界始终保有一种新鲜感,好奇感,并不断加深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而写作,既是心灵世界的表达,也是心灵世界的丰富;写作最奇妙的地方在于,我们越是充分地表达心灵,我们的心灵世界,就能够越广大,越丰富,越敞亮。

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很多老师都非常喜欢:“想得美,才能活得美”,后来我还说过,“写得好,就可能做得好”,或者说,写得精彩,就可能做得精彩——当然,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做得精彩,才可能写得精彩。

就像我所了解的“雪梅读写团队”,虽然团队的成立,只有短短一年时间,但是大家已经写出了很多精彩的文字。我愿意相信,这些精彩的文字,正是大家精彩工作、精彩生活的一种体现,是大家精彩的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化。

前段时间,重读英国作家毛姆的读书随笔集《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时,正好看到一个网友的仿写:“思考是一个触手可及的救世主。”觉得有趣,也便随手仿写了一句:“写作是一种随时展开的创世记。”

我们都知道,“创世记”是《圣经·旧约》的开篇之作,尤其是开首几章,主要体现上帝的创造,万物的来源。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对写作者而言,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世界的创造者——而这种创造,是随时都可以展开、随时都可以延续的:每当你写下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段话,一篇文章,可能都是对你自己心灵世界的一种创造,是对自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次“改写”。

所谓的“改写”,其实也可以说:每一次写下,就是一种“改造”和“改变”——让我们变得更好的一种改造,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的一种改变。

我愿意用这样一段话,祝福“雪梅读写团队”,特别期望我们的团队和团队中的所有美ren,有更加精彩的明天,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8.12.28

降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