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遍地的台山瑰宝3
台山人的智慧结晶
相关链接:
上面可点击放大
说起兴建学校,就不得不说为台山女子师范教育作出了卓越贡献的陈婉华小姐,她是台山县立女子乡村师范学校校长,斗山镇莲洲大平村人,其父亲陈觉生是任远中学始创人。
在清朝科举时代,私塾和书院不收女生。台山第一所女子学校是1908年在台城草朗街节孝祠成立的私立淑慎女子高等小学,1912年民国政府才规定小学男女同校。民国后,台山华侨捐款在城乡各处兴办学校,当年教私塾的老秀才上不了算术、自然、图画、唱歌、体育等课,因而,台山在1913年才正式成立县立师范学校,培养合格教育,初期只收男生,1923年以合才收女生。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需要大量的女教师,因而,台山县在1926年于县立女子小学增设师范讲习班。1928年在文庙(即学宫,现台山二小)正式成立台山县立女子乡村师范学校。
陈婉华在1930年3月担任校长。她充分认识到发展女子教育的重要,积极组织开展筹款建校工作。制定了分三期的募捐计划:“先本县和香港,再南洋,再美洲”,建设新校舍计划是:“先课堂及图书馆,次宿舍、附小及幼稚园,后礼堂及其它。”在实施第一期计划时,先由学校教职员捐出一周工资以为倡导。接着召开学生家庭恳亲会,并在台城青年会义演,在县内筹得万余元。随后,赴香港劝捐。香港台山商会先捐一万元,带动台山旅港乡亲捐出三万余元。1931年5月,陈婉华动身赴南洋各地劝捐。行前,她于1930年12月16日撰写了《筹建县立女师校舍劝捐缘起》,她指出:“讲民德、开民智,端赖教育。然欲谋教育之普及,尤为以发展女学为急务”,“女师学生,非邑人妻子,必邑人诸姑、姐妹也。”因而希望旅外乡亲支持本县女子教育,慨捐校舍。她在1931年5月26日致函南洋各地宁阳会馆和各华侨团体,呼吁支持她的募捐之行。她在新加坡、仰光、槟榔屿等地,两个月募得十万元。县内外总计捐款160444.5元。
陈婉华回县后,立即开展建校工作。香港台山商会主席李星衢参观工地后,建议香港台山商会加捐教学大楼第三层工料费25000元。1934年1月3日,台山县立女子乡村师范学校举办落成典礼。
1934年10月19日,陈婉华再赴美国劝捐。11月14日,旧金山宁阳会馆和余风采堂盛宴欢迎陈校长抵达。她在美国募得捐款折合港币13万余元。
陈婉华于1936年回国,次年抗战爆发,未能实施扩建校舍计划。她领导女师学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组织宣传队下乡演讲、演剧,教民众唱抗战歌曲,组织募捐队筹款为抗日献金,发动学生为前线将士缝制冬衣、做慰劳袋。
后任校长李粹芳女士完成了扩建校舍计划。
1946年,她辞职去香港,断后赴美,在美国的女师学生以侍奉母亲的心情去照料她,在她逝世后,女师学生印制纪念册,怀念这位为教育事业献出终生的女杰。陈婉华募捐建校行动,带动了台山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1933年台城镇华侨捐资在瑞应书院旧址开办瑞应女子乡村师范学校,公益埠华侨李如柏捐建了如柏女子乡村师范学校,使台山有了四所师范学校:台师、女师、瑞应和如柏,为县内外培养了大批师资了使全县1095所小学都有从合格教师。女师于1954年并入台山师范学校,原址改为台山华侨中学。(以上内容,部分节录自网络)
参与摄影:陈尔德 陈锦章 黄河 陈新华
陈炳勤 舒菁 文剑良 梁伟雄
鸣谢报料读者:小许 伍新雄 千载难逢lvan 陈启荣 刘卓治 CHM琉璃陌路 云霞 Yellow HaiZhengCHen PHIPSUN Lee Bon 陈章泉 小俊
相关链接: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