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西安的咖啡与胡辣汤之歌|上:2018横空出世还是胎死腹中

3月马上见底,一年的四分之一即将过去,无论你沉浸在哪种状态现在都是该干嘛就得去行动的时候了,对于创业者来说更是如此。西安从2017年起迈进了一个被“鞭子”吆着进行脱胎换骨的元年,双创工作也被“提升到激发社会新动能、推动经济发展的高度”,并提出打造“创业西安”城市品牌的目标。

而咖啡,则成为西安“双创战役”的一个引子和主题。面对这样的变化,你不得不再次感叹世界变化快,快得令人眼花缭乱。因为就在一年前,对于西安那些热衷咖啡文化的人来说,散落在这个城市的40多间星巴克不过是一个可以花几十块钱就能打个尖、歇个脚、装个腔、卖个眼、上个网、发个瓷的场所,它重点服务的那群喜欢“假装在纽约”的小资。

2017年元旦前后,一句“西安现在40多家星巴克,这肯定是不够的,400家还差不多”的论断和一个被称作“星巴克算法”的含糊概念问世后,星巴克咖啡那永远装不满的纸杯子里一下子便被注满了双创的期望与梦想,也点燃了西安建设众创空间的热潮。

而在当地大众的心目中,糊辣汤的重要性则远远大过星巴克,许多西安人精彩的一天不仅始于清晨的一碗热气腾腾的糊辣汤,也常常会在夜半酒后又结束于那永不厌倦的锅与碗之间。

人们进得糊辣汤店内,通常总是毫无顾忌地踩着雪片般的手纸挤过端着大老碗的人群拿起一角锅盔三下五除二掰好再递上7块钱让伙计给盛一个大碗辣子多转身呼噜呼噜刨完就立马拍着肚皮再次跳进生存的洪流。

虽然谁都会承认,在星巴克里啜咖啡与吃胡辣汤时的心境与感受完全不同。人们在星巴克里停留时间更长,胡思乱想更多、美梦更远大、心绪更复杂;而胡辣汤店只是一个单纯能让你“花批几块钱吃美奏对咧讲究怂呢”的地方。但与星巴克的标准饮品、标准环境相比,糊辣汤店里自然而生的文化却更微妙久远,丰富的人文百态能更清楚地照影出当地的民生与创业现实。

如果说咖啡是那些口中念叨着模式、风口、概念、上市的人们在以新字打头的各种产业中扑腾创业的符号,糊辣汤则同时代表着创业也罢、谋生也好的另一个维度:即那些看似传统、低端、费劲、利薄但相对容易成功立足的行当。而创业本身其实首先包含着先生存再发展的逻辑,因此在铺天盖地人人争抢去煮“咖啡”的时候有必要停下思量思量能不能先吃上“糊辣汤”。

2017年初,西安的星巴克数量为40家,在各种激励下到年底时已开到了55家,星巴克的数量规模努力努力虽然可以迅速改变,但创业的大环境尤其是时代环境却不是那么容易被人为扭转,认清这一点,才有可能在每天出门创业时至少能喝上一碗糊辣汤。

马云曾有一次流传很广的演讲,中间有段话大致是这么说的:一个人30岁前,要做的就是跟个好老板,好好学习;30-40岁,有经验有时间了,再去创业去折腾。虽然当时许多人并不认同,最主要论据是马云本人就没有按这么来做,但此时来看这句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都不无道理,毕竟成功都是小概率事件。

而现今这个时期有两大特点对创业来说是近乎致命的:一是人才过剩、二是社会已呈现出高度分工,这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几波创业潮的时代背景反差极大。彼时大学生很稀罕,各行各业有待改造、提升的空间广阔无比,城市化浪潮、制造业浪潮、高科技浪潮、全球化浪潮...,巨大的制度红利一浪接一浪,人口红利也唾手可得,哥几个经常就是搞着搞着就开辟出一片红啊、蓝啊的海。

1984年年初,成立三年多的深圳特区迎来第一次南巡视察,此后的创业大潮便催生了中国第一代创业者,如今仍活跃在商界的代表人物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哦,不对,王石已经歇了。不管怎样,1984年因此被称为“企业家元年”,这些开放之后诞生的第一代企业家也被称为“ 84派”。

1992年第二次南巡之后,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受南方谈话的影响,纷纷主动下海创业,形成了以陈东升、陈峰、田源、郭凡生、冯仑、王功权、潘石屹等为代表的企业家群体,“ 92派”创业者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了“84派”。

及至1999年前后,全球化浪潮混合网络科技的勃兴席卷全国,如今的几乎所有互联网大佬都以各自的方式在那个巨大机遇面前开始创业:不安于卖光碟的刘强东、急着回国的李彦宏、想和硅谷较量的马云、换成女孩头像搞陪聊的马化腾等,名单挺长。

与那时相比,当前的大环境已今非昔比:城市化发展步入越来越复杂的时期、制造业面临各种成本上升转型艰难、高科技充斥着大量如乐视一样忽悠概念、全球化面临着严重的怀疑论,虽然不绝对是机会匮乏,但各种风口实在是来得快去的也急,风口一过,大部分创业者就都被拍死在沙滩上。

2018年1月25日,曾经的京城IT“四少”之一、80后创业领军人物茅侃侃,在寒冷的冬夜里开煤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34岁。茅侃侃从年少轻狂、意气风发到碰壁现实,最终走到债务缠身的绝境,他的死,映衬出如今创业的惨烈,也成为被创业“鸡血”杀死的典型案例。该事件引发无数人的感慨,也对创业者震动极大。

这是形势严峻的一面,而好的一面是,即便如此,也不能说当下时期就一定是创业的黄昏。只是如今的创业,试错、容错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少,盲目且一拥而上的创业最终成效如何的确令人捏一把汗。对于此时想在双创上趟出价值与成效的西安来说,选择什么路径并考虑好怎么走,的确是需要大费思量而不是仅仅拍拍脑袋就行的。

对此,相对安全的一条原则至少应是平衡好“咖啡”与“糊辣汤”的比例,毕竟当下在创业领域真正活得很好的其实反而是类似串串、小火锅之类中低端餐饮为代表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至少能纾解民生,而不像那些大而无当昙花一现的概念,炒过之后就是一地鸡毛,个人社会都损失惨重。

因此,所谓“创业西安”,首先要唱好那咖啡与糊辣汤之歌,唱得好也许会横空出世,最起码不会摔得很难看;唱得跑调,则胎死腹中的可能就将渐渐增大。待续。—《调查清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