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五十五 ◎州郡部一

  ○叙京都上

  《释名》云: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邑,犹俋,聚会之称也。

  《左传》曰:邑有先君宗庙之主,曰都。

  《尚书大传》曰:十邑为都。

  《尚书》曰:建邦设都。

  又曰: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厥既得卜,则经营。"

  《毛诗》: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於崇,作邑于酆。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影,以求地中。

  又曰:四县为都。

  又曰:距国五百里为都。

  《公羊传》曰:京师者,天子之居也。京者,大也;师者,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

  《白虎通》曰:京师者何谓也?千里之邑号也,明什倍诸侯,法日月之径千里。或曰夏为夏邑,殷为商邑,周为京师。

  《帝王世纪》曰:天子畿方千里,曰甸服,甸服之内曰京师。

  又曰:天子所居宫曰都。

  《风俗通》曰:京谓非人力所能成,天地性自然也。京师义亦取此。

  《帝王世纪》曰:宓羲为天子都陈,在《禹贡》豫州之域,西望外方东及明绪,於周陈胡公所封,故《春秋传》曰:"陈,太昊之墟也。"於汉属淮阳,今陈国是也。神农氏亦都陈,又营曲阜,故《春秋》称"鲁,大庭氏之库"。黄帝都涿鹿,於《周官》幽州之域,在汉为上谷。而《世本》云"涿鹿在彭城南。"然则上谷本名彭城,今上谷有涿鹿县及蚩尤城,阪泉地又有黄帝祠,皆黄帝战蚩尤之处也。或曰黄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少昊氏自穷桑登位,故《春秋传》曰:"世不失职,遂济穷桑,登帝位在鲁北,后徙曲阜。"於周为鲁,在《禹贡》徐州蒙羽之野,奎娄之分,降娄之次,周以封伯禽,故《春秋传》曰:"命伯禽而封少昊之墟。"是以《书叙》称"鲁公伯禽宅曲阜"是也。颛顼氏自穷桑徙商丘,於周为卫,在《禹贡》冀州太行之东北,逾常山及兖州桑土之野,营室东壁之分,豕韦之次,故《春秋传》曰:"卫,颛顼之墟也,谓之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帝喾氏都宅,今河南偃师是也。《禹贡》外方之城,嵩之北,或言在梁非也。帝尧氏始封於唐,今中山唐县是也。尧山在焉,唐水在西北入唐河,南有望都县,有都山,即尧母庆都之所居也,相去五十里,都山一名亘山,北登尧山,南望都山,故名其县曰望都。而《地理志》尧山在唐南山中,张晏以尧山实在唐北。《地理志》尧之都后徙涿鹿,《世本》云:"在彭城南,"今上谷郡北,自有彭城,非宋彭城也。后又徙晋阳,今太原县也,於《周礼》在并州之域,及为天子都平阳,於《诗风》为唐国,武王子叔虞封焉,更名唐。故吴季札闻唐之歌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帝舜其所营都或言蒲阪,即河东县。

  《帝王世纪》曰:夏鲧封崇伯,故《春秋传》曰:"谓之有崇伯鲧,国在秦晋之间。"《左氏传》曰"赵穿侵崇"是也。禹受封为夏伯,在《禹贡》豫州外方南,角亢氐之分,寿星之次,於秦汉属颍川,本韩地,今河南阳翟是也。受禅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於汉平阳、安邑,皆属河东。晋阳属太原,在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太原太岳之野,参代之分,实沉之次,於周为晋,今司隶并州之域也。相徙商丘,於周为卫,成公梦康叔曰:"相夺予享"是也。少康中兴,复还旧都,故《春秋传》曰:"复禹之迹,不失旧物"是也。《世本》又言"夏后居阳城",本在大梁之南,於战国大梁魏都,今陈留浚仪是也。案《经传》曰:"夏与尧、舜,同在河北冀州之域,不在河南也。"故《五子歌》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言自禹至太康,与唐虞不易都城也。然则居阳城者,自谓禹避商均时,非都也。故《战国策》称"桀之居,左天门之险,右天溪之阳,成皋在其北,伊洛在其南。"吴起对魏武侯亦言"桀之居,左河济,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案《地理志》:上党商都,有天井关,即天门也。有羊肠坂,在太原晋阳西北九十里,为通西上郡关,即吴起之所云也。洛皆在阳城,非都审矣。

  《帝王世纪》曰:商契始封於商,在《禹贡》太华之阳,上洛商是也。《世本》"契居蕃,相土徙商丘。"本颛顼之墟,故陶唐氏之火正阏伯之所居也。故《春秋传》曰:"阏伯居商丘,祀大火,相因之,故商主大火。"谓之辰,故辰为商星,今濮阳是也。然则契之所封,商丘商洛是也。商土於周为卫商是也。而学者以商丘为契封,谬也。汤始居亳,学者咸以亳本帝喾之墟,在《禹贡》豫州洛河之间,今河南偃师西二十里尸乡之阳亭是也。以经考之事实,甚失其正。《孟子》称"汤居亳,与葛为邻。"案《地理志》:葛,今梁国宁陵之葛乡是也。汤地七十里,葛又伯耳,封域有制;葛伯不祀,汤使亳众为之耕,有童子饷食,葛伯夺而杀之。计宁陵至偃师八百里,而使亳众为之耕,有童子饷食,非其理也。今梁自有二亳,南亳在穀熟,北亳在蒙,非偃师也。故古文《仲虺之诰》曰:"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即《孟子》之言是也。汤又盟诸侯於景亳,然则二亳皆在梁矣,《春秋》"会于亳"是也。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世本》又言"太甲徙上司马",在邺西南。案《诗》、《书》太甲无迁都之文,桐宫其在斯乎!仲丁徙嚣,或曰今河南之敖仓是也,故《书序》曰"仲丁徙于嚣"。河亶甲徙相,在河北,故《书序》曰"河亶甲居相"是也。祖乙徙耿,为河所毁,故《书序》曰"祖乙圮于耿",今河东有耿乡是也。及盘庚立,复南居亳之殷地,故《书序》曰"将治亳、殷",今偃师是也。然则殷有三亳,二亳在梁国,一亳在河南。南亳谷熟,即汤都也;蒙为北亳,即景亳,汤所盟地;偃师为西亳,即盘庚所徙者也。故《立政篇》曰"三亳坂尹"是也。武丁徙朝歌,於周为卫,今河内县也。纣自朝歌北筑沙丘台。沙丘,《地理志》在巨鹿东北七十里。邯郸国属赵,於《禹贡》在冀州大陆之野,昴毕之分,大梁之次。至今民俗歌谣,男女淫纵,犹有纣之馀风,世称赵女之美是也。

  又曰:周后稷始封邰,今扶风是也。及公刘徙邑於豳,今新平漆之东北有豳亭是也。故《诗》称"笃公刘,于豳斯馆。"至太王避狄,循漆水,逾梁山,徙邑於岐山之阳,西北岐城旧址是也。故《诗》称"率西水浒,至於岐下。"南有周原,故始改号曰周。王季徙郢,故《周书》曰"维周王季宅程"是也。故《孟子》称"文王生於毕郢,西夷人也。"暨文王受命,徙都於酆,在今京兆之西是也。故称伐戎於崇,作邑於酆。及武王伐纣,营洛邑而定鼎焉。今洛阳西南洛水之北有鼎中观是也。周公相成王,以酆、镐偏处,西方贡道不均,乃使邵公卜居洛水之阳,以即土中。故《援神契》曰:"八方之广,周洛为中。"於是遂筑新邑,营定九鼎,以为王之东都之洛邑。故《周书》称"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唯洛食。"是为王城,名曰东周。故《公羊传》曰"王城者何?东周也。"《地理志》王城本郏鄏之地,是以或谓之郏鄏,故《春秋传》曰"成王定鼎于郏鄏",河南是也。今郏鄏东门名鼎门,盖九鼎所从入也。成王即卜营洛邑,建明堂,朝诸侯,复还酆、鄗。故《书序》曰"成王既黜殷命,还归在酆。"至懿王徙大丘,秦谓之废丘,今京兆槐里是也。

  《世本》曰:懿王居大丘,厉王淫乱,出于彘,今河东永安是也。平王即位,徙居洛,《洛诰》所谓新邑也。《国语》曰:"幽王灭,周乃东迁。"本殷之畿内,在《禹贡》豫州外方之域,河洛瀍涧之间。周於南柳七星张之分,鹑火之次也。及敬王避子朝之乱,东居成周,故《春秋经》曰"天王入于成周"是也。后六年,王室定,遂徙都成周。是后晋又率诸侯之徒修缮其城,以成周城小,不受王都,故坏翟泉而广焉。翟泉,地在成周东北,今洛阳城中有周王冢是也。至赧王,又徙居西周而失位。"

  又曰:秦非子始封於秦,故《秦本纪》称周孝王曰:"朕分之土邑秦。"本陇西秦谷亭是也。玄孙庄公徙废丘,周懿王之所都,今槐里是也。及襄公始受酆之地,列为诸侯。文公徙汧,故《秦本纪》曰:"公事猎至汧,乃卜居之。"今扶风郿县是也。宁公又都平阳,故《秦本纪》曰:"宁公二年,徙居平阳。"今扶风郿之平阳亭是也。秦德公徙都雍,故《秦本纪》曰:"德公元年,初居雍。"今扶风雍是也。至献公即位,徙治栎阳,今冯翊万年是也。孝公自栎阳徙咸阳,《秦本纪》曰:"作为咸阳,筑冀阙,徙之。"及汉元年,更名新城,属扶风,后并于长安。故《太史公传》曰:"长安,故咸阳也。"元鼎三年,复别为渭城,今长安西北渭水阳有故城,故《西京赋》曰"秦里其朔,实为咸阳"是也。

  又曰:汉高帝元年,始为汉王,都南郑,属汉中,秦厉王所置,在《禹贡》梁州之域,北达雍南,跨巴蜀,与秦同分。二年,北徙栎阳,故秦献公之所居。后居万年,故属冯翊,今京兆县也。都长安,秦咸阳之地,今京兆所治县也。其城狭小,至惠帝元年,始更筑广,五年乃成。光武以武信侯进封萧王,在《禹贡》徐州之域,於周以封子姓之别附庸,事在《春秋》;於汉属豫州,今沛国萧是也。及即位於鄗,更名高邑。建武元年,始都洛阳,故成周之旧基,城东西六里一十步,南北九里一百步。是以时人谓洛阳为东京,长安为西京。

  又曰:魏武为魏公,都邺,今魏郡是也。后文帝因汉之旧,复都洛阳,以谯为先人本国,许昌为汉之所居,长安为西京之遗迹,邺为王业之本基,与洛阳凡五处,故号曰五都。

  《博物志》曰:河东平阳,尧所都。河东太阳,虞所都。(太保后。)

  颍川阳翟,夏禹国。弘农陕,虢所都。(王季后。)

  河南偃师尸乡,汤所都。

  鲁国,薛奚仲所都。河南洛阳,周公迁殷民曰成周。河南,武王迁九鼎,周公营之,以为王城;平王所都。

  河南巩,东周所都。

  扶风槐里,周懿王所都。

  扶风郇邑豳乡,公刘所都。

  左冯翊栎阳,秦献公所都。

  扶风雍,秦惠王所都

  《晋书》云:晋都洛阳。至永嘉南迁,居建康,今润州江宁县。宋、齐、梁、陈,并同居建康。梁元帝及后梁萧詧,又别居江陵。永嘉之乱,有十六国,各建都邑:前梁张轨,都敦煌;后梁吕光,都姑臧;南凉秃发乌孤,都略阳;西凉李暠,都酒泉;北凉沮渠蒙逊,都张掖;前燕慕容廆,初都和龙,后徙蓟,又徙邺;后燕慕容垂,都中山;南燕慕容德,都广固;北燕冯跋,都和龙;前秦苻坚,后秦姚苌,并都长安;西秦乞伏国仁,都定乐;前赵刘聪,都平阳;后赵石勒,都襄国,至石季龙,都邺;后蜀李特,都成都;夏赫连勃勃,都统万城。

  又曰:永嘉南迁,后魏据中原,初都代,又徙洛阳。至文帝迁长安,孝静帝迁都邺,号东魏、西魏。东魏禅北齐,高洋以邺为上都,晋阳为下都。西魏禅周,周禅隋,并都长安。隋高祖营大兴城,后徙居之,名曰长安,今西京也。隋炀帝迁洛阳,於故周之王城,对伊阙,即今东都城也。

  《太平御览》 宋·李昉

(0)

相关推荐

  • 中国历朝历代的正式国名(全名)都是什么?

    夏--禹治水有功,后舜让位给禹.因禹原为夏后代部落首领,故国名"夏". 商--汤灭夏后,因为他们的始祖曾居住在商地,便以"商"为国名,后期定都殷,在今河南安阳. ...

  • 大禹北方人,禹陵为什么在浙江绍兴?

    今天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因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禹于遂即天子位." 大禹做天子后,命令九州各诸候"贡金"(以 ...

  • 周初地理考,16

    (四十)宣王猎漆沮,在朝邑华阴之间,不在扶风. 后来到了宣王时代,又有近畿之蒐.<诗·小雅·吉日>诗中说:"漆沮之从,天子之所."姚际恒<诗经通论>解释说: ...

  • 卷一百五十九 ◎州郡部五

    ○河南道中 虢州 <十道志>曰:虢州,弘农郡.<禹贡>豫州之域,春秋为虢地.七国时秦.韩之境.秦并天下,为三川郡.汉元鼎中,置弘农郡. <左传·僖二年>曰:晋荀息以 ...

  • 卷一百五十八 ◎州郡部四

    ○河南道上 东京开封府 <元和郡国志>曰:<禹贡>兖州之域,春秋时为郑地,战国时为魏都. <史记>曰:魏惠王自安邑里徙大梁.(今浚仪县.按<后汉书>:大 ...

  • 卷一百五十六 ◎州郡部二

    ○叙京都下 <史记>:娄敬,齐人.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脱挽辂,(木横展车前人推之.音胡格反.)衣其羊裘,因齐人虞将军见上,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 ...

  • 卷一百三十九 ◎皇亲部五

    ○后魏叙后事 <后魏书>:魏故事,将立皇后,必令手铸金人,以成者为吉,不成则不得立也.又世祖.高宗缘报母劬劳之恩,极尊崇之义,虽事乖典礼,而观过知仁. ○魏神元窦皇后 <后魏书> ...

  • 卷一百三十五 ◎皇亲部一

    ○总序后妃 <尚书大传>曰:古者后夫人将侍,君前,息烛,后举烛,至於房中,释朝服,袭燕服,然后入御.史奏鸡鸣於阶下(奏犹白阶陛也.)然后夫人鸣佩玉於房中,告去也.然后应门击柝告辟(应门,朝 ...

  • 卷一百二十五 ◎偏霸部九

    ○后凉吕光 崔鸿<十六国春秋·后凉录>曰:吕光,字世明,洛阳人.其先自沛迁洛阳,因家焉,世为氐酋.父婆楼,字广平,佐命前秦,官至太尉.光以赵建武中生于方头,夜有神光之异,故名焉.年十岁,与 ...

  • 卷一百三十五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三十五 青州府[二] 古蹟青州故城[今府治本汉广县地晋之东阳地也晋书地理志慕容超为刘裕所灭留长史羊穆之为青州刺史筑 ...

  • 卷一百二十五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山东全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山东全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山东省表> <史部, ...

  • 史記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傳第六十五

    諺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一]固無虛言.非獨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 [一]集解徐廣曰:「遇,一作『偶』.」 昔以色幸者多矣.至漢興,高祖至暴抗也,[一]然籍孺以佞幸:孝惠時有閎孺.[二] ...

  • 全唐诗 王维 卷一百二十五

    卷125_1 [酬诸公见过(时官未出,在辋川庄)]王维 嗟予未丧,哀此孤生.屏居蓝田,薄地躬耕.岁晏输税, 以奉粢盛.晨往东皋,草露未晞.暮看烟火,负担来归. 我闻有客,足扫荆扉.箪食伊何,疈瓜抓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