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意盎然的《牧牛图》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牛虽然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二,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却享有至高的尊荣。从古至今,许多画家都喜欢画牛,最有名的当数唐代画家韩滉所绘制的《五牛图》。其实,南宋画家李唐也是一位画牛高手,《牧牛图》(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故宫博物院以馆藏牛文物为题制作的2021年《故宫日历》中,《牧牛图》赫然在列。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看到李唐心目中的牛形象。
该画为绢本设色,纵61厘米,横63厘米。画的是一棵临水树下,一头黄牛欲右行,牧童让其左转。牛与童互不相让,于是牧童飞身跃上牛头,一脚踩牛鼻,两手抓牛角,欲令其右转,画面内容就此定格。这种对峙,吸引了空中一只小鸟飞来观望。整个画面看似静止,实则充满了动感。牧童凌空一跃,左脚踩牛头,右脚蹬地起身,双手似乎使出了吃奶的劲儿。那牛倔劲儿也上来了,虽然头不能动,但迈出的第一脚并没有收回,反而第二脚欲继续向右。犟黄牛与牧童率真的形象跃然而出,令人忍俊不禁,显示出一片田园诗般的生机和童趣意境。明末清初的书画鉴赏大家吴其贞在《书画记》中,亦对此画作有记述:“李唐《牧牛图》绢画一幅,树下有水,牛欲右行,而牧童欲牵左转,两下努力相持,使观者亦自费力。”
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南宋画家。他的山水成就最为杰出,有“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之称,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作为南宋四大家之首,李唐的绘画风格几乎贯穿影响了整个南宋山水画坛,其早期的作品多偏用浓墨,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并以画牛著称,几乎所有的画史在介绍这位传奇大师时,都会提及他“尤工画牛”。
李唐的画风特点在《牧牛图》中彰显十足。画中的树木用长线进行勾画造型,然后运用大笔触湿墨的画法进行刻画,尽显苍劲雄浑,气势雄壮。画树干时用粗笔双勾,用钉头鼠尾的勾线方式勾画,用笔看似粗狂,但细品却很有条理性。树下之水呈盘涡动荡之趣,很有立体感。而牛和牧童的用笔皆是用浓淡不一的线勾画,如行云流水般清新自然。在牧童衣褶的处理方面简劲爽利,线条方折劲硬,有典型的李唐人物画风格。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李唐娴熟的绘画用笔技巧和画笔线条特点:一是皴法丰富,二是创新。这种创新在李唐“上不留天”的构图上更为突出。左上为水中横出来的大树,几乎占据了整个天空,约占整个图的三分之一,右上用飞来的小鸟补充,画中为僵持的黄牛与牧童,画前留白,左下角有伸出的树木,使得整幅画作呈俯视状态,更显立体感。李唐的这种绘画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为之后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了绘画技法之外,我们从图中还可以领略到一股祥和、清新的乡村气息。靖康之变后,随着南宋王朝的建立和北民南移,新一轮的民族大融合使北方农耕技术在南方得到长足发展。耕牛作为农家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对于偏安江南的南宋经济至关重要。南宋皇朝画院的画家经常以“丰年人乐业”的太平景象为创作主题作画。南渡后被宋高宗赵构重用的李唐,也作了许多类似画作,其《牧牛图》不仅是对“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形态的直接描绘,更带有一种对田园生活的赞颂,对太平盛世期盼的意味。纵观李唐画史,画牛颇多,如《桃林纵牧图》《放牧图》《春牧图》《秋牧图》《烟林春牧》《风雨归牛图》《三生图》等,遗憾的是存世的少之又少,而这幅《牧牛图》就更显得尤为珍贵。
“福牛贺新岁,丰年禾黍香。”今天我们欣赏《牧牛图》,不仅是为了品李唐的画牛之意,更是祈盼“牛转乾坤”,新的一年“牛气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