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鉴别真假的学问技巧
古书鉴别涉及的容比较复杂,技术性强,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尽管如此,要鉴别古籍的优劣真伪,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常识和规律可以遵循。
一、封面。古书封面为四单线边栏,分为三行,右行为编著撰选者姓名,中行为书名,左行为刊印人或斋、堂名。
二、装订。古书装订在宋以前均为卷轴形式和折叠页装。册装书的出现是在宋代以后,册装最初是蝴蝶装,后来进到了包背装。线装书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才有的。
三、版式。古书的版式,北宋和南宋前期刻本基本上是白口,南宋后期出现黑口,元末至弘治年间通行粗黑口。明正德,嘉靖年间又出现白口书,之后一直到清代,黑白两种书口同时流行。
四、字体。古书字体主要有两种,一种宋体字,另一种是元体字。尽管时有非欧非颜,非柳非的所谓“馆阁体”出现,但那并非主流。
五、纸。宋代印书多用麻纸和以竹为原料的玉扣纸。元刻本常用竹纸或皮纸,比宋版用纸稍黑。明代印书,前期多用棉纸,后期多用竹纸,晚期盛行毛边纸。清代大多采用开花(又称桃花纸),但在实际应用中,几乎以前所用的各种纸,清刻本中都在运用。
六、讳字。避讳讲究自代始,官名、人名、地名均随帝名字的改变而改变,这对判断古籍年代极有参考价值。历代避讳常见的有改字、空字、缺笔。汉时大多采用改字和空字避讳,讳名不讳姓。用缺笔字代讳字发端于唐,又在宋版书上特多。金元刻本无讳字,多俗体、简体。明前、中期亦不避讳,明刻讳字始于明光宗常洛。清刻本避讳尤其苛。
此外,古书鉴别还要细审书中容,注意书后的序文跋语,以及墨色、藏书印章、刻工记载等。
现将各代的古籍要点记录如下供大家参考(部分):
一、古籍版本与古籍版本学
1、古籍的定义:
(一)以装订形式作为标准
(二)以语言表达形式为标准
(三)以著者时代作为标准
(四)以成书年代作为标准
2、古籍版本学研究容
第一,古籍版本学的基本理论,其中包括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容,古籍版本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古籍版本学的意义和法等。
第二,古籍版本学的发展历史,其中包括古籍版本学的发展阶段,各阶段的同书异本研究、善本管、标志性成果等。
第三,古籍制作式的演变源流,其中包括写本源流、刻本源流等。
第四,单种(含丛书)图书版本的演变源流,其中包括版本数量、版本系统、版本优劣等。
第五,古籍版本鉴定的规律,其中包括容和形式两个面。
3、古籍版本学发展的历史划分:
(一)从先到两汉为版本学的产生时期
(二)从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为版本学的发展时期
(三)宋元为版本学的成熟时期
(四)明清为版本学的繁荣时期
二、研究古籍版本学的法:
(一)文献考证法:就是把古籍版本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研究。
(二)比较研究法:就是通过比较版本异同,鉴定版本。具体分三个面:
(1)同书前后不同卷页相互比较,看办事大小、行款字体、学术风格等是否一致。
(2)同书异本相互比较。主要是容和形式上。
(3)同古籍书影进行比较。
(三)实验研究法: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古籍版本进行鉴定。(例如显微分析)
(四)计量研究法:就是通过计量分析研究版本。
7、胜任古籍版本学的最基本训练
第一,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史知识。
第二,必须剧本目录学和校勘学知识。
第三,必须熟练掌握各类文史工具书的使用法。
第四,熟读版本学家所写的古籍题跋、书目提要和有关专著。
8、古籍的单页版式:
版框(四单边、左右双边、四双边等)、界行、版心、鱼尾(按数量分有单鱼尾、双鱼尾三鱼尾等;按鱼尾向分有对鱼尾和顺鱼尾;以鱼尾的虚实图案分有白鱼尾、黑鱼为、线鱼尾、花鱼尾等)、象鼻(粗的交大黑口或阔黑口,细的叫小黑口、线黑口或细黑口,没有线的叫白口)、天头、地脚、书耳。
9、古籍的外部结构:
书衣、书签、书名页、书首、书根、书脑、书脊、副页、包角、衬纸、金镶玉、书帙、书套、木匣、夹板、高广、书品。
10、古籍的部结构:
序、目录、跋、凡例、卷首、卷末、附录、外集、卷端、大题和小题、牌记、墨钉、墨围、阴文、白文、行款、藏章、帮手。
11、古籍版本的类别:
以刻印时间区分:宋刻本——北宋本和南宋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三朝本、递修本、初刻本、重刻本、翻刻本、影刻本、初印本、后印本。
以刻印地点区分:浙本、建本、蜀本、本、平阳本、朝鲜本、日本本、越南本、梵本。
以刻印单位区分: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京本、监本、兴文署本、经厂本、殿本、府本、藩本、局本、诗局本、书院本、公使库本、汲古阁本、宅书籍铺本、建安余氏本。
以装订形式区分:卷子本、经折装本、旋风装本、包背装本、线装本等。
以制版工艺区分: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钤印本、印本、影印本、饾版、拱花。
以写本种类区分:写本、稿本、抄本。
以活字种类区分:泥活字本、木活字本、铜活字本、铅活字本。
以字体、行款区分:大字本、小字本、软体字本、硬体字本、X行本。
以纸区分:麻纸本、树皮纸本、竹纸本、公文纸背本等。
以颜色区分:墨本、印本、蓝印本。
以板式区分:巾箱本、两节版本、三节版本、百衲本、配本、黑口本。
以刻印质量区分:邋遢本、大花脸本、书帕本、写刻本、精刻本。
以容区分:单刻本、合刻本、抽印本、丛书本、增订本、删本、节本、足本、残本、校本、注本、批点本、真本、伪本、序跋本、插图本、过录本、X卷本。
以用途分:进呈本、底本、样本。
以流传情况和价值区分:俗本、孤本、秘本、善本、焦尾本、XX藏本。
第二章古籍版本学史略
1、古籍版本学产生和发展的标准:
(一)同书异本
(二)同书异本研究
(三)关于善本的理论和实践
(四)版本学专著、版本目录等标志性成果。
2、宋代善本观:
(一)以古本、旧本、写本为善本。
(二)以官本为善本。
(三)以金拓片为善本。
(四)以精校本为善本。
(五)以足本、完本为善本。
3、新中国成立后古籍版本学的成就
(一)编纂了大量传世古籍书目。
(二)重视古籍善本的保护、利用和研究工作。
(三)重视图书制作式演变的研究,并出现一批成果。
(四)重视单种古籍版本源流的考订,并出现一批成果。
(五)逐步掌握了古籍版本鉴定的规律,形式主义的倾向得到纠正。
(六)随着图书馆数字化工作的迅猛发展,古籍数字化工程已经启动。
4、清代古籍版本学家:卢文弨、大昕、章学诚、黄丕烈、缪荃、叶德辉等。
第三章写本源流
1、简策制作的步骤:
(一)截竹制简
(二)杀青
(三)把零简编连成册
(四)缮写正文
2、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写本特点:
(一)晋至五代时期是文字载体和图书制作式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
(二)就写本容而言,可分全本、节本两个大类。
(三)就抄写者而言,除了学者自抄以外,主要依靠经生。
3、宋元抄书盛行的原因:
(一)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手工抄写图书。
(二)宋人重视书法,把抄书当做书法练习的重要手段。
(三)宋元把抄书当作学习的重要法,手抄一遍印象深,记得牢,事半功倍。
(四)宋元仍然有不少专业书工。
4、明代写本的特点:
(一)明抄容以“秘本”、“异本”、“善本”为主,而不像宋那样以常见书为主。
(二)明抄书法水准较高。
(三)明代出现影抄。
5、清代写本的特点:
(一)互通有无,借抄成风。
(二)所抄容以善本为主。
(三)清代抄本,有不少戏曲唱本、弹词小说面的容。
6、佛经写本主持抄写佛经的原因:
(一)因病写经,希望通过写经恢复健康。
(二)因亲人去世而写经,希望通过写经使亲人在“地狱”中不受折磨,并换取来世幸福。
(三)为停战而写经,希望通过写经,化干戈为玉帛。
(四)为普济众生而写经,希望通过写经,广积功德,换取众生幸福。
7、晋代民间抄书:洪、纪瞻、汪等。
8、南北朝民间抄书:宋准之、南齐驎士、梁臧逢世、袁峻、筠、灼、裴汉等。
9、唐代民间抄书:袭誉、大亮、柳仲郢、杜兼、杜牧、彩鸾等。
10、五代抄书代表:邠、査文徽、文谷、景绝、熙载、遨等。
第四章唐五代刻书
1、唐朝刻书特点:
(一)就地区而言,刻书最多,、等地次之。长安和作为北的通都大邑和佛教活动中心,也可了一些书。刻书最多的原因:(1)交通闭塞,一是社会安定,免受兵火之灾,给刻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二是大小以来地输入图书的消极思想,迫使自己动手刻印图书。(2)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为刻书提供了大量资金和劳力。(3)盛产木材、纸等刻书必需品,为刻书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就刻书单位而言,坊刻最多,家刻次之。
(三)就容而言,佛经最多,历书、字书、韵书、占梦、相宅等民间常用杂书次之。
2、五代刻书特点:
(一)就地区而言,汴京、和三地刻书比较发达。
(二)就刻书单位而言,官刻和家刻发展很快。
(三)就容而言,在大量刻印宗教、杂书的同时,开始刻印经书、类书、诗文集等。
第五章宋代刻书
1、宋代刻书的特点:
(一)就刻书地区而言,汴京、、、、为宋代五大刻书中心。
(二)就刻书单位而言,官刻、家刻、坊刻三大系统鼎足而立。
(三)就刻书容而言,经史、医书、文集见多。
大量刻印经史著作的原因:
(1)封建统治者需要大量刻印经史著作,向人们灌输封建思想,从而巩固封建统治。
(2)经史著作,尤其是经书有用大量读者。
大量刻印医书的原因:
(1)宋代皇帝重视医学。
(2)宋代医学出现不少总结性的成就。
(3)医书的读者面广,千家万户不可缺少。
大量刻印文集的原因:
(1)宋代的印刷能力大大提高,除了刻印经史著作和实用图书之外,完全有能力刻印诗文著作。
(2)文集拥有大量读者。
(三)就刻本形式而言,有下列特点:
(1)前期多四单边,后期左右双边占绝大多数。
(2)书口,以白口为多。
(3)征文多接在序文、目录之后。
(4)均写刻本,欧、颜、柳三体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5)多有题识、牌记和刻工姓名。
(6)皮纸、竹纸多。
(7)讳字多。
(8)蝴蝶装多。
2、宋代家刻名家:熹、必大、陆游、廖莹中
3、宋代坊刻代表:临安起、建安余氏。
4、宋代官刻:国子监刻书、公使库刻书。
5、宋代抄书家:行简、司马光、恕、大防、陆游、凤仪、常、明诚、叶梦得、振、黄仲元等。
第六章辽、西夏、金、元刻书
1、西夏刻书特点:
(一)数量众多
(二)容丰富
(三)在古籍出版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西夏刻书事业发达的原因:
(一)与宋辽金的影响密切相关。
(二)因为对图书(包括佛经)的大量需求和各种物质条件、技术条件的成熟。
2、平水成为金国刻书中心的理由:
(一)地理位置优越,有一个安定的环境。
(二)所在的河东广大地区,雕版印刷历史悠久。
(三)所在的河东地区盛产纸、墨和梨、枣等木材,为刻书奠定了物质基础。
(四)平水为晋东南重镇,经济繁荣,为刻书提供了雄厚的资金。
(五)平水文化基础较好。
3、书院刻书的条件:
(一)书院拥有大量藏书,其中多有善本。
(二)书院有用大量学田,这是书院经费(包括刻书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山长学术水准较高,精于校勘,从根本上保证了刻书的质量。
(四)众多的书院生徒,为书院刻书提供了销售市场。
4、元代刻书特点:
(一)就刻书地区而言,大都、平水、、建阳为元代四大刻书中心。
(二)就刻书单位而言,元代学校刻书比较发达。
(三)就刻书容而言,农书较多。
(四)就刻本形式而言,早期多左右双边,晚期多四双边。体字多,简体字多,讳字极少。
5、元代坊刻名家:叶日增广勤书堂、宗文堂、建阳余氏、氏积诚堂、绵文日新堂等。主要分布在平水、建宁等地。
6、元代家刻名家:枢、顾瑛、岳浚、璋、贞等。
7、元代抄书名家:庄肃、衡、克敬、梦龙等。
第七章明代刻书
1、经厂刻书的有利条件:
(一)明代最高统治者把刻书当作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
(二)明代民间棵树发达,为官利用这种先进技术提供了便。
(三)廷拥有雄厚的财力,为经厂刻书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明代南监刻书众多的原因:
(一)国子监作为全国最高学府,人才荟萃,为刻书提供了雄厚的学术实力。
(二)国子监的大量藏书,不仅为刻书提供了底本,而且为校勘提供了佐证。
(三)多面的经济来源,为南监刻书提供了资金。
3、书帕本的特点:
(一)乱题书名。
(二)著者不明
(三)体例参差
(四)东拼西凑
(五)校勘不精
(六)刊刻拙劣
4、明代刻书的特点:
(一)就刻书地区而言,星罗棋布,遍地开花。
(二)就刻书数量而言,远轶前代。
(三)就刻书容而言,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四)就印刷技术而言,巧夺天工,炉火纯青。
其表现在:(1)活字印刷的普及。(2)套版印刷广泛应用。(3)插图本的大量出现。(4)饾版、拱花的发明。
明刻本的缺点表现在:
(一)校勘不精,脱漏甚多。
(二)随意窜改古书。
(三)多序。
(四)作伪较多,作为手段千奇百怪。
5、明代著名家刻代表人物:毛晋、瀚、承爵、习、宗、顾起经、郭勋、钦、闻人铨等。
6、明代坊刻:集中在建阳、、金陵、新安、、北京等地。
7、明代官刻:经厂刻书、国子监刻书、藩府刻书。
8、明代抄书家:道明、叶盛、循吉、陆深、嵩、谷等。
第八章清代刻书
1、清代著名家刻代表人物:亮工、鲍廷博、海鹏、黄丕烈、金山氏、崇曜、缪荃、先谦、叶德辉、罗振玉。
2、清代刻书特点:
(一)就刻书时间而言,前期比较发达,康雍乾三朝可数最多。
(二)就刻书地点而言,和明代一样,分布地区较广,通都大邑,无不刻书。
(三)就刻书容而言,丛书较多。
(四)就刻书形式而言,左右双边多,白口多。
3、官书局刻书:一些著名的书局:金陵书局、书局、崇文书局、广雅书局。
4、清代民间写本:顾炎武、曾、承泽、黄宗羲、寅、彝尊、蒲松龄、溶、黄丕烈、亮工、梁同书等。
第十章插图本、拓本及其他
1、印优缺点:
优点:省工,出书速度快,能报持古书的本来面目。
缺点:袖珍本迎头小子不易阅读,为赚随意标新立异,混乱不堪。
2、印本容:
(1)常用古籍。(2)通俗小说和唱本。(3)地图和画刊。(4)报刊、时务和西学之书。
第十一章根据容鉴定版本
1、卷次的命名:
(一)二卷本:上下、外、前后
(二)三卷本:上中下
(三)四卷本:甲乙丙丁、春夏秋冬、元亨利贞。
(四)五卷本:甲乙丙丁戊、宫商角徵羽、仁义礼智信、乾元亨利贞、端的上天梯
(五)六卷本:礼乐射御书数
(六)七卷本:侯将相有种乎、九重春色醉仙桃
(七)八卷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黄绢幼妇外齑臼、金丝竹匏土革木、乾坤离坎兑震巽艮
(八)十卷本: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或天干
(九)十二卷本:地支、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其他二十八星宿、千字文二十卷有用“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2、卷数增减的原因:
(一)容有所增加(二)容有所亡佚(三)刻书者的任意分合(四)计算法一(五)一书原无定本(六)计算有误
第十二章根据形式鉴定版本
1、书名页类型:
(一)只有书名。
(二)除了书名之外,还有刻书者(或藏版者)。
(三)除了书名、刻书者(藏版者)之外,还有刻书时间。
(四)除了书名之外,还有广告式的文字或插图。
2、序的种类:
就序的作者而言:自序、他序
就序的容围而言:总序、篇序(或类序)
就写序的时间先后而言:原刻序、重刻序。
5、序的容:
(一)解释书名,交代卷数。
(二)介绍作者生平及写作经过。
(三)介绍学术源流,评论得失。
(四)介绍刊刻情况。
6、书名冠词的种类:
(一)反映容情况的冠词。如反映容编排(新编、分类),反映插图情况(绣像、绘图、全图),反映容类别,反映容朝代。
(二)反映著者及著作式的冠词。如反映著者,反映著者时代,反映著者籍贯,反映著者官职,反映评注批校者,反映皇帝参与著述(御定、钦定、御纂)。
(三)反映版本情况的冠词。如反映刊刻年代(元刊),反映刊刻者(三桂堂振华刊本、太平路新刊),反映版次(新刻、重刊),反映底本(旧时真本)
(四)综合性冠词。如重刻京本通俗演义按鉴三国志传
6、避讳的种类:
(一)忌讳:回避不吉利的字眼或音节
(二)憎讳:由于憎恶其人其物而避之
(三)敬讳:分国讳和家讳。
7、避讳的法:
(一)改字法:即用同音字或同义字代替讳字。如史记中改谈为同、后汉书中改泰为太。
(二)空字法:即碰到讳字,用“某”或“上讳”等字代替,或用符号“□”表示。
(三)缺字法:即省去讳字的最后一笔不写。如世、民、玄、烨。
常见讳字举例:
宋讳:匡—正玄—元殷—高恒—常
明讳:洛—雒校—较、挍检—简
清讳:玄—元烨—煜、烨(缺最后一笔)胤—允禛—正、祯弘—宏历--历
8、牌记的表现形式:
(一)就字体而言:篆、隶、草、楷、行
(二)就字数而言,有详有略,详者长达数百字,略者短至数字。
(三)就形状而言,有长形、正形、亚字形、鼎形、钟形、爵形、碑形、幡形。
9、行款举例:
如十行、行十七字,十一行、行十九字,八行、行十七字等……
10、字体:
(一)依汉字演变的先后次序分类,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
(二)依书法流派分类,有欧体、颜体、柳体、体等。
(三)依字体大小分类,有大字、小子等。
(四)依笔画繁简分类,有繁体、简体等。
11、装订形式:经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12、纸种类:
(一)以时代而言,有宋纸、元纸、明纸、清纸等;
(二)以原料而言,有麻纸、树皮纸、竹纸、草纸等;
(三)以产地而言,有宣纸、开化纸、麻沙纸等;
(四)以形态分,有硬黄、罗纹、玉版宣等。
各朝代主要用纸(供参考):
南北朝----麻纸隋代----麻纸、开始用树皮纸唐代----麻纸和少量的树皮纸
宋元----树皮纸、竹纸明代----树皮纸清代----竹纸
13、藏书印的种类:
(一)就藏书印的形状而言:有印、套印、亚字印、六面印、狮印、瓦印、钟印、鼻印、印、葫芦印、琵琶印、鼎印、瓶印等,以印。
(二)就藏书印的文字而言:有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以小篆为主。
(三)就印文的颜色而言,有、墨、蓝、青绿等,但以色为主。
(四)就藏书印文字的容而言可分:
(1)反映藏书家的有关情况的“名号印”。
(2)反映鉴赏校读情况的“鉴赏印”。
(3)反映藏书家的志趣的“志趣印”
14、藏书印的价值:
(1)藏书印同其他印章一样,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它们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篆刻水准,是研究篆刻史的重要资料。
(2)藏书印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甚或可以补充史书的不足。
(3)藏书印是鉴定版本的依据之一。
15、常用室名:室、庵、亭、轩、堂、馆、斋、园、阁、楼、庐、山房、书屋、草堂、书舍、精舍、山庄。
室名分类:
(一)以所居之室命名:如桂坡馆、十竹斋等。
(二)以所寓之志命名:如本穴世界、后乐堂、贞素斋等。
(三)以所藏之书命名:如四当斋,借书园等。
(四)以所敬之人命名:如尊白堂、白堂等。
(五)以所宝之物命名:如古剑书屋、赐砚堂等。
(六)以难忘之事命名:如归来堂、三鱼堂。
(七)以学习法命名:如七录斋。
16、牌记的容:一是反映刻书情况,二是反映图书容情况。
17、牌记的作用:一是申明,二是广告宣传。
第十三章写本与活字本的鉴定
1、鉴定写本的步骤:
第一步,把写本和刻本区别开。刻本的特征:(1)字体比较规整(匠体字)(2)笔画的锋芒棱角比较明显,这与刀刻有关。(3)版面常有模糊残缺之处,间有断裂痕迹(4)卷末空白部分常常有大块墨迹。写本的是人工抄写的,最大特点是字迹流利生动。
第二步,弄清是谁家写本。从三个面考察:(1)书法(2)纸,一是有格无格之别;二是栏线颜色之别;三是题名不同(3)题跋
2、活字本的鉴定:(1)栏线连接(2)界行(3)版面长短(4)版面断裂(5)字行(6)字的大小和笔画粗细(7)字与字的关系(8)墨色
第十四章古籍版本作伪
1、古籍版本手段:书名作伪、著者作伪、卷数作伪、序言作伪、年号作伪、牌记作伪、藏章作伪、题跋作伪、纸作伪等。
第十五章利用有关图书鉴定版本
1、利用文史工具书鉴定版本:人名辞典、地名辞典、字典等,如《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中国人名大辞典》、《室名别号索引》、《通典》、《中国古籍版刻辞典》等。
2、利用古籍书目鉴定版本:《四库全书总目》、《贩书偶记》、《宋史?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天禄琳琅书目》等。
3、利用史料鉴定版本。
4、利用书影鉴定版本:《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钵山书影》、《嘉业堂善本书影》、《明代版本图录初编》、《中国版刻图录》、《清代版本图录》、《明代版刻图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录》、《中国图书馆古籍珍品图录》。
5、利用古籍版本学专著鉴定版本:《宋元本行格表》(江标)、《书林清话》(叶德辉)、《古籍版本浅说》(国庆)、《古籍版本鉴定纵谈》(隐儒等)、《古书版本常谈》、《版本通论》、《中国古籍印刷史》、《古籍版本学概论》、《中国印刷史》、《古书版本鉴定研究》、《图书版本学要略》、《版本目录学论丛》、《古籍版本鉴定》、《古代版印通论》、《打开金匮室之门——古籍善本》、《中国图书版本学》、《古籍印本鉴定概说》、《中国版本文化丛书》
第十六章考订一书的版本源流
1、考订一书版本源流的法:
查考成书原貌:
(一)查找传记资料。传记中一般都有生平著述的记载,这些记载是作者著书立说的原始资料,反映了成书时的本来面目。
(二)查找祖本文。祖本是一书的最早版本,编者在序言中往往叙述成书的经过。
(三)查找有关题跋。
(四)查找有关书目。
(五)查找进书表。官修之书修成之日进呈御览,进书表可见成书原貌。
查考同书异本的法:
(一)遍查各种官私书目。
(二)查考有关序跋。
(三)翻阅野史、笔记、文集等,全位地考察同书异本。
2、三性: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
古籍善本由于材质的特殊,也是文化的载体,成为历代统治者串改销毁的对象。东晋末年,豪门桓玄把持朝政。公元404年,废晋安帝,并下令以纸代简。简牍文书从此基本绝迹。纸不仅在民间流通,而且成为官文件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