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窑红釉,连乾隆帝都为之赞叹的名瓷!
“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带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咏郎窑红》
这首诗,是乾隆较为出彩的一首,尤其是后面四句,广为传诵。乾隆在诗中盛赞的“朱砂难以比拟,西方宝石也和它不一样,插花使得花黯然失色,比尽所有嘲笑画的虚空”的瓷器就是清朝康熙年间复烧成功的郎窑红。
郎窑红,是我国名贵的传统红釉之一,也是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其初创于明代,在清代时有较大发展。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比较繁荣,制瓷工艺达到我国历史高峰。凡是明代已有的品种不仅都能烧造,而且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因其始产于清朝督陶宫郎廷极所督烧的郎窑,故称“郎窑红”美人醉釉。又称粉红釉、孩儿脸釉、 豇豆红釉、桃花片釉等。
郎窑红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
郎窑红釉釉色似初凝牛血,红而鲜艳,晶莹光亮,器物内外有较大的龟裂纹理。朗窑红为我国名贵的传统红釉之一,是铜红釉中最鲜艳的一种。因其于十八世纪始产于清朝督陶宫郎廷极所督烧的郎窑,故称“郎窑红”美人醉釉。又称粉红釉、孩儿脸釉、 豇豆红釉、桃花片釉等,初创于明代,清代有很大发展。相传,明代有一皇帝正与贵妃饮酒作乐时,有人呈上一件景德镇刚创出的淡红色瓷器,其釉酷似贵纪醉酒后脸部泛出的红润肤色,皇帝触景生情,当即以“美人醉”命之。该釉色调淡雅,柔和悦目,给人以含蓄的美感。有“其明如镜、其润如玉、其赤如血”的特点。
由于乾隆皇帝酷爱艺术,在他的倡导下,郎红器比康熙更成熟和多有极精的产品问世。另有,乾隆时期郎红中的薄釉器,色如鸡血,称为“鸡血红”;釉层较厚,色彩深艳,犹如初凝的牛血,称为“牛血红”。郎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用1300℃高温烧成。由于对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因此当时有民谚说:“若要穷,烧郎红。”所以郎红器在当时就很昂贵。红釉之所以难烧,一是因为配方,二是因为它要用铜作为着色剂,而要让铜还原成鲜艳的红色需要1300度的高温,古代窑里很难达到这个温度,故成品量不多。再加上历经朝代更替、战争损毁,现存于世的已极为少有,一般在馆藏中供展览,或是在文物相关拍卖会上会出现其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