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起风湿病,最常听到的就是抗体,不管是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抗角蛋白抗体,还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抗双链DNA抗体,风湿病似乎和抗体总脱不开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说说最常见的抗体——抗核抗体(ANA),许多风湿病的诊断和它密不可分,称之为迈进风湿病的第一道门一点不为过。
由于细胞核是ANA靶抗原所在的最重要结构部位,因此传统意义上ANA是针对细胞核内成分的抗体[1]。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到目前ANA已是以真核细胞的各种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总称,迄今已发现20余种,一般统称为ANA谱。1、以检出该抗体的患者名字命名,如抗Sm抗体、抗Sa/Ro抗体等;
2、以相关疾病命名,如抗SS-A、抗SS-B抗体等;
3、以抗原所在部位命名,如抗核仁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
4、以抗原的化学名称分类命名,如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等。
在2014年第12届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国际研讨会上,形成了第一个ANA荧光模型国际共识[2],在这个共识中IIF-ANA荧光模型分为3类:细胞核荧光模型(14种)、细胞浆荧光模型(9种)和细胞有丝分裂荧光模型(5种)。为贴合临床,进一步根据荧光模型判读的难易程度分为必报荧光模型和选报应该模型。这也是临床医生拿到化验单上可以见到ANA后面跟随着均质型、斑点型等核型的由来。
图1 IIF-ANA荧光模型分类及命名[1]
ANA的产生与环境因素(紫外线、化学物质、病原体等)和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细菌及病毒感染还有许多药物均可诱导机体产生ANA。ANA主要存在于血液中,然而关节滑膜液、尿液等也可以检测出ANA。从临床来看,ANA不仅可见于风湿免疫病患者,也可见于其余疾病患者如慢性感染性疾病、肿瘤患者等。在健康人群(11.27%)中ANA也占有一定比例[3],且与年龄、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不过通常而言滴度较低。
在检测方面,ANA的检测方法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IIF)、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目前公认以Hep-2细胞为实验基质的IIF法是进行ANA检测的参考方法和首选方法。在结果判读方面,ANA滴度与疾病相关性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但滴度越高与自身免疫病相关性越大,但是不推荐使用ANA滴度变化反应自身免疫的活动性和疗效反应性[1],除某些特定ANA针对靶抗原抗体如抗ds-DNA抗体滴度可作为狼疮疾病活动性监测指标之一。目前研究表明ANA可见于某些自身免疫病的临床前期,可在患者出现症状前数年被检测到,因此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抗核抗体检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推荐ANA可用于高危人群健康体检筛查,如育龄期女性、自身免疫病患者直系亲属等。此外,ANA在判断自身免疫病的活动性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可先用IIF进行ANA检测,若结果阳性再进一步进行ANA针对靶抗原的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但当临床高度怀疑自身免疫病时,无论ANA总抗体结果如何均应该针对靶抗原进一步检测。
上面提到ANA阳性不仅仅见于风湿病,还可见于其余疾病,风湿免疫病中常见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药物相关狼疮、硬皮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在其余疾病中,常可见到ANA阳性的一大类是感染性疾病如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麻风病等[4],另一大类则是血液系统和肿瘤疾病如骨髓瘤、淋巴瘤等。
表格中为文献[5]报道ANA不同亚型阳性与肿瘤可能的联系,在被诊断患有/不患有自身免疫病但最终确诊不同类型肿瘤患者中检测出了不同种类的ANA,这提示我们在临床上尤其需警惕抗核抗体出现与肿瘤的相关性。有意思的是研究中发现患有自身免疫病的肿瘤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普通肿瘤患者。未来ANA随着研究深入,ANA可能成为肿瘤早期识别和预后评估的标记物。
表1 ANA阳性与自身免疫病及肿瘤之间的联系[5]
ANA阳性并不能确定是某种具体诊断,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ANA 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自身免疫性病可能。下列为ANA谱中常见特异性抗体及常见相关自身免疫病,可作为临床判断参考。
表2 抗核抗体常见特异性抗体相关靶抗原及相关自身免疫病[1]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对ANA有没有初步的了解了?下面划重点时间到了,文章最后,我们再次回顾2018年中国抗核抗体检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1]中的部分推荐意见吧!1、ANA是以真核细胞的各种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总称。
2、推荐临床上疑似自身免疫病患者,尤其有多器官受累的患者检测ANA。
3、目前公认以Hep-2细胞为实验基质的IIF法是进行ANA检测的参考方法和首选方法。
4、ANA可用于高危人群健康体检筛查,如育龄期女性、自身免疫病患者直系亲属等。
5、在临床上可先用IIF进行ANA检测,若结果阳性再进一步进行ANA针对靶抗原的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
6、不推荐使用ANA滴度变化反应自身免疫的活动性和疗效反应性。
参考文献:
[1]胡朝军,周仁芳,张蜀澜.抗核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41(04):275-280.[2]Chan EK, Damoiseaux J, Carballo OG, et al. Report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Standardized Nomenclature of Antinuclear Antibody HEp-2 Cell Patterns 2014-2015. Front Immunol. 2015 Aug 20;6:412.[3]胡朝军,陈华,王立,白伊娜,张蜀澜,宋宁,李丽君,李萍,邓垂文,史艳萍,李永哲.体检人群中自身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11):847-850.[4]Im JH, Chung MH, Park YK, Kwon HY, Baek JH, Lee SY, Lee JS. Antinuclear antibodie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Infect Dis (Lond). 2020 Mar;52(3):177-185.[5]Vlagea A, Falagan S, Gutiérrez-Gutiérrez G, et al. Antinuclear antibodies and cancer: A literature review. Crit Rev Oncol Hematol. 2018 Jul;127:42-49.本文首发:医学界风湿与肾病频道
本文作者:Cindy
本文审核:陈新鹏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