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分析中学生写作的关键点(一)
写作,最关键之处在哪里?
答曰:思想的呈现。
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思想与呈现。思想,主要表现为个性化的见解;呈现,主要是指逻辑结构与语言。
据此,来评判四篇文章,具体如下:
如飒风荡涤寰宇
这篇文章是针对“不是觉得自己高尚,只觉得一线医护人员紧缺,自己一辈子没当过逃兵。这一次也不能离开”这一句写作的。
本文用“如飒风荡涤寰宇”这一意象来涵盖语料的精神内涵,突显了医务人员高尚的精神品质,“飒风”“荡涤”两个词语表达出医务人员凌厉而行不可阻挡的精神面貌,而“寰宇”则表达了我们医务工作者的气度,坚决扫除病毒的决心。这个题目,是新颖而富有内涵的。
在这个题目之下,作者所呈现出来的表达思路是,针对这句话,分层阐释。这一思维的优点显而易见,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很具体,也自然构成了逻辑层次。
该文形成了以下的理解分层:
“不是觉得自己高尚”是谦虚的说明自己的义举,亦是坦诚承认自己的局限后的超越。
“自己一辈子没当过逃兵”是对自身信仰的坚守。
“这次也不能离开”,这是他对自我选择的坚守。
他们用三个“坚”——坚强、坚定、坚守拯救中国,让医护力量,让中国精神如飒风荡涤寰宇,洗清所有疫情下的恐惧与逃避。
从以上的意义分层构架可以清晰地看出行文的思路及意义内涵的理解深度。因此,这篇文章至少具备了这样的一些特点:
鲜明而富有逻辑地阐释了“感触最深”的基本内涵,结构层次清晰。
这是考场作文,当然,也是所有写作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特征。因此,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这种清晰表达的写作思维。
我们再来看,每个层次内的阐释,也就是文章的血肉,结构层次清晰仅是骨架,没有血肉的文章也只能像毛泽东所评的那样——上海的瘪三。
这篇小作文在内涵阐释上还是值得肯定的,比如第二段,对“亦是坦诚承认自己的局限后的超越”的阐释。
“不是觉得自己高尚”是谦虚的说明自己的义举,亦是坦诚承认自己的局限后的超越。接纳了自己对疫情的悲哀甚至对死亡的恐惧,承认了人生是波澜起伏的过程,最终还是在道德与价值观的支持下走向一线。他们早就知道自己内心的害怕,抑或是几分动摇,这是人生而具有的局限,但他们选择带着所有恐与慌前行,这是对局限的超越,当今社会高楼林立,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渺小感一直蔓延,但他们拒绝穿着莱卡的灵魂躲避拷问,他们有飒风荡涤寰宇的坚强。
这一段是对逆行者内在心理世界的揣摩,整个表达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句群,即,他们内心虽然害怕,但依然遵循了道德与价值观的精神要求。但这位同学的表述超越了那种简单直白化的表达,让语言具有了深度思考的特征,比如,承认局限后的超越,接纳了恐惧,道德与价值观的支持下,渺小感的蔓延等等,这些语言标志着写作者的思想认识具有了一定的高度。实质上,这样的深度思考并不是需要写作者特别用力,因为,这是形成了思维品质后的自然结果。只是,这段文字在逻辑层次上还稍有不足,因果关系放置,前后语意的衔接,还有待进一步推敲。比如,若改成下面的样子,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不是觉得自己高尚”是谦虚的说明自己的义举,亦是坦诚承认自己的局限后的超越。他们也许早就知道自己内心的害怕,抑或是几分动摇,这是人生而具有的局限,但他们选择带着所有恐与慌前行,他们接纳了自己对疫情的悲哀甚至对死亡的恐惧,承认了人生是波澜起伏的过程,最终还是在道德与价值观的支持下走向一线,这是对局限的超越。当今社会功利盛行,精神追求常常被物质利益绑架,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渺小感一直蔓延,使人的心灵干枯,意志薄弱,但他们拒绝穿着莱卡的灵魂躲避拷问,他们有飒风荡涤寰宇的坚强。
由此而提醒所有同学,在立起整篇作文的框架后,语段内部的表述也要特别注意。
使命——从短暂通往永恒的桥梁
先来梳理一下这篇作文的思路:
核心论点:使命是比个体生命更为重要的东西。
论证:
分论点1:使命是集体意志赋予个人的重大任务。
分论点2:逆行的力量来自于使命而非角色。
分论点3:完成使命的最好方式是让天赋与特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分论点4:面对当下这个飘浮的时代,使命是生命的意义和重量。
从论述框架上来看,这篇作文的“感触”点清晰明确,写作思维过程是沿着论证的思维方式展开的:什么是使命,阐释论题;否定角色论,立起使命论,为什么坚持使命论;完成使命的方式,解决怎么发挥使命价值的问题;最后是讲使命的价值意义。这是典型的论证思维。因此,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该生具有良好的阐释、论证的思维能力。
再看这篇文章的论述细节,这篇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应该是怎样论述清楚“使命——从短暂通往永恒的桥梁”这一命题。“短暂”是什么,“永恒”如何理解,从“短暂到永恒”是一个怎样的逻辑过程。我们来看作者的思维过程:
有人认为,人只要有角色意识,社会就能正常运转,所以使命无价值。还有人痛呼这是一个没有使命的时代。的确,当人们各司其职,社会就能像一台精密仪器运转。但是,社会进步,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大多是由有使命感的人完成的。这部分人在每个时代都只占少数。角色像底座,使命像底座上的尖顶。我相信,疾病前的逆行者们逆行的力量更多来自使命感而非角色意识。使命于人类整体的价值在于推动社会进步,于个体的价值在于对死亡的恐惧以及成就感等现世幸福。人能够顺从地接受使命,本质上讲是一种对死亡的不可抗力,个体会恐惧、不甘。通过使命,个体能将短暂的生命融入近乎永恒的集体生命。因此,个体能大大缓解对死亡的恐惧。
我们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该同学努力地想把“使命——从短暂通往永恒的桥梁”的逻辑关系辨析清楚,虽然表述中出现了语病。这种明确的表达指向是十分可贵的,这证明该同学的思维是清晰的,知道该往哪儿思考,这也是我们判断一个写作者基本素养的标准之一。
这段文字的不足在哪里呢?
核心点的重量不足,或者说思考的深度还不够。
比如,“底座”和“尖顶”的比喻内涵并不清晰,“底座”是角色,“尖顶”是使命;也就是说,角色这一坚实的底座支撑了使命的高度和特征,而无法证明,使命之“尖顶”对底座的价值。当然,写作者的目的是证明使命比角色更高更重要,但是,所用喻体并不恰当。再者,“通过使命,个体能将短暂的生命融入近乎永恒的集体生命”之前的论述并没阐释清晰这一道理,非常生硬。这是美中不足了。
附写作要求及例文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向逆行者致敬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26日 01版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
有一群人,他们却坚定地踏上了离家的路。面对疫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选择逆行,驰援武汉
有人说:“不是觉得自己高尚,只觉得一线医护人员紧缺,自己一辈子没当过逃兵。这一次也不能离开。”
有人说:“我是一个有25年工作经历和15年党龄的党员,如有需要,我申请加入医院的各项新型肺炎治疗活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有人说:“越是危险时,医务人员越是冲在最前面。并不是不怕疾病,而是义不容辞,必须迎难而上。”
你对以上三种说法中的哪一个最有感触,你请给校刊的“人生短评”栏目写篇短评,谈谈你的认识。
例文1
如飒风荡涤寰宇
高二(4)班 陈伊雅
读完第一种说法,让我直观感觉到在新冠带来的黑暗中,人们正视自己的局限,但不似饴糖软绵绵,当如飒风荡涤寰宇,有澄澈飞扬的气场深藏其中。
“不是觉得自己高尚”是谦虚的说明自己的义举,亦是坦诚承认自己的局限后的超越。接纳了自己对疫情的悲哀甚至对死亡的恐惧,承认了人生是波澜起伏的过程,最终还是在道德与价值观的支持下走向一线。他们早就知道自己内心的害怕,抑或是几分动摇,这是人生而具有的局限,但他们选择带着所有恐与慌前行,这是对局限的超越,当今社会高楼林立,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渺小感一直蔓延,但他们拒绝穿着莱卡的灵魂躲避拷问,他们有飒风荡涤寰宇的坚强。
“自己一辈子没当过逃兵”是对自身信仰的坚守。多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并存是当今世界的特点。在这种大势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护自身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想说信仰是人体一种极为重要的支持系统。他是心理的维生素,是对生命理解的深化剂。人们因信仰,拒绝因恐惧而逃避,拒绝因无知而茫然。人们对生命,对信仰的理解不再片面而肤浅,因此他们不愿做逃兵,不会做逃兵,他们“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是飒风荡涤宇宙的的坚定。
“这次也不能离开”,这是他对自我选择的坚守。选择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必须决然地舍弃很多东西。而这样一批人从未对自己的选择后悔,“不做逃兵”是他们一生需恪守的准则,因此,他们在这个黑夜里,毅然逆行。做满天星辰,点亮黎明前的黑暗,做朵朵红莲,在血色金光中绽放。这是医护人员的选择,这是中华儿女的坚守。选择逆行,选择风雨,因为他们是中国人,因为中国的天空上有乌云。这是飒风荡涤寰宇的坚守。
他们用三个“坚”——坚强、坚定、坚守拯救中国,让医护力量,让中国精神如飒风荡涤寰宇,洗清所有疫情下的恐惧与逃避。
他们不作逃兵,他们用对局限的超越,对信仰的坚定,对选择的坚守保护我们,值得中华儿女学习。
最后,想留一句话描述这些逆行者:“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例文2
使命——从短暂通往永恒的桥梁
高二(4)班 谭欣
在新冠疫情中,有一位逆行者这样说道:“越是危险时,医务人员越是冲在最前面。并不是不害怕疾病,而是义不容辞,必须迎难而上。”逆行者的话深刻阐释了使命的重要性:使命是比个体生命更为重要的东西。
使命是集体意志赋予个人的重大任务。也就是说,个体使命是服务于集体的。没有“以小服大,以下服上”的关系,就不称为使命。任务没有崇高价值亦不称为使命。医生的使命是什么?不是赚钱升职的“小我”,不是救死扶伤的“角色”,而是战胜死亡的“终极目标”,是爱人的“内核”。
有人认为,人只要有角色意识,社会就能正常运转,所以使命无价值。还有人痛呼这是一个没有使命的时代。的确,当人们各司其职,社会就能像一台精密仪器运转。但是,社会进步,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大多是由有使命感的人完成的。这部分人在每个时代都只占少数。角色像底座,使命像底座上的尖顶。我相信,疾病前的逆行者们逆行的力量更多来自使命感而非角色意识。使命于人类整体的价值在于推动社会进步,于个体的价值在于对死亡的恐惧以及成就感等现世幸福。人能够顺从地接受使命,本质上讲是一种对死亡的不可抗力,个体会恐惧、不甘。通过使命,个体能将短暂的生命融入近乎永恒的集体生命。因此,个体能大大缓解对死亡的恐惧。
赫尔曼·黑塞在《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中说道:“我的目标就是到能最好地造福世人的位置上去,找一片最能发挥自己特长和天赋的土壤,找一块尽量大的用武之地。”这是发挥使命的最好方式。将自己的天赋和特长发挥到极致,占用的资源不多也不少,并不用贪婪造成资源浪费,深入地耕耘,最后能够最好地造福世人。
使命是从短暂通往未来永恒的桥梁。在凡尔赛文学盛行、内卷现象严重,人们都在努力寻求价值而不得的漂浮时代,使命或许是生命所渴望的意义和重量。逆行者们无需向外寻求价值,使命已给予他们无限的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