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博物馆,一定要注意这7点!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走进博物馆。
逛博物馆,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近日,有游客在参观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时,看到一名男子躺在馆内一块玉石上,并拍下照片私信三星堆博物馆官方微博。随后,三星堆博物馆官方微博将该男子的行为发出来,提醒游客要注意文明观展。
据馆方工作人员了解,男子所躺的物体不是文物,而是从鸭子河里打捞出来的一个有切割痕迹的玉石,把这个玉石表面铺了一层漆后,放在玉石馆内做辅助的展示。“这个展品所要体现的是当地存在加工玉石的情况,观众可以触摸切割的痕迹,亲自感受一下。但是躺在上面的这种行为是不允许的,当时有工作人员在旁边告诉男子不可以这样做,但他无动于衷。”
有游客建议,针对不文明的参观行为,博物馆可以通过罚款等方式对行为者进行惩戒。三星堆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购买博物馆门票不需要实名制,若未来实行实名制购票,可能会采取将不文明参观者列入黑名单的措施,“但是在罚款方面,数额不好量化。别的馆也很少有这种先例,所以目前还是以工作人员劝阻为主,维护好现场的秩序”。
那么,在逛博物馆时候,对于观众来讲,应该注意些什么?
拍照
古迹名胜、世界级大馆或新展览,往往人山人海,大多数人前往拍照,是为了晒朋友圈,还有文博爱好者拍照是编辑资料。
▲巴黎卢浮宫,《蒙娜丽莎》画作前挤满了拍照的旅客。图/wynterr
但是,在博物馆拍照那些事你了解吗?
大部分博物馆的公开展品,在不用闪光灯、三角架、自拍杆的情况下是可以拍照的。
▲图:文博圈
一般国际间的交流展览或文物等级比较高的展览都会禁止拍照,所以这种情况下,拿眼睛或纸笔纪录是最佳选择。
大多数情况下,是禁止用闪光灯,有些人觉得开一次闪光灯没什么大不了。我就经常能遇到,拿手机拍照也用闪光灯,但实际上,一些娇贵的文物可经不起谁都来“闪”一下。因为每一件艺术品都面临着“光漂白”的威胁。
禁止使用闪光灯是对艺术品在物质层面上的保护,而禁止使用三脚架则是对艺术品知识产权的保护。
博物馆对馆藏品拥有著作权,理论上讲用三脚架拍摄可以达到出版印刷或制作艺术衍生品的需求,所以,在国内,一般博物馆是禁止携带三角架入馆的,一定一定要记住!
建议:参考博物馆参观须知。
故宫博物院规定:“按照国际惯例,在展厅请勿使用闪光灯和三脚架拍照。在故宫与其他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展览以及特色商品店,因有版权协议,不允许观众拍照展品,请注意警示标志,服从展厅工作人员的管理。”
大英博物馆规定:“在大部分展厅里,允许使用手持设备进行用于私人用途的摄影及摄像,并可使用闪光灯。在本馆内,各场地禁止使用三脚支架或其他支架设备。”
卢浮宫规定:“永久陈列馆内,允许参观者进行仅限于私人用途的照相或摄像活动。在照相或摄影过程中,严禁闪光灯或其他带有照明闪光的设备,严禁使用照相机或摄像机的固定脚架。德农馆的一楼各展厅内(包括蒙娜丽莎厅、米洛的维纳斯厅、阿波罗廊等)严禁照相或摄像。”
摸展品、投币
博物馆内大多数展品都有一定的保护措施,比如玻璃罩,隔离带,但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全开放式展示。
这就引起观者的好奇心——不由自主想去摸一下,虽然很多纤纤玉手看起来很干净,但手上的油脂和水气对千百年的文物来说会是致命伤。
▲在柏林Altes博物馆,一位访客用手托着一尊半身像的脸
国外,曾对此事做过访问,一些人声称“摸展品”做是为了确保这些是真实的。另一些人则认为,在博物馆的一些展厅并没有设置玻璃橱柜,这就意味着它们是可以被触摸的。还有一些观众认为有些展品看起来十分坚硬,触摸不会导致损坏。
还真是奇葩到处有,不缺你一个。
有的人还认为摸文物能带来好运,把文物生硬摸出“包浆”。
2017年初就有网友爆料,陕西铜川药王山花钱就买个红带子,就能去摸文物“图个吉利”。
2017年底,在鲁美大连校区举办的“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第八届暨2017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展览现场,四名女孩将雕塑中的填充物拽出,“面对制止像没听见一样。”
小编不禁要问,谁家的孩子赶快领走!!!
▲2017年12月3日,“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第八届暨2017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四个女孩不顾劝阻破坏雕塑。(半岛晨报 图)
如果参观时,遇到一个比脸还大的提示牌的时候,强烈建议,请尊重博物馆相关规定!争取做新时代的好青年!
▲图:凤凰资讯
除了摸文物,还有一种就是对文物投币,一部分参观者认为,这些文物都是老祖宗留下的,许愿撒钱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所以即使明文规定“禁止投币”,但仍有观众向文物扔钱祈福许愿,此类行为屡禁难止。
建议:如果是儿童,最好在家长或老师的看护下进行参观,参观时把博物馆提示牌认真阅读并讲述给儿童,要求其遵守相关规定,以身作则,使其形成一个良好的参观习惯。如果是成年人,直接上博物馆黑名单。
Ps:故意破坏展品在任何一个博物馆(包括带互动科技类的展馆)都是坚!决!不!允!许!的!
伴随着实名制购票政策的实施,故宫建立了黑名单制度。被列入了黑名单的人或将被禁止在两年或三年内入宫。
PPs:关于向文物投币现象,博物馆可在展览大厅设置爱心捐助箱,把这些钱用于公益事业。
北京十三陵制定了《游客投币管理规定》,游客所投钱币不得用于景区人员的工资、奖金,但可用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不被列入国家文保修缮的小的文物保护修缮项目。
休息
很多博物馆的展示面积都比较大,有的甚至一两天都看不完,参观期间,你感觉到累了,正确的姿势是这样的。
▲中国国家博物馆休息区 图:文博圈
▲图片作者:Matt Biddulph
但是,不管你有多累,也不能坐在展品上。
▲图:钱江晚报
躺在休息椅上或把鞋子脱掉释放双脚也不合适。
姿势很销魂啊~
▲图:北晚新视觉网
建议:一般博物馆都会有专门设置的休息区,有的茶歇区还有一些点心和热水供应,休息的时候适当补充能量,一举两得。
▲上海博物馆茶歇区 图:文博圈
宠物
博物馆一般都是不允许带宠物进展区,且不说有些宠物受惊会叫个不停,有时甚至咬人,还有万一它要便便怎么办?
▲图:网友@小猪的拉面
▲故宫猫 图:故宫微博
▲观复猫 图:观复微博
建议:如果真的很喜欢吸猫撸狗, 可以参观一些的宠物博物馆,或去带庭院式博物馆的户外去撩,比如看看故宫猫、观复猫。至于自家的宝贝还在留在家里的好。
炫技
大多数参观博物馆的人是一些爱好者,而一个人知识储备再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还有一些朋友喜欢在博物馆里向随行者大谈历史、艺术,完全不顾身边人的感受。
好吧,遇到一般人也就隐忍了,可在遇到相对专业人员面前“演义”展品的来龙去脉,有没有顾及他们的感受。
当然,有些博物馆的说明牌比较简洁,只说明展品的名字的朝代,再也没有其他信息,而且大量生僻字也没有拼音,就给了很多人任意发挥的空间。
建议:在参观的时候,尽量不要大声喧华,也不要向其他人“兜售”文史知识,这可能会造成误导。条件允许还是请专业的讲解员讲解靠谱,大部分博物馆设有固定时间免费讲解服务,可以现场咨询服务。
为什么
▲图:文博圈
现场找讲解员讲解是很多博物馆爱好者的选择,讲解员最大的好处是信息量更大、讲解词更生动,而且能现场交流(此处提示,请不要叫讲解员“导游”或“服务员”),但是,一场讲解下来“十万个为什么”也是挺让人无奈的。
很多讲解员,几乎经常被问同样的问题,例如,在一幅名画面前,所有人都会问“这是谁画的?”“这个值多少钱?”“这个是真的,还是假的?”......呃......
▲图:成都博物馆微信号
还有一些自诩为专家的观者,会不断问一些刁钻的问题,如果讲解员表达的稍有不适,立马指出,发表长篇大论,在你面前显示满满的优越感,请问有没有考虑过讲解员的感受?
你一路保持倾听,会获取更多的信息。
建议:参观的时候,先听讲解员的讲解。如果有什么不解,可以先纪录下来,参观结束后沟通或适当查一些资料。
理解
有人计算,一个展厅的工作人员一天下来在展厅最多可以走十多公里。除了本身的工作职责外,他们还会为观众服务提供更多的咨询服务,所以,尽量体谅他们的工作。
▲图:文博圈
▲图:文博圈
尤其是遇到节假日、大型展览或搞活动,每个人的工作量都相应会增加,再遇到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更是不得有一丝懈怠,所以,每一位参观者都应该尊重工作人员的辛劳付出。
从安防技防到清洁打扫,从服务台到巡馆员,从策展人到讲解员,从文物修复保护到数据化管理,从社教辅教到运营管理,从内勤到外联......
每次看着国家博物馆的地板,我都有个疑惑,每天人均2万左右的客流,保持如此的净度,需要打扫多少遍?
▲图:文博圈
建议:给他们一个微笑,就是最好的鼓励。
让更多的走进博物馆成为当今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那么,就需要馆方和参观者双方共同配合,创造一个舒适的观展环境,让每一个人都愉快的进来,满意的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