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学切脉论证之浮脉!

一脉一形,各有主病,数脉相兼,则见诸证。总结前文下切脉论证。浮脉主表,里必不足,有力风热,无力血弱:浮脉属阳故主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而有力者则为风热,浮而无力者是血虚也。

1、浮迟风虚:浮迟属阴,一息三至,浮迟兼见,风虚之候也。

2、浮数风热:数脉属阳,一息六至,浮数兼见,风热之候也。

3、浮紧风寒:紧脉如绳,左右弹指,浮紧兼见,风寒之候也。

4、浮缓风湿:缓脉去来,少快于迟,浮缓兼见,风湿之候也。

5、浮虚伤暑:举之迟大,按之无力,浮虚兼见,伤暑之候也。

6、浮芤失血:中空外实,状似慈葱,浮芤兼见,失血之候也。

7、浮洪虚热:洪脉来时,满指滔滔,浮洪兼见,虚热之候也。

8、浮微劳极:微脉软细,按之欲绝,浮微兼见,劳极之候也。

9、浮濡阴虚:浮而柔细,如绵在水,浮濡兼见,阴虚之候也。

10、浮散虚剧:有表无里,涣漫不收,浮散兼见,虚极之候也。

11、浮弦痰食:端直以长,状若筝弦,浮弦兼见,痰食之候也。

12、浮滑痰热:往来流利,漉漉欲脱,浮滑兼见,痰热之候也。

(0)

相关推荐

  • <脉诊> 浮脉

    浮脉是比较基础的脉,是描述脉出现的位置.我们被把脉时候,能感受但中医师手指不同的力度,轻轻的搭上去不怎么用力时为浮取,然后加大力度往下按时为中取.沉取.浮脉,<脉经>里描述到," ...

  • S中医脉学特点

    转载▼ 古典中医(汉代以前<内经>.<伤寒论>.<经难>.<神农本草经>为代表的系统中医体系.)作为一种朦胧状态的古代系统科学,它的所有理论,它的生理学 ...

  • 中医脉学金口诀与医中百误歌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 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 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 ...

  • S中医脉学总结~续集

    前文在续 书接上一回 话说,我们讲完脉学用药,接下说说讲座中生物钟的应用. 附带现场 生物钟疗法 生物钟疗法传统来说,叫子午流注.但是韦老发现他师父教他的子午流注太复杂了,而自己研究出了新理论:如果脉 ...

  • 老中医数家珍:中医脉学不传之秘,独步医林五步脉

    老中医数家珍:中医脉学不传之秘,独步医林五步脉

  • 中医脉学千古不传之秘:为什么28脉要用场景模拟的表达方式?

    老王开说关注2019-12-04 14:38 日钢特惠A100大号美工刀片18mm壁纸裁纸刀片工业用多用途多功能 庆祝公司上市一周年!价值1580元炒股神器,4月1日免费领! 广东面向上班族开放成人本 ...

  • 学脉必读,中医脉学口诀

    脉学七言诀 ■ 浮 脉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 ...

  • 古中医脉学“四字真言”版

    宋南康紫虚隐君崔嘉彦希范著 明蕲州月池子李言闻子郁删补 脉乃血派,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 其象法地,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 资始于肾,资生于胃:阳中之阴,本乎营卫. 营者阴血,卫者阳气 ...

  • 我的中医脉学之路连载六

    前几期我们谈了很多关于中医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同时也谈了中医的派别问题等等,现在我们来谈谈脉学,想将我如何学习脉学的历程书写出来,为初学者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同时给大家一个诊脉时的思路,共同思考脉学.传 ...

  • 我的中医脉学之路连载一

    我是一个地道的民间中医,没有进入中医学高等学府学习过,是民间中医我的师傅带我走入中医的大门,同时我也是一个推崇脉诊的民间草医,而不是将脉象仅仅视为中医诊断方法之一,尤其不甘心于把脉诊视作摆设的现象.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