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七律赏(9)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宣正殿。左门下省,右中书省。

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天门日射黄金榜斜阳照射宫门的金色匾额,

春殿晴曛赤羽旗馀晖映照殿旁的朱雀之旗。

宫草微微承委佩径草微微承受着垂下的佩带,

炉烟细细驻游丝炉烟细细如停驻不动的游丝。

云近蓬莱常好色浮云靠近皇宫常现祥瑞之色,

雪残鳷鹊亦多时馀雪久残殿阁即将另换新姿。

侍臣缓步归青琐身为侍臣缓步走回办公处,

退食从容出每迟下班归家从容而出总见迟。

壮志可酬意气昂。诗人获封左拾遗,虽只八品官而常在帝身旁,似在辅佐圣明,一时志得意满。下班所见,尽是壮丽(首联)、安宁(次联)、祥和(三联)。蓬莱、鳷鹊:均宫观之名。尾联所说上下班时从容缓步,更仿佛成了充满自信的宠臣,其实当时安史之乱尚未结束,大唐朝廷仍然面对深重的內忧外患,远未国泰民安。青琐:皇宫门窗上青色的连环花纹,指代门下省官署。

 

(0)

相关推荐

  • 《秋兴八首》(其五)的几点补充

    关于<秋兴八首>(其五)的两点补充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1." ...

  • D02杜甫五律《晚出左掖》读记

    杜甫五律<晚出左掖>读记 (小河西) 晚出左掖 昼刻传呼浅,春旗簇仗齐.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 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 本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杜甫五律& ...

  • 唐诗经典名篇赏析:《杜甫:春宿左省》

    作者: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释: 1.掖垣:因门下省.中书省地处左右两边,像人的两掖,门下省为左掖. 2.金钥 ...

  • 李旺岐硬笔草书唐诗三百首256杜甫《春宿左省》

    李旺岐硬笔草书唐诗三百首256杜甫《春宿左省》

  • 看图识唐诗(140)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天门日射黄金榜,斜阳照射宫门的金色匾额, 春殿晴曛赤羽旗.馀晖映照殿旁的朱雀之旗. 宫草微微承委佩,径草微微承受着垂下的佩带, 炉烟细细驻游丝.炉烟细细如停驻不动的游 ...

  • 杜诗七律赏(20)杜甫·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杜甫·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七月六日苦炎蒸,七月六日苦于炎热如蒸, 对食暂餐还不能.面对食物稍吃些也不能. 每愁夜中自足蝎,已常愁夜间所见都是蝎子, 况乃秋后转多蝇.更何况秋后反而更多苍蝇. 束带发狂欲大 ...

  • 杜诗七律赏(84)杜甫·返照

    杜甫·返照 楚王宫北正黄昏,楚王宫北白帝城西正值黄昏, 白帝城西过雨痕.这个夔州曾下过雨还留雨痕. 返照入江翻石壁,夕阳照到江面使石壁上日影频翻动, 归云拥树失山村.云雾遮蔽树林使原有的山村全隐身. ...

  • 杜诗七律赏(123)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一

    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一 高栋曾轩已自凉,高地多层的厅堂已经自然足够凉快, 秋风此日洒衣裳.这一天正好立秋还有秋风吹拂衣裳. 翛然欲下阴山雪,凉气如阴山的下雪可以要来就来, 不去非无汉署香. ...

  • 杜诗七律赏(122)杜甫·滟滪

    杜甫·滟滪 滟滪既没孤根深,滟滪堆被淹没孤根深植在水下, 西来水多愁太阴.西边来水增加江水浩荡人揪心. 江天漠漠鸟双去,江面上空一派迷蒙鸟儿双双飞走, 风雨时时龙一吟.风声雨声不时出现仿佛阵阵龙吟. ...

  • 杜诗七律赏(121)杜甫·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西汉以霍光为首的功臣画像麒麟阁 杜甫·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令弟尚为苍水使,你这好弟弟还担任过苍水使, 名家莫出杜陵人.有点名气的大都出自杜陵人. 比来相国兼安蜀,近来 ...

  • 杜诗七律赏(120)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

    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 春雨暗暗塞峡中,春雨迷迷蒙蒙布满了峡中, 早晚来自楚王宫.或早些或晚些来自楚王宫. 乱波纷披已打岸,江上乱波纷披拍打着江岸, 弱云狼藉不禁风.天空弱云零乱经不起刮风. 宠光蕙叶与 ...

  • 杜诗七律赏(119)杜甫·赤甲

                        夔门左侧为赤甲山,右侧为白盐山 杜甫·赤甲 卜居赤甲迁居新,最近新迁居又选择到了赤甲山居住, 两见巫山楚水春.去年抵夔州至今两见巫山楚水之春. 炙背可以献天子, ...

  • 杜诗七律赏(118)杜甫·即事

    杜甫·即事 暮春三月巫峡长,暮春三月也以巫峡最长, 皎皎行云浮日光.皎洁行云反射着太阳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忽然雷声阵阵送来千峰降雨, 花气浑如百和香.也使鲜花香气酷似百和之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黄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