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一十五首《江南曲》(李益)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六】

      江南曲

     【中唐·李益·乐府诗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拼音版

jià dé qú táng jiǎ,zhāo zhāo wù qiè qī。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zǎo zhī cháo yǒu xìn,jià yǔ nòng cháo ér。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作品介绍]

《江南曲》是唐代李益写的一首乐府诗。此诗以白描手法叙述了丈夫常年在外经商的妇人的闺怨之情。前两句用平淡、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一件可悲、可叹的事实,后两句突然从平地翻起波澜,以空际运转之笔,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这位少妇的怨情。全诗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展示了闺中少妇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内心活动,深刻地展示了这她的苦闷和怨恨心情。

[注释]

①江南曲:古代歌曲名。诗题《江南曲》原是乐府《相和歌》的曲名,为《江南弄》七曲之一。这是一首很有民歌色彩的拟乐府。
②瞿塘贾:在长江上游一带作买卖的商人。瞿(qú)塘:指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贾(gǔ):商人。
③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④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叫“潮信”。
⑤弄潮儿:潮水涨时戏水的人,或指潮水来时,乘船入江的人。

  [译文]

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
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

  [作者介绍]

李益(748—829)(一说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年)登进士第,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初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间。后官至礼部尚书。其诗音律和美,为当时乐工所传唱。长于七绝,以写边塞诗知名。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诗集》二卷。
赏析

壹/

在唐诗中,有不少闺怨诗。闺怨诗写的是闺中怨妇。怨妇怨的是与夫婿分离。这些与妻子别离的夫婿主要有两类人,一为征夫,一为商人。唐代经济繁荣,商业已很发达,丝绸之路正是在那时开辟的。除与中亚各国交易外,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商人从事长途贩卖活动。商人长年累月出外经商,致使他们的妻子独守空房,便生出许多怨望来。这就是反映商人妇思夫的闺怨诗的内容。此类闺怨诗正反映了当时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李益的这首《江南曲》就属于此类闺怨诗。

整体赏析

此诗用民歌体写作。因为是民歌体,所以身为文人的李益有意用民间的口语写作。整首诗明白如话,自始至终是一个商人妇自怨自艾,或是向人诉说的口吻。但是,整首诗明白如话,平易近人,那是指其语言而言,其内容却不平淡,而是平中有奇。
这首诗吸取了乐府民歌的长处,语言明白如话,却又耐人寻味。诗歌以白描的手法叙述了一位商人妇的心声。前二句从语言到内容都是平易的,朴实无华的。得瞿塘的商人,总是延误我的约期,表现了一种自然朴素,甚至显得没有半点斧凿痕迹的叙述口气。然而,后二句语言还是平易的,依然朴实无华;而内容却陡起波折,忽发奇想,忽出奇语:早知潮水有信,悔不嫁给弄潮儿。那凌波逐浪的弄潮健儿,该是随潮按时的来去,唯独自己远出经商的丈夫,却屡屡延误归期,让她多少次白白等待。“弄潮儿”至少会随着有信的潮水按时到来,不至于“朝朝误妾期”啊!她是仅仅取其如期而至这一点,并非对弄潮儿有特殊的好感,更非真的要嫁给弄潮儿。当然,丈夫自有丈夫的难处,她也未必真愿嫁给弄潮儿(在湖水中搏击、嬉戏的年轻人)。这一点她也未必不清楚,之所以发以出人意外的奇,出以始终未及的寄语,只是为了一吐长久的积怨,一泄所适匪人的悔恨。思之切,恨之深,思、恨到了极点,便可能忽发天真之想,忽出痴人之语。这是思妇在万般无奈中生发出来的奇想。“早知”二字写出她幽怨的深长,不由得自伤身世,悔不当初。“嫁与弄潮儿”,既是痴语,也是苦语,写出了思妇怨怅之极的心理状态,虽然是想入非非,却是发乎至情。这种基于爱怜的怨怅,源于相思的气活,尽显江南女子的娇嗔之态。
这首诗运笔自然,但内在的逻辑很严密。思妇由夫婿“朝朝”失信,而想到潮水“朝朝”有信,进而生发出所嫁非人的悔恨,细腻地展示了由盼生怨、由怨生悔的内心矛盾。全诗感情真率,具有浓郁的民歌气息。此诗平中有奇,一是整首诗以平易的语言表现奇崛的内容,二是以常语作为奇语。后二句是奇语,但又是常语,并未刻意雕琢,似乎率尔而言,脱口而出,却成为传诵千年的奇语名句。

名家点评

钟惺《唐诗归》:荒唐之想,写怨情却真切。
贺裳《载酒园诗话》:诗又有无理而妙者,如李益“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呵以理求乎?然自是妙语。
乔亿《大历诗略》:俚语不见身分,方是贾人妇口角,亦《子夜》、《读曲》之遗。
黄叔灿《唐诗笺注》:不知如何落想,得此急切情至语,乃知《郑风》“子不我思,岂无他人,”是怨怅之极词也。
李锳《诗法易简录》:极言夫婿之无情,借潮信作翻波,便有无限曲折。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潮来有信而郎去不归,喻巧而怨深。古乐府之借物见意者甚多,皆喻曲而有致,此诗其嗣响也。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此写商人妇之怨情也。商人好利,久客不归,其妇怨之也。人情当怨深时,有此想法,诗人为之道出。
陈邦炎:这一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内心活动过程,正合乎这位诗中人的心理状态,并不违反生活真实。
佚名

赏析

贰/

这是一首闺怨诗。在唐代,有两类以闺怨为题材的诗:思念远征的丈夫;嗔怨作为商人的丈夫。这是有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的。唐代疆土辽阔,边境不宁,大量将士被远征去戍守边疆;另外,唐代商业发达,出现了很多经商之人。这两类人的妻子难免要独守空闺,寂寞度日。所以,出现了很多反映这类问题的文学作品。

商人长年在外,行踪无定。独守空房的少妇寂寞孤独,极度苦闷中她竟突发奇想:潮水有信,因而悔不嫁给弄潮人。这既是无奈之语,也是情至之言,虽「荒唐之想」,却至情至理,正是少妇由盼生怨、由怨生悔的心理过程。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传出了一位商人妇的口吻和心声。诗的前两句“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所讲的是一件可悲、可叹的事实,所用的语言却平淡、朴实,没有作任何刻画和烘染。我们在欣赏诗歌时会发现,有的`诗句要借助于刻画和烘染,而有的诗句却正是以平实见长的。它们往往在平实中见情味,以平实打动读者。这是因为,其所写的事物本身就具有感染力量,其表现手段愈平实,愈能使读者看到事物的真相和原形,从而也更容易吸引读者。这两句就收到了这样的艺术效果。而且,就一首诗而言,在布局上要平、奇相配。诗人之所以在上半首中叙说力求平实,是为了与下半首中即将出现的奇想、奇语形成对照,取得平衡。

下半首“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两句,突然从平地翻起波澜,以空际运转之笔,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这位少妇的怨情。根据上半首的内容,如果平铺直叙写下去,也许应当让这位少妇抱怨夫婿的无信,诉说自身的苦闷;但读者万万意料不到,诗人竟然让这位少妇异想天开,忽然想到潮水有信,因而悔不嫁给弄潮之人。这就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更深刻地展示了这位少妇的苦闷心情。其实,潮有信,弄潮之人未必有信,宁愿“嫁与弄潮儿”,既是痴语、天真语,也是苦语、无奈语。这位少妇也不是真想改嫁,这里用了“早知”二字,只是在极度苦闷之中自伤身世,思前想后,悔不当初罢了。

这首诗的妙处正在其落想看似无理,看似荒唐,却真实、直率地表达了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的怨情,与其说它是无理、荒唐之想,不如说它是真切、情至之语。这里,因盼夫婿情切,而怨夫婿之不如“潮有信”;更因怨夫婿情极,而产生悔不当初“嫁与弄潮儿”的非非之想。这一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内心活动过程,正合乎这位诗中人的心理状态,并不违反生活真实。

唐代有些名诗人善于从民歌吸取营养,特别在他们所写的绝句中有不少风貌接近民歌的作品。这首诗就富有浓厚的民歌气息。它的诗题《江南曲》,本是一个乐府民歌的旧题,是《江南弄》七曲之一。诗人选择这一题目来写这样的内容,其有意模仿民歌,更是显而易见的。

佚名

赏析

叁/

这首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益所作,是著名的闺怨诗,文学史上经常提到。它以商人妇的口吻,写了一位女子翘首盼望夫婿,但未等到的怨恨。语句不事雕琢,脱口而出,直叙其事,直表其意,直抒其情。

本诗一开头就表达了对夫婿不能如约归来的闺思。“商人重利轻别离”,行踪不定,经常不回家,作为商人的妻子就够痛苦了。即使商人向妻子许诺了归期,但为了赚得更多的钱,也往往不能按期归来,妇人常常望穿秋水,无可奈何,痛苦上又加上痛苦。这两句诗既传愁,又述怨,情真意切,悱恻缠绵,深刻有力地抒发了妇人内心的忧愁和悲哀。刘采春的 《啰唝曲六首》 其三:“莫做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这里所写的情事,与前两句有相似之处,基本上没有用形容词和修饰语,而是敞肺腑于直陈,捧出一颗坦率的心。真情实感,通过朴实无华的言辞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方式看去似平比较简单,有怎样的情感,直接讲出来就行了,不用找什么“附着物”,但是它的难于掌握之处也恰在这里,直呼而出吸引读者。叠字“朝朝”也是一个强调,强调了“瞿塘贾”不是一朝一夕偶而失约,而是经常“误妾期”。丈夫离家经商去了,妻子自然盼望归期,但又不知何时能归,而抱着随时都可能回来的想法,等了又等,等来的只是惆怅和失望。“朝朝”这一叠字就把商人妻的怨情表现无遗了。这两句诗的头一句是客观叙述,用事实开启下文,第二句是在第一句的基础上萌动绾结的,既是客观事实,又重主观感受,愁怨尽在其中。

结句笔锋陡然一转,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妇人春闺独守,凄凉落寞,像山顶一棵孤树,海中一块独石,无依无靠,没有寄托,陷于冷寂迷惘的苦海深渊之中,默默咀嚼和忍受着无法排遣的不尽忧愁和痛苦,忧忿凄恻,怨恨深沉。因而才会冒出“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的念头。这两句是由现实所引起的,这种联想既有真实感,又富有浪漫气息。潮水的涨落是有规律的,所以有潮信的说法,妇人由“潮有信”推及朝夕与潮水周旋的篙师舵工,这些弄潮儿也该有信吧! 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就嫁给他们呢。这两句从平常中见出新奇,把这位商人妇独守空闺,想入非非的愁态写进了诗篇,情真意切,惟妙惟肖地传出了妇人天真烂漫的神态。“淑女自来多抱怨,娇妻从古便含酸”。商人妇“嫁与弄潮儿”的说法仅仅是一种说法,是对商人重利轻义的愤慨,是愁苦伤感的表现,也是一气之下所发出的哀怨,她并不一定会真的嫁给弄潮儿。从商人妇对潮水、弄潮儿细致入微的观察,也可看出妇人是“朝朝江口望”的,时时盼望夫君归来。

这首诗仅有四句,但在叙写中却陡起陡转,大开大阖,从现实到想象,纵横驰骋,具有立体感,而又以“嫁”为主线,使前后紧相钩连,反映了妇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本诗语言也干净利落,通俗自然。平淡的字眼,朴素的句子,袒露了直率的胸怀,使诗句充满了民间歌谣的情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佚名

赏析

肆/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江南曲》本是乐府旧题,属于《江南弄》七曲之一种,其内容多写江南水乡风俗和男女爱情之类。这首诗就是通过一位江南妇女爱情心理的动人描述而表现出其对无义丈夫的嗔怨、对无爱情婚姻的失悔和对真正爱情的热烈向往。

首句写这位妇女的现实婚姻状况。“瞿塘贾”,在瞿塘峡一带做生意的商人。“瞿塘”,即瞿塘峡,为长江三峡之一;“贾(gǔ)”,指商人。李白有诗云:“瞿塘饶商贾”(《江上寄巴东故人》),可见当时在瞿塘峡一带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甚多,因此这些人的生活态度、爱情心理等都必然引起社会关注。

次句承前写妇女深深的嗔怨。“妾”,古时妇女谦称。“期”,相约的期限。给一个在瞿塘峡一带经商的人做妻子本不为怪,可是这个生意人却一天又一天地无限延误着曾经对妻子许诺下的归期,这怎能不让妻子生气呢?诗歌在动词“误”前用副词“朝朝”修饰其“误”的程度,从而加强了这种怨愤情绪的强烈色彩。

三、四两句写这位妇女由怨愤商人丈夫转向自我失悔。“潮有信”,潮涨潮落有一定时间,就像一个人坚守信用一样。“弄潮儿(ní)”,在潮头搏浪击水的小伙子;“弄潮”,古时一种水上游戏。其实在这两句之间并不存在内在逻辑上的联系。潮“有信”不等于弄潮儿一定也“有信”,因此这位少妇既不可能嫁给守信用的潮头,也不会嫁给一个不明底细的弄潮儿。其所以出现这种悖乱心象,只能说明其失悔程度之深,“早知”二字就为我们传递了这一个中消息。但是她醒悟得毕竟晚了,在要求妇女“从一而终”的封建社会里,尽管她在爱情上有其执著的追求和热烈的向往,然而到头来还得附丽于这个商人,继续一天天地接受其不可能实现的“归期”承诺而空守闺房。这既是这位少妇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巧用第一人称,虚拟商人妻子口吻的内心倾诉视角,增加了诗歌内容的真实性和催人泪下的力量;而“潮来有信而郎去不归”(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其比喻的巧妙贴切,也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佚名

赏析

伍/

李益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

这首写商人妇怨恨丈夫误期不归的小诗,颇有乐府风味,而其构思奇妙,语简情挚却堪称闺怨诗中之上品。

诗以妇人口吻述说,嫁给了由长江入蜀经商的人,天天误了我盼望的日期。瞿塘,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巫山、奉节两县之间。她说早知道潮水有信的话,倒不如嫁给弄潮的青年。潮水定时涨落,很有规律,称为潮信。乘潮涨时于潮头表演泅水技艺的青年,称为弄潮儿。这位妇女主要在于不满丈夫的“误”,专注于“信”,居然说出了不如“嫁与弄潮儿”近乎痴傻的话。

贺裳《载酒园诗话》:“诗又有无理而妙者,如李益‘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可以理求乎?然自是妙语。”同时在《皱水轩词筌》中说:“唐李益诗‘嫁得瞿塘贾’云云,子野(按:指宋代词人张先)《一丛花》末句云:‘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皆无理而妙。”也就是钟惺《唐诗归》中所说:“荒唐之想,写怨情却真切。”荒唐语无理而妙,就是看上去不合常理的话,有些傻里傻气,却使人觉得奇妙可赏。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诗情愈痴愈妙。”(《随园诗话》卷六)又说:“诗不能作甘言,便作辣语、荒唐语,亦复可爱。”(《随园诗话》补遗卷十)无理而妙,妙就妙在痴言傻语不使人认为是胡言乱语,相反却有着耐人寻味的真情、深情。

诗中妇人的决绝语,也是怨恨愤激之意,符合人的心理规律。黄叔灿《唐诗笺注》云:“不知如何落想,得此急切情至语。乃知《郑风》‘子不我思,岂无他人’,是怨怅之极词也。”话讲到极端,实际就是指它的反面,怨极正是爱深的体现。

佚名

赏析

陆/

李益的诗以反映边塞生活的最为著名。但他的闺情诗也不乏名篇之作。《江南曲》就是其中较著名的一首。它平实、质朴,没有丝毫的渲染和烘托,但却以奇特的想像、巧妙的构思,赢得了历代读者的赞誉。

《江南曲》本是一个乐府民歌旧题,属《江南弄》七曲之一。诗人选用这一题目,以质朴的民歌体裁,反映了一位少妇对其丈夫的无限思念。读来饶有兴味,颇有意趣。

这是一首闺怨诗。在唐代,反映商人妇对其丈夫思念之情的怨情诗不在少数。这是因为,唐王朝建立以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随着商业的不断发达,从事经商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商人长年客居在外,这样,作为商人的妻子,不免要空守闺房,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自然,反映这类社会问题的怨情诗,也就大量出现了。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传出了一位商人妇的心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二句,平实、质朴,没有任何刻意雕琢,但却在平实中深刻地道出了一位妇人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瞿塘,地名。古有瞿塘关,以位于瞿塘峡而得名。瞿塘峡,为长江三峡之一。其间峡谷地段,山势险峻,江流湍急,素有天堑之称。贾(gu古),古指设肆售货之商人。朝朝,日复一日之意。这两句,诗人不是以华丽的词藻感染读者,而是以平实的真情打动读者。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本来,按照怨情诗的传统写法,总是应该选择一些代表怨情的事物来加以表现,或抱怨夫婿的无信;或诉说自己内心的孤寂与苦闷,等等,但诗人恰恰没有这样做,而是撇开习见的思念的一般写法,独辟蹊径,以奔腾不息的江河为背景,让思妇展开丰富的想像,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更深刻地表达了少妇的怨情。从诗的构思分析,思妇的奇特想像,近乎荒唐,但仔细玩味,这种荒唐的大胆想像却在情理之中。对于一个独守闺房的少妇来说,由盼夫婿之情,而生怨恨之心,最后产生悔不当初“嫁与弄潮儿”的痴想,是很自然的。这种由盼到怨,由怨而悔的心理活动,也是符合少妇的人物身分和心理状态的。其实,“嫁与弄潮儿”并不是思妇的本意,只是她在极度思念中的一种怨情罢了。这是思妇爱的曲折反映,是她内心世界的真实坦露。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在于诗人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将思妇的怨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的头两句,诗人以朴素自然见长。由嫁得瞿塘一商人作妻子,而朝朝日日不能相见之思,一般地表达了少妇对其丈夫的思念及怨情。语言平白、朴实,并无刻意雕琢,但却在平实中见真情,读来也很感人,这是诗人善于从民歌中吸取营养的结果。但后两句,诗人却以空际运转之笔,让思妇展开丰富的想像,以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表现手法,把思妇的怨情表达得恰如其分。思妇潮水有信而人无信,嫁与商人,不如嫁与弄潮儿的痴想、痴语,与思念夫婿的真情、痴情的和谐统一,在同类作品中还是不多见的。

佚名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