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六都三坊 | 小小祁门县 大大六都村
“小小祁门县,大大六都村”古桥,路亭,高大威仪的古祠堂,还有那些带着古朴气息的民居,古牌坊。当这些都融合到一起,淬炼出了如今的六都三坊,这在祁门无村可及,绝无仅有,恐怕在整个古徽州也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六都古称善和里(今属祁门县祁山镇),为程姓世居之地。史载东晋时新安太守程元潭28世孙程澐起兵抗击黄巢,其子仲繁佐父征战,屡为前锋,以功授检校户部尚书,镇守祁门、浮梁一带,遂挈家迁祁北善和里。后定居江西浮梁锦里,其三子令洭奉母还居善和里。六都村建村于唐,兴盛于宋、明。明代中叶为六都村的鼎盛时期,人口最多时达3000多人。
进村先过桥,迎面有座牌坊位于村前和溪旁,上书三个大字“世美坊”。此坊建于清道光年间,为砖砌牌坊,如今是六都村进出的总大门。距今进村河桥东边不远处,有座古桥“和溪桥”,始建于明弘治7年(1494),清同治元年(1862)倾圮,同治4年重建,为村子未通公路之前进出必经之桥。和溪桥的桥头屹立着宪伯坊,宪伯坊又称“程昌坊”,建于明代嘉靖年间。
古坊高8.8米,宽7.16米,为四柱三间五楼式,紫砂岩石质地,高大雄伟,古朴精致,精美无比。正面上额镌有“大宪伯”(古时按察使负责提点刑狱公事,又称“宪臣”,“伯”则是尊称)。中额镌刻“四川按察使程昌”等字样,上层刻有“绣衣”二字,中层刻“戊辰进士程昌”等字,两层之间嵌有镂空浮雕,龙凤花鸟,栩栩如生,为徽派石雕绝对上品,字体豪放,清晰可见。
牌坊制造工艺高超,最出色的是柱与额枋等构件上刻有镂空浮雕,装饰着龙凤花鸟图案,石雕生动细腻,极其精美,体现了徽州石雕的高超工艺水平。整座牌坊高大雄伟,古朴豪放,是祁门县现存的唯一一座大型石坊。因年代久远,加之风雨侵蚀,前些年顶部有残败,局部开始坍塌,去年进行了维修恢复,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都村古时有“祠堂群”“牌坊林”之称,全县无出其右。据记载六都村曾有18座祠堂,除一座汪姓祠堂外,余皆为程氏宗祠。如此众多的祠堂汇聚一村,这在以祠堂众多闻名的古徽州也实属少见。可惜如今大多不存,现存4座祠堂中以承恩堂最大最有名。
报慈祠是六都村最早的一座祠堂,位于村前宋家坞。南宋初,善和程氏始迁祖程仲繁八世孙伯源、伯椿、伯彦、伯祥四兄弟,葬母佘氏于宋家坞,并在山麓建祠奉祀。时南宋右仆射汪伯彦感其孝心,启奏宋高宗,得御赐匾额“报慈”,故称报慈祠。同伦堂,原在宋家坞报慈庵后,据载为祁门面积最大的祠堂,巍峨雄伟,十分壮观,惜已毁废。明嘉靖间在东山南麓重建,为善和程氏最高祠,奉祀善和始迁祖程仲繁,是六都村和本县程氏总祠。
1998年,族人捐资再次维修,重制祠匾,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方绍武先生题写匾额“承恩堂”。前几年,承恩堂二进、三进部分塌陷,东边的墙体出现倾斜。县文化部门利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项目资金,对承恩堂进行了全面维修保护。
六都村不仅是个“祠堂村”,而且还是一个“牌坊村”。史书上记载,六都村的牌坊曾有15座之多,其中功德坊10座,贞节坊4座,门楼坊1座,人称“牌坊林”,如今多数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有宪伯坊、桂林坊和世美坊三座了。桂林坊也为门楼式石坊,因村人程文于桂花盛开时中乡试而得名。坊上刻有“丁酉举人山东新泰县教谕程文”等字样,牌坊高约5米,宽3米许。
“小小祁门县,大大六都村”,说的便是程昌曾“致仕在家”,徽州知府及祁门士绅皆来拜谒,求政问难,以其一言而定夺,乃至县城至六都的乡道上,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据统计,六都村九品以上的官吏近百人,其中五品以上的高官10余人,这在祁门无村可及,绝无仅有,恐怕在整个古徽州也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六都村古时还有著名的“和溪十景”:窦峰五桂、绿袍万松、日山晓晴、月山晚霁、和溪桃浪、珠浦板桥、报慈古柏、傍云修竹、梧冈书院、兰峰文笔。过去村口还有水口林,古木参天。村边和溪两岸,杨柳依依,桃浪阵阵,可惜今皆不存。如今村口尚有一棵桂花古树,苍老遒劲,浓荫如盖。与古桥、古祠、古牌坊,默默见证和无声诉说着小村曾经的显赫与风光。
来源:祁门微旅游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