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仅可以内服,还可以外用|介绍几个“外治法”

导读:今天来说说秦亮甫教授善用的外治法,希望能给你的临床一些启发。

内病外治,是秦教授治病的一大特色。外治法是中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疗法独特,内容丰富,倍受历代医家所推崇。

其方法是把药物应用于体表,借助药物的性能,或在药物上加热,使药物从皮肤表面,或从腧穴通过经络,以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治愈疾病的目的。

吴师机《理瀹骈文》中说:“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

说明外治法与内治法虽不同,而其机理,用方用药是可以相通的,也是内治法所不能取代的。

外治法是中医学的独特治法,因其施于体表,因此,无副作用,方法简便,作用可靠。

秦教授常用外治法,包括外敷法、外枕法、外洗法、药熨法。

01
外敷法

一、外敷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以胸闷、气喘、咳嗽、痰多为主要临床症状。

中医学属于哮喘门,其主要病因为风寒犯肺,痰浊阻肺,肺肾两虚等,治疗上以宣肺化痰,温肺化饮,补肺益肾,止咳平喘为常法。

秦教授根据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大法,结合脏腑经络理论及内病外治理论,用辛温发散之麻黄、细辛、陈皮、半夏等平喘逐饮之品,加工成粉末,用姜酒作佐剂做成外用药膏,敷贴于患者督脉经的大椎到至阳穴,及膀胱经背俞穴的风门、肺俞,每星期1次,每次1~2小时,10次为1个疗程,临床总有效达到80%左右。

秦教授认为,此类病人大多为阴寒之邪阻肺,取“阳脉之海”的督脉经,旨在调动督阳。

膀胱经主一身之表,肺俞穴为肺气转输之处,用辛散、祛痰、平喘之药,外敷于此,能使药力透过肌肤,经穴位经络作用于脏腑,达到宣肺平喘,化痰止咳之功效。

二、外敷法治疗痹证

痹证是指气血为病邪阻闭而引起的疾病,由于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的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等症。

痹证的内因是气血阴阳,脏腑功能的失调,同时与居处环境、营养状况、先天禀赋、饮食劳倦、妇女经产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外因与风寒湿热四邪关系甚为密切,正如《素问·痹论》所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秦教授认为,由于风寒湿之邪侵入肌体,使得关节局部疼痛难忍,屈伸不利。风寒湿邪留滞关节,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是痹证的关键。

因此,用散寒化湿,活血通络的中药研成粉末,佐以姜酒,调敷局部,以祛除凝滞在局部的寒邪,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在临床应用中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三、外敷法治疗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多数由于婴儿消化功能薄弱,喂养不当引起,临床表现为小儿食欲不振,厌食,大便次数增多,肌体瘦弱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此为脾气虚弱,脾失健运,肌肤失养所致,治疗当以健脾益气,消谷助运,但中药煎剂煎取麻烦,服用量较多,不易为婴幼儿及家长接受。

秦教授崇先师内病外治之法,用健脾益气,消谷助运之中药,令病儿家长煎汤后用纱布或毛巾蘸药汁后温湿敷于腹部,一日数次,加上局部按摩腹部,同样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有一幼儿,陆某,腹泻日久,多方求治,疗效不显,家长慕名前来秦教授处求治,秦教授授以此法,仅七剂则愈,病儿家长感激万分。

四、外敷法治疗痈肿疮疖

痛肿疮疖大多数由于多食膏粱厚味,热毒壅结内脏外发于肌肤所致,或湿热毒邪着于肌肤,留而不去逐生。

临床表现为:内热熏灼,口干喜饮,大便秘结,舌苔黄腻,局部皮肤红肿热痛。

秦教授治疗此疾,常内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黄等清热解毒,通腑泻热之剂,外用自家祖传配方“铁箍散”,以老月黄、芙蓉叶等药研末加工制成膏剂,敷于局部皮肤,能迅速消除局部皮肤的红肿热痛,对已溃破的痈疖用之亦佳。

02
药枕法

一、药枕法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有头痛、头晕、心悸、失眠等症,病因繁杂。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是高级神经中枢调节障碍,如精神紧张引进大脑皮质功能紊乱,是形成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大多是肝肾不足,肝阳上亢所致,根据这一病机,秦教授选用了平肝潜阳、镇静安神的中药配方,制成药枕,睡眠时枕于头部,使药物通过对风府、风池、大椎等穴位的作用,起到安神降压作用,临床应用后,高血压患者症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二、药枕法治疗神经衰弱、失眠

神经衰弱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头晕、神疲乏力、寝差、梦多,中医学认为主要由于气血不足或心肾不安引起,治疗上以益气养血,补肾宁心为主。

秦教授根据这一治疗原则,选用了益肾宁心安神,补益气血的中药配方,嘱病人装入透气布袋之中,睡眠时枕于头部,能促进睡眠,改善神衰症状。

03
外洗法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