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八》(五)
读《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八》
(五)
元始五年乙丑,春,正月,祫(音:侠)祭明堂(天子在明堂合祭祖先);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人,宗室子九百馀人,征(征召)助祭(参与协助)。礼毕,皆益户、赐爵及金帛、增秩、补吏各有差(按级别差别领赏)。
半民:光彩之后,总觉得是强自镇定的落日余晖。
安汉公又奏复长安南、北郊(恢复南北祭天祭地大典)。三十馀年间,天地之祠凡五徙(多次变更)焉。
半民:全是无用功。
诏曰:“宗室子自汉元至今十有馀万人(宗室子弟),其令郡国各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设置宗师,教育皇室子弟)。”
夏,四月,乙未,博山简列侯孔光薨,赠赐、葬送甚盛(隆重),车万馀两(送葬车辆万余)。以马宫为太师。
吏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舆论的力量),及诸侯王公、列侯、宗室见者皆叩头言:“宜亟(赶快)加赏于安汉公。”于是莽上书言:“诸臣民所上章下议者,愿皆寝勿上(留置奏章),使臣莽得尽力毕制礼作乐(让我尽力完成礼乐制定工作);事成,愿赐骸骨归家,避贤者路(然后退休让贤)。”甄邯等白太后,诏曰:“公每见,辄流涕叩头言,愿不受赏;赏即加,不敢当位(不敢居于高位)。方制(礼乐)作未定,事须公而决,故且听公制作;毕成,群公以闻,究于前议(先工作,之后再议)。其九锡礼仪亟奏(但加九锡工作要赶快进行)!”
半民:王莽深知舆论的力量。
五月,策命安汉公莽以九锡,莽稽首再拜,受绿韨,衮冕、衣裳、瑒琫、瑒珌,句履,鸾路、乘马,龙旂(音:其)九旒(音:刘),皮弁、素积,戎路、乘马,彤弓矢、卢弓矢,左建硃钺,右建金戚,甲、胄一具,秬鬯(音:唱,祭祀用酒)二卣,圭瓚二,九命青玉珪二,硃户,纳陛,署宗官、祝官、卜官、史官,虎贲三百人。
半民:礼仪大全,活在远古。
王恽等八人使行风俗还(考察民间风俗回京),言天下风俗齐同(整齐),诈为郡国造歌谣颂功德(编造民谣,歌功颂德),凡三万言。闰月,丁酉,诏以羲和刘秀(人名,刘歆)等四人使治(负责营造)明堂、辟雍,令汉与文王灵台、周公作洛同符(和前者规模相似)。太仆王恽等八人使行风俗,宣明德化,万国齐同,皆封为列侯(吹牛有功,封为列侯)。时广平相班穉(音:治,人名)独不上嘉瑞及歌谣(不进祥瑞,民谣);琅邪太守公孙闳(人名)言灾害于公府(在衙门谈灾异)。甄丰遣属驰至两郡,讽吏民(派人到两地,暗示他人弹劾二人),而劾“闳空(假造)造不祥,穉绝嘉应,嫉害圣政,皆不道(大逆不道)。”穉,班婕妤弟也。太后曰:“不宣德美,宜与言灾者异罚(区别对待)。且班穉后宫贤家,我所哀(爱怜,都是元帝妃嫔,老姐妹了)也。”闳独下狱,诛。穉惧,上书陈恩谢罪,愿归相印(辞职),入补延陵园郎(为汉成帝守陵);太后许焉。
半民:王莽及其党羽完全营造了一副“假大空”的时代潮流,即使有几个小鱼也掀不起什么像样的浪花(班穉、公孙闳这样正直的官员),被大浪淹没的无影无踪了。
莽又奏为市无二贾(两个价),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之制(男女不走一条道);犯者象刑(犯罪者处以象征性惩罚)。
半民:市场童叟无欺;官府没有讼狱;城乡没有盗贼,百姓没有饥民,全都拾金不昧,这岂不是天下大同,不知道王莽相信否,完全活在“六经的梦里”。
莽复奏言:“共王母(傅太后)、丁姬(哀帝母),前不臣妾(不守臣妾规矩),冢高与元帝山齐(陵墓和元帝的一样高),怀帝太后、皇太太后玺绶以葬(带着太后、皇太太后玺绶陪葬)。请发共王母及丁姬冢,取其玺绶;徙共王母归定陶,葬共王冢次(打开坟冢,没收玺绶,迁葬定陶)。”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复发(过去的事,何必再提)。莽固争之(坚持己见),太后诏因故棺改葬之(还用原来棺材迁葬)。莽奏:“共王母及丁姬棺皆名梓宫,珠玉之衣,非籓妾服。请更以木棺代,去珠玉衣,葬丁姬媵妾之次(不行,她们不得享用)。”奏可。
半民:打死老虎,无事生非。是闲的,还是人格分裂?
公卿在位皆阿莽指(迎合王莽),入钱帛(自掏腰包),遣子弟及诸生、四夷凡十馀万人,操持作具(自费、自带工具,协助挖坟)助将作掘平共王母、丁姬故冢;二旬间,皆平。莽又周棘其处(放上荆棘),以为世戒云。又隳坏共皇(哀帝之父)庙,诸造议者泠褒、段犹(人名)等皆徙(流放)合浦。征师丹诣公车,赐爵关内侯,食故邑。数月,更封丹为义阳侯;月馀,薨(封侯之后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