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和勋戚只捐了20万两,崇祯最后都自尽了,为何不抄他们家?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随后李自成开始进军北京,一路上是势如破竹,各地是望风而降,也就是在山西代州遇到总兵周遇吉的拼死抵抗,稍微拖延了些许时间,到了三月十九,李自成彻底攻克北京城,崇祯帝也在一片凄风苦雨之中,选择了在煤山自缢身亡,明朝遂亡。

在李自成进军北京的短短一两个月时间内,崇祯帝可谓是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考虑过南迁,最终不了了之,然后又是派大学士李建泰代其出征,又是“征天下兵勤王”,可谓是想尽了一切办法。

当时崇祯帝面临的问题不只是北京缺兵,像京城三大营缺员严重,还是武备积驰,战斗力很低,而且更是缺钱,根据史料记载,在三月八日,崇祯帝曾问户部左侍郎“帑金几何”?回答是“八万”,正所谓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打的就是经济,再说直白点,如果你连钱都没有,连军饷都发不出去,又有谁会替你卖命呢?很明显面对当时的困局,崇祯帝这点钱根本不够看。

于是崇祯帝想到了一招,就是早在二月份下令文武百官,还有外戚勋贵及其太监捐款,当时规定捐三万两银子为上等,当然也不是白捐,像太康伯张国纪(明熹宗天启帝张皇后之父)输至二万,因此是“进爵为侯”。

但整体来说,不论是官员,还是外戚亦或太监,都是捐款极少,可谓是一个比一个演技好,都是哭穷装穷,都是演技派。

崇祯帝让当时可称第一外戚的国丈周奎带头捐款,周奎是个吝啬鬼,崇祯帝派去太监徐高软磨硬泡说了半天,他勉强说自己捐10000两,崇祯帝感觉太少了,下令让他捐20000两,周奎又开始耍小心眼,求助于女儿周皇后,周皇后感觉有这么个爹也挺丢脸的,但是又无可奈何,于是拿出来5000两私人积蓄补贴给父亲周奎,但万万没想到,周奎把这5000两扣了2000两,只上交了3000两,还真是个雁过拔毛的高手。

在周奎的“良好”带头之下,文武百官、外戚、太监开始纷纷装穷,也就是太监中极少数诸如曹化淳等人捐了三五万两,其他大部分都是捐个几十几百的,最后捐款数量只有20万两,崇祯帝靠大臣捐款来解决军饷缺乏的如意算盘是落空了。

而历史是讽刺的,李自成进入北京以后,开始大搞追赃助饷,其中国丈周奎被抄出的家产有52万两之多,还有很多奇珍异宝,而最后的追赃总数是“7000万两”,其中勋戚者占十分之三,内侍(太监)十之三,百官十之二,商贾十之二,再对比之前文武百官捐款的20万两,简直是太讽刺了。

那么号召百官捐款,以解国库空虚军饷不足的燃眉之急,可以说是崇祯帝最后的救命稻草了,不然没钱谁替他卖命呢,但是既然下面捐款不积极,以至于崇祯帝最后落得一个凄凉自尽的下场,为什么他不抄他们的家,采取非常手段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一个在于崇祯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一般来说,王朝的末代皇帝对于国家的控制力已经很弱了,甚至很多皇帝都是傀儡天子,虽然相对来说,崇祯帝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权力最大的皇帝,但即使如此,他对于朝廷的控制其实也很低。

他在继位之初,看似铲除了魏忠贤,并且大力打压阉党,但实则是借用文官集团的力量,结果却是打破了天启帝留下阉党和文官集团互相牵制的格局,而文官集团没有阉党制约,崇祯帝也驾驭不了,看似亲政成功,实则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大权。

像崇祯十一年,卢象升抵御清军时被太监高奇潜和大臣杨嗣昌合伙为难,看似总督天下援兵,实则只有五千老弱病残,结果是惨烈战死,随后高起潜和杨嗣昌又谎报军情,使得崇祯帝一直被蒙蔽,都不知道真相,直到杨嗣昌死后,朝廷才赠卢象升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并且抚恤其家人。

由此可见崇祯帝对于朝廷的控制力有多弱,而且明朝亡于崇祯十七年三月,崇祯帝在二月让大臣捐款,在当时对朝廷的控制更是落至低谷,像他号召天下兵马勤王,并且亲自点名了几位大将,结果是只有唐通率领八千人前来勤王,其他将军,诸如左良玉是一直拖延拒不发兵,一直等到北京被攻破都没有发兵,还有山东总兵刘泽清则是谎称坠马受伤,拒不奉诏,眼看着北京沦陷。

我们再看看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这位开国皇帝为人诟病的是清洗功臣,一般来说开国皇帝,尤其是像朱元璋这种布衣出身,白手起家打天下的开国皇帝,对于朝廷的控制可以说是很强的,但即使如此,朱元璋清洗功臣也是分几次,并且都是有着正当理由的。

而崇祯帝对于朝廷控制力本来就弱,更何况是在国家灭亡前一个月,连号召天下兵马勤王,都只有一个将领前来,都有些众叛亲离的萧索之感,这时候即使大臣不积极捐款,他也不敢大规模抄家,不只是因为师出无名,而且他的统治已经到了崩溃边缘,他没有别的选择,还要依靠这群大臣抵御李自成的军队,可以说这是他的统治根基,虽然这个根基很松散,但他要是真大规模抄家,都不用等李自成进京了,自己就先被这群大臣给造反杀了。

二是崇祯帝没有这种魄力,他并没有破罐子破摔的决心。

崇祯帝杀魏忠贤,看似很有魄力,其实更大原因在于阉党与文官集团已经对立到不死不休的状态,所以他借文官集团顺利铲除了魏忠贤。

其实就崇祯帝在位17年来看,这位皇帝的能力其实很平庸,更是缺乏魄力,别的不说,像李自成进军北京之际,崇祯帝是犹犹豫豫的,竟然在南迁这种事情上做不了决定,以至于不了了之,而且连派太子前往南京的魄力都没有,指望这种皇帝,让他大规模抄大臣的家,很明显是不现实的。

最后再说说明朝都要亡国了,为什么文武百官、外戚、太监大多都不愿意积极捐款共渡难关呢?

难道他们不知道覆巢之下无完卵吗?不知道唇亡齿寒吗?不知道国家如果灭亡了,留着再多财富又有什么用呢?

其实这些道理,普通老百姓都知道,更何况这些统治阶级的人呢?

但问题关键在于明朝已经烂到了根子里了,国家养士二百多年,最终换来的不是忠心耿耿的大臣,而是一群以自己利益大于国家的蛀虫,他们可不在乎明朝的死活,都争相等待着明朝灭亡,以做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这个新朝的从龙之臣。

所以李自成进入北京以后,殉国者很少,而积极投降者却大有人在,以至于南京的兵部尚书史可法对此都痛心疾首的说道:“在北诸臣死节者寥寥,在南诸臣讨贼者寥寥,此千古以来所未有之耻也”。

不过他们遇到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李自成,虽然一般来说新朝初立,尤其是没有统一全国的时候,肯定会对前朝旧臣优待,并且维护其利益,以示新朝大度气象,但李自成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是开始大规模追赃助饷了,而这些大臣当然是自食恶果了。

不过他们的幸运在于李自成没多久便败退北京,入关的大清政权深谙统治之道,对前明大臣优待,并且维护其利益,于是先前卖主求荣又惨遭追赃助饷的大臣们又一次找到了求荣对象,纷纷投降清朝,都说吴三桂是三姓家奴,其实明末的大多数大臣又跟三姓家奴有什么区别呢,眼睁睁的坐视明朝亡国,明朝灭亡后,先是降了大顺政权,又是降了大清政权,早就将苦读的圣贤书抛之脑后,简直是滑稽搞笑至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