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学书,告诉我们写字不仅要观其形,还要悟其神,更要心领神会
今天笔者是时候来聊聊北宋的大书家米芾了,同时先前笔者也适当的介绍了很多的书家,例如陈忠康,孙晓云,曹宝麟,韦斯琴等当代的传统书家,记得当时有书友也在后面留言道:建议笔者适当的多介绍介绍这些传统的书家,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弘扬传统文化,所以笔者今天就来介绍一位自己很喜欢的传统书家,但他不是当代书家,而是千百年前被人们称之为“米颠”的米芾,即使之前笔者所介绍的书坛领军人物曹宝麟也是一生专攻米芾的当代传统书家。
米芾学书
说到米芾,笔者自然不用多说,即使小学时我们也学过一篇关于米芾学书的文章,叙述了他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所以在私塾里学书三年,其书法也不见有任何长进,后来恰逢一位赶考秀才路过村里,于是他就去请教秀才怎样才能练好一手好字?但当时秀才并没有直接告诉他练字的诀窍,而是翻了翻他临摹过的字帖,之后说:想要跟我学书也可以,但是得用我的纸,得五两纹银一张,由于米芾当时学书心切,便还是买了他的纸,之后米芾把这张纸拿回家,可是却左看右看的一直不敢下笔,只是一味的在纸上临摹,后来三天过后,秀才来到家,问他为何一直没有写?米芾答道:因为怕纸贵,所以没有像以前那样随便写,而是想把这个字琢磨透了再来书写。
最后秀才也说到:写字就是要这样,不仅是要动笔,而且还要用心,同时还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只有心领神会了,才能把这个字写好。最后在秀才的示意下,米芾才写了一个“永”字,而且不仅写得遒劲潇洒,还相似度极高,最后秀才见他已领悟了学书真谛,便在他写的那个“永”字后面添上了一句话:(永)志不忘,纹银五两,最后在即将赴京赶考的时候,将米芾买纸的那五两纹银送还给了他,最后米芾发奋刻苦的临摹古人,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二王”的书法作品,都不是书法真迹,而是米芾的仿制品,由此可见米芾的临摹功夫之深,几乎是可以以假乱真。
学书取法
米芾的学书故事,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那么这么一位书坛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书画大家,他究竟是学的谁,才能写就这么一手好书法呢?接下来由笔者来为大家揭晓!
米芾的书法,主要是学习的古人书作,就连他自己,也时常开玩笑的说到:我的作品就是集古字,哈哈,由此可见米芾对古代大师的用笔以及气韵章法方面都有着深刻的领悟和独到的了解,同时后来的米芾当上了内府的书画博士,得以大量的饱览内府藏书,同时他在取法方面,也是苦学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等唐代楷书大家,由此打下了深厚的临摹基础。
恰好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的时候,他们又恰好有幸在一起谈书论画,后来苏东坡劝他也适当的涉猎一下魏晋笔法,最后米芾大量的搜集魏晋书法作品来临摹观赏,几乎是日日耕笔不辍,甚至就连现在我们看到的王献之名作《中秋帖》也是米芾临摹的,由此可见米芾在临摹古人书法作品时用功之深。
书法风格
米芾的书法艺术风格极其鲜明,不管是在章法,造型,还是用笔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同时,这也是与他的性格特点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往往从他的书法作品上就不难看出他性格上的“颠”与“狂”,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在称呼他为米公的同时,也会联想到古人称呼他为“米颠”。
我们在取法古人的同时若是仔细观赏他的书法作品,会发现米芾的书法作品,主要是体现在章法,造型,及用笔方面,在章法上,他重视整幅书法的气韵,同时也会兼顾到细节上的不完美,所以他的用笔也会时常的独出技巧,在造型上,他的书法整体呈侧倾的体式,险而不怪,稳而不俗,既有跌宕跳跃的风姿,也有骏快飞扬的神气,所以其书法作品总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最后在用笔方面,他也是善于使用多种笔法,所以在正侧,偃抑,向背,转折,顿挫等多方面用笔中,他的书法作品才逐渐形成了飘逸超迈的气势和沉着痛快的风格,因此这千百年来,米芾的书法一直受后世的景仰,就连我们当今在书坛有所大成的书家也都离不开取米芾的法,甚至可以说米芾在千百年来的书坛,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书家,同时,书友们可别忘了他还是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哦!
最后关于“米芾学书,告诉我们写字不仅要观其形,还要悟其神,更要心领神会”这篇文章,笔者就简单的介绍到这儿了,虽然米芾这位传统的书家可能好多的书友都知道,但笔者今天还是介绍一下,可能是因为他“刷”字的水平太令笔者佩服了吧!所以才忍不住的简单介绍一下,若是书友您喜欢笔者的文章,也可以帮忙转发分享出去哦,好让更多的书友可以有幸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