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胜靠勤,中胜靠才,大胜靠智,全胜靠什么?原创续详

文 | 续祥法师

作为一个勤劳的民族,中国人从骨子里鄙视取巧,无论是重农抑商的政策还是对奇技淫巧的抵制,“取巧”二字一出场便遭人鄙视,这是很武断的一种集体认识。

我总结取巧为两种:

一种的动力因是“懒”,总想着偷工减料,这种投机取巧的思路,反而会让你多走弯路。

更可怕的是,一旦你对此形成了路径依赖,你就再也无法踏踏实实的努力。

难度大的“硬核项目”统统不做,无法取巧的事情都尽可能躲过,可是能令人成长的,恰恰就是做好这些“硬核”的、无法取巧的事情。

这种取巧叫做投机取巧,短时间来看事半功倍,长时间来看就是自毁武功。

还有一种取巧的的动因是“慧”,慧在佛教的语境˙中,意思是分析和决断疑念。

我们所有的得失选择,都由慧来抉择,得到确定的方向。

有慧推动的取巧,其实不是逃避问题,恰恰是在解决重要问题。

很多人都熟知80/20法则,这个定律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

他在研究经济现象的时候,发现世界上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这个定律就像魔咒一样控制着整个世界,例如:

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产品,80%销售业绩来自于20%的客户或业务员,80%的精力应该专注在20%问题的解决上。

这种不平衡的关系,就铸就了一个道理:“重要”的东西往往是“少数”,“次要”的东西往往是“多数”。

而我们大多数人的努力,因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有很多是盲目消耗在次要的无用功上的,这是以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战术上你很勤奋,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困难却更有价值的部分——二八定律的那百分之二十。

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于所有的的聪明都耗费在战术上。

而战略一旦聪明,即便战术上动作不大,也能大获全胜。

我们的生命有限,而问题无限,所以我们必须要选择有节制的、更专注的努力方式,去追求更高的效率,去追求有用功。

这种取巧叫做有的放矢,不是逃避问题,是解决有效问题,让自己的努力不被无用功消耗。

当然,这种取巧对人的思维眼光要求很高,所以就不能等到用兵的时候才练兵,平常就要训练这种看到关键问题的能力。

也不要觉得这种能力是理所当然就有的,你所有紧急关头的“无能为力”,都是寻常日子里的“理所当然”惹的祸。

那要怎么去训练呢?

两个字:“悟道”。

先别划走,这不是在讨论玄学的思考题,而是生活的应用题。

中国人有一个优良品质,就是对“道”的追寻求索。

什么是道?这个答案无法用言语回答,因为“言语道断”,语言的规定性会封死道的流动,但道是可以体会和摸索的。

我们可能无法掌握道,但是我们可以无限接近它。

最明显的,就是道的规律性。

正所谓“猫有猫道,狗有狗道”,当我们觉得一件事情费解的时候不妨“参悟”一下,去体会这件事情的规律性。

但是这个体悟是不能钻牛角尖的,用线性的单因果思维,是很难悟出什么的。

就像当初王阳明为了证明朱熹的“格物致知”,就在竹林中盯了竹子七天七夜,但也没有看出什么门道,反倒是把自己的小命给丢掉。

王阳明开始扪心自问,发现格物的物,根本不是“物”的本身,而是自己内心的某个需求,后来王阳明龙场悟道,他所悟和佛教的唯识无境很像,这个可以以后再讲。

而在追寻道的规律上,西方近代也有所谓的第一性原理的讲法,就是从本质的规律出发,去贴合道。

从最基本的假设出发,通过层层推理得到结论,这个得结论不一定与感觉相符,但又是合理的,所以强调第一性原理的马克斯才能屡屡能推陈出新。

对我们这些普通人而已,这种思维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在你迷茫时,帮你坚定不移看清方向。

这种思维具体要怎么训练?

投资之父查理芒格的方法,就是问问题:

“想要变聪明,你要不断地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而且你必须将答案连结到深奥的理论架构,你要去了解这些主要理论,虽然有些难度,但这过程会有很多乐趣。”

只要这么不停的追问下去,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很多我们日常觉得理所当然的道理,都变得不再那么理所当然。

就像开头说的那样,人们讨厌取巧,认为一分投入一分收获,天道酬勤。

但是天道为什么酬勤呢?

天道喜欢勤快的孩子吗?

可如果这样的话,环卫工人农民伯伯肯定要比资本家们勤劳啊,但是为什么资本家的收获是他们的几千倍呢?

你有见过任何一个煤矿工人靠挖煤多又快当上了煤老板的吗?

追问下去,你会发现天道酬勤这句话本身就是人们编出来的。

河北大学的周春雷老师在一个视频里澄清过这个问题:

天道酬勤起源于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后人把前半句拿出来演化成了天道酬勤,这本身就是对易经的片面理解和断章取义。

天道行健,勇猛刚劲。

人效法法天代表着发愤图强,精进努力。

体现在行为上就是劳。劳在后世又叫做勤,并称为勤劳。

但是天乾地坤,天阳地阴,独阳不生,孤阴不长,勤劳只是条件之一而已。

易经从没有说,劳,就有终吉。

仅仅有勤劳,仅仅有天行健,仅有阳,不可能有大的作为。天生地长,天地交合,而生万物。

所以易经说,劳谦君子,有终吉,万民服。

而这个谦指的就是地,就是厚德。上善若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所以勤合天道,但天不酬勤。如果真想有长远的大的作为。

你需要把地的德补上,厚德载物。

那么只有勤劳能起什么作用呢?四个字:勤能补拙。

追问到这里,一切就都明朗了,勤奋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唯一条件。

勤奋只能锦上添花,补足你的不足,却不能雪中送炭,让你跃迁成功。

观察我们身边不少看似勤奋的人,却混得凄凄惨惨,这就是对天道酬勤的最大讽刺。

天道即便真的酬勤,也只酬正确的勤。

什么是正确?就是合乎天道,合乎规律的。

你的勤是不是有方向的?

这个方向是不是能创造价值的?

创造的价值是不是市场所稀缺的?

这份稀缺有没有护城河,是不是不可替代的?

这么抽丝剥茧的追问,你的勤劳才能有的放矢,你才能享受事半功倍的躺赢。

但是许多人宁愿做“低效勤奋者”,也不愿意深度思考,找到问题的关键节点,获得精准的突破,这就导致他们做事效率低,效能低,成长慢,用尽一生的精打细算,过着平庸的日子。

平凡很伟大,但我们也可以去攀登更高更远的山峰。

这都可以是我们的选择,前提是你有得选。

罗素说:“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

会不会思考,直接决定了你有没有得选。

有钱人的大部分收入全部被动的“睡后收入”,如果你工作或者赚钱越转越辛苦,但收入却并没有成倍增加,这就说明你的工作模式甚至商业模式是有问题的。

太辛苦的钱不要赚,因为这是不可持续的。从执行层面来说天道酬勤没错,你多挖一车煤就要比少挖的人赚得多,这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从规划层面来说,就大错特错了,你越勤劳。

动作越多,错的概率也就越多,能量和成本的损耗也就越多。

之前看一个高尔夫球手的自传写道:“越高明的球手,越要学会减少挥杆的次数”。

毕竟挥杆不是目的,进球才是目的。

勤劳不是目的, 有所收获才是目的。

儒家讲君子不妄动,佛家讲圣人不折腾,都是这个道理。

回到现实,即便你年富力强,精力充沛,996的福报享受起来完全没有问题,你甚至以为这是向上努力的,但是一遇到人生中关键性的发展节点或者困难时,就卡住了。

人被卡住时反应是各不相同的,有些人会幡然悔悟,重新复盘和思考,直到破局。

而有的人则会寻找各种理由麻痹自己,比如“天道酬勤”。

这个世界上的道理问两种,一种是解释问题的,一种是解决问题的。

前者是麻药,后者是手术刀。

我们遇见挫折时需要麻药来稳定情绪,等到平复之后,就需要手术刀来破茧而出了。

如果一直活在麻药的药效里,是不现实的。

药总会失效,可是我们能动手术的黄金时间就这么多,人不会一直年轻,一直充满活力。

你会逐渐变得浑浊,粗重,越来越懒得思考,越来越心安理得的过着理所当然的生活。

所以人们总是追忆自己鲜衣怒马的少年时光,因为年轻掩盖了很多问题。

有人形容年轻是一滩潮水,等潮水退了,就能知道谁在裸泳,裸泳的人,自然会认为这滩潮水是如此重要。

昨天看到2020网友票选人生十大遗憾之事排行榜清单出炉,近三千七百多万人参与其中,票选出了在2020年,他们心中的十大人生遗憾。

数据显示,其中有850多万人选择了“未能珍惜年少以致此生碌碌无为”,位列第一。

这每一份投票背后,都是故事。

人生百态,遗憾常在,趁还来得及,趁还爬的起,趁潮水还未褪去,珍惜时间和精力,系统的思考,有的放矢得去努力。

愿你早日拨开人生的迷雾,洞见规律的真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