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首经典理趣诗,千古流传,每一首都充满人生大智慧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类诗词别具一格,看似在风轻云淡地描绘事物,却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令人读后能够从中得到某种人生的感悟。这一类型的诗被叫做理趣诗。这类诗词宋代居多,所以有人把它作为唐诗与宋诗的一个区别。众所周知的两首著名的关于庐山的诗作,一首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旨在惊叹庐山瀑布的神奇壮观,重在艺术形象的塑造,诗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另一首是苏轼的《题西林壁》:
飞流直下三千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意在阐述诗人由此生发的人生感受:通过描写庐山的风光,告诉人们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各异;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浪漫主义杰作,苏轼的《题西林壁》是充满哲理的理趣诗。
一般的诗篇,大多只给人情绪上的感受和心灵上的震撼,而理趣诗却给人思想上的启迪和人生的思考,能够令人越读越有味道,思之不尽,回味无穷,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人生的大智慧。下面八首理趣诗,读后受益无穷。
横看成岭侧成峰
1、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自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并非是写游览方塘,而是借此谈诗人读书的感悟:小小方塘之所以能清净明澈,容纳天光云影,主要是它有一个永不枯竭的源头。人心要保持清净明澈,也必须借助圣贤阐述的天理来荡涤人欲,这样才能格物致知,永远高尚纯洁,这就是他读书时的感受。
2、观书有感其二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首诗目的也不是写春江行船,而是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说明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
问渠那得清如许
3、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回。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在阴晴莫定的天气变化中,面对秋阴不散的江景,诗人的视野虽然遇到“青山缭绕疑无路”的阻塞,却又在“忽见千帆隐映来”中,变得豁然畅通了。诗人由山光水色的变化说明由困境步入佳境的一种人生境界,它鼓舞人们在逆境中要自强不息,从而改变人生的际遇,给人以奋进不止的精神力量。
4、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后两句与苏轼《题西林壁》一脉相承:说明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不畏浮云遮望眼
5、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
6、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人间自在啼。
这首诗写一只画眉鸟的感受,通过山林生活和金笼生活的比较,表达它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其实诗人表达的正是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
不及林间自在啼
7、雪梅其一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不如雪白,雪不如梅香,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道出雪和梅的长处和不足,借雪梅的争春,告诫世人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8、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只有琴不行,只有演奏者也不可,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没有互相的影响配合,很难成就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