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渭林原创】老扒梁上的坚守者

老扒梁上的坚守者

文 | 邢渭林(陕西丹凤)

  正月十六清早,朋友去商南十里坪勘矿,称山上风景不错,邀我一同前往,车行六十五公里到达目的地。

  一路行进在与金丝峡景区相连的开河、白鲁础,奇山秀水自然少不了。四十亩地组是最后目的地,这里系鹘岭山脉,西与山阳县接界,南与湖北省郧西县相连,说话口音多与湖北人相同。矿藏在3华里外的老扒梁坡顶,需有向导方可找到,一位6-70岁老妇人愿带我们上山。

01

磐石般的爱

  老人称原先就住在山上,矿藏属于自己的山架,对上面的情况很熟悉,说完便沿屋旁的小路上行。这座山全是石头,却也长满灌木和松树、栎树,很多树从石头夹缝中长出,吸引了我的目光,石包上有树,岩石上有树,石缝里也生出一丛丛灌木,让人佩服这些植物生命力之顽强。我不时拍照,没觉多累,倒是两位朋友身高体胖,向上走一段就坐下歇脚、喝水,只是向导老人一直前行,朋友要歇时,才略坐或略站一会,我心里真是佩服她。一个小憩的间隙,她谈了过去山上的生活和家里的情况。

  老人姓黄,今年79岁,娘家在邻近山阳县境,1966年嫁到魏家,生育有两双儿女,均已成家。大儿子近五十岁,十年前搬住山下,是本组组长,老伴八年前去世。当年患有气管性疾病,生产队时,山上山下来回种地、开会,年龄稍长后,身体每况愈下,上山时气不够用,有时她嫌老伴走得慢,就把他背一段,他再走一段;有时,山下谁家过事,老伴再喝点酒,气喘加重更爬不动山,她就干脆背着老伴走。听她说,这样的陪伴大概近20年,不禁让我感到,她对老伴和家人的爱,就像生长在石头上的树,尽管环境艰难,却基础牢靠,根深叶茂。

  黄老人还介绍,老伴的父亲年轻时被抓壮丁后,再无音讯,母亲把他拉扯长大,他又身体不佳,婚后家庭的重担她就得承担。那时,家里孩子多,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放工后担木桶去山下挑水,用上塑料壶后,就用装五十斤的塑料壶去背水,来回往返两趟15-6里路,再给孩子们做鞋、缝补衣服,睡不了多大一会,又该起床做早饭、上工,叫孩子吃饭上学了。因为路远,条件差,四个孩子都没有念好书,最遗憾的是大女儿,上学时很上进,可是家里情况不允许,也没有送去较远的初中读书,影响了孩子的一生,如今,想起来觉得多少有点对不住孩子。

  老人说她虽然下山十年了,心还在山上,山上的地光照充足,种点菜、玉米和豆类,最喜欢种红薯,山上的红薯糖度高,比山下的甜好多,每年她都留一块地种红薯。

  这样走着说着歇着,一个多小时,我们到了老人的旧房前。房子基本坍塌,门前道场已种上蔬菜,过去的木桶、鸡圈、猪圈、厕所等物,依然如故。她指了门前裸露的岩石,说那就是矿,为搞清矿带宽度,她又叫来了一位本家堂弟,以前他为探矿人挖坑,测过矿层深度。

02

最后的坚守者

  堂弟老魏今年67岁,明媚阳光下,他外穿很久没洗的旧西服,里面还套着夹衣,戴一顶旧蓝帽,脚穿黄胶鞋,打着黑裹腿,脸上气色很好,人也和蔼,是现在老扒梁上唯一的住户。问及家里情况,他不好意思地说:“让你笑话了,我是一个人过日子。”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太直白鲁莽。

  他住在两排房的高处,给我们讲了矿带宽度和深度后,朋友让他带我去山垭口米黄玉开采场,找一块作为纪念。他回家取小锤,我跟随到他家,他很热情,去里屋端出装有野毛栗的升子,让我吃,还往我兜里装,在他身上闻到了酒味,看到破旧的四间土屋,摆满了各种农具、家具,一件现代物件就是那部老年手机,前檐土墙已被漏雨拉成好多小沟,东面卧室前半间挂好多腊猪肉,应该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屋里面不见电线和点灯。

  在去垭口的小道上,他讲道,他一辈子争气,1979年,兄弟四人都长大了,房子不够住,就自己动手盖房,因居住条件差等等原因,终未成家。前些年一个弟弟病逝,其余两个都搬到山下,堂嫂下山后,就他一人住在山上,没有照明电,偶尔有人探矿时,就要点柴油点灯,再就是用食用油点,猪肉是自产的,除了去白鲁础信用社领取五保户补助金,购买日用品,一般很少下山,山下给五保户建了房子,却没有给他分,他也不想去打听、求人,就一个人先住在山上。谈到将来有无去敬老院的打算,“哪时我就去找领导谈说此事”,听到他这些话,我心里顿生凄楚,但愿他不会被遗忘!他这种独自坚守,平静生存的心态,正所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走到分手处,我们四人向山下走,他又走向独守老屋,黄老人讲了堂弟嗜酒及其两个弟弟的情况,又介绍了以前开矿人的事,乐观开朗,毫无倦意。

  在返回的车上,我一直在想,他们二位甚或更多的山上坚守者,就像哪些石生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不被人重视,依靠自身旺盛的生命力,顽强地生存。

  但愿房前坡里的矿藏,早日有好心业主开采,使老天赐予的这笔财富,在他们有生之年得以享用,也不枉他们默默地坚守!

(注:文中所有配图由作者拍摄提供)

作者简介

  邢渭林,竹林关人,1961年出生。生活、工作未离开过农村,对农村、农民颇有感情;有从军经历,现供职某镇政府,业余爱好写作,报道、文章刊发于《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商洛日报》《陕西文学界》《商山》等。

嘉年华时光  原创文学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

(0)

相关推荐

  • 秀美秀市:井门坑里胡家村

    胡家是一首简约小令,这小令名不经传但勾起美食回味,套用沈从文的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吃过许多类的美食,却只爱过一个地方的笋包子."笋包子最好吃在秀市,秀市又属 ...

  • 【汗滴化雨伴笔耕】姜建洲//山魂

    山魂 山魂 文/姜建洲 近日,记者在陕西洛南三要镇采访时,在北沟北岭的一处青松翠柏间发现一块石碑,碑文上写到:"老翁永眠九泉笑,毕生勤劳抚园林,青山常绿在人间,花香鸟语锦绣春."仔 ...

  • 【绿荫下的感恩】第一期

    绿荫下的感恩 lvyinxiadeganen 作者:张伟 歌曲:人民的名义 作词:孙建国 作曲:赵冠华 演唱:杨一流 2014年8月28日至2016年12月26日,进驻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开展帮扶工 ...

  • 沛县卖红薯的老人

    文:朱迅翎 图:来自网络 红薯,在我们苏北沛县称之红芋.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红芋成了当地村民百姓的"救命粮"". 我自幼在微山湖畔摸爬滚打,这里可以称之"红芋之 ...

  • 【散文】邢桂珍:亲近大自然的惬意

    图文/邢桂珍 搬家的头一天,老伴提醒我说:"明天还有雨.""老天一定为我们放晴的,"我说. 果不其然,第二天,湛蓝的晴空好像洗过一般,清风送走了多日的阴雨,万道 ...

  • 【邢渭林原创】厚诚的乡党老板

    ▲题图由作者本人提供 厚诚的乡党老板 文 | 邢渭林 汶川地震十周年前一天,西安三兆村,一条因建设工地多而繁华的村街,我和儿子走向一家"陕南手擀面"馆.刚到跟前,老板满脸笑容,&q ...

  • 【邢渭林原创】读书日,商州图书馆的美丽瞬间:衣衫褴褛者,最美读书人

    ▲ (题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精神的富有者 文|邢渭林 四月的商州,春意已浓.莲湖公园绿树掩映,槐花飘香.下午,在朋友办事期间,我去街道闲转,路过商州图书馆,我便决定进去看看. 图书馆里面人 ...

  • 邢渭林 丹凤晒晒‖省图书馆文化扶贫慰问丹凤阳河行

    文化扶贫   情暖阳河 省图书馆2019春节扶贫慰问丹凤阳河行 阳河,一个距竹林关镇20余华里的山沟.春寒料峭,春意萌动. 2019年的1月25日,丹凤县阳河村迎来了省图书馆的文化慰问活动.在村办公室 ...

  • 邢渭林‖一位耄耋老人的快板人生

    86岁的白天景老人,是丹凤县竹林关镇雷家洞村人,他虽然只念过两年书基本不识字,但是,他才思敏捷,勤观察善思考,乐于接受新事物,把快板融入了生活之中,看到什么就说什么,而且说什么像什么,出口成章朗朗上口 ...

  • 【评论】邢渭林:让每位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

    让每位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 作者 | 邢渭林 己亥庚子之交,武汉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为匆匆欢度春节的人们按下暂停键,也为休假的人员打上了休止符. 疫情之下,考量着人性,更能体验出社会服务功能的良莠.众多 ...

  • 邢渭林 || 千年麟遊 温馨小城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吃在陕西 || 邢渭林:我所见识的涎水面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邢渭林 || 寻找抗战老兵中的感动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邢渭林 || 我多想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