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的选拔

《出身--不平等的选拔与精英的自我复制》特别适合准备申请学校和求职的小伙伴,如果是孩子尚且年幼的家长,也可以未雨绸缪,先行规划。

读这本书,如果看热闹的话,就是富人是如何用钱砸教育。但是,如果看门道,不难发现很多普通人也可以参考和实践的端倪。即使资源不如富裕阶层,也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再努力前进一步。

全书的中心论点是:“精英雇主在招聘过程中定义优点和评估优点的方法,使得竞争美国国内收入最高工作的比拼极大地偏向有社会经济特权的孩子们”。全书按照招聘的环节层层展开,通过分析美国顶级专业服务公司(Elite Professional Service,EPS投行、律所和咨询公司)的招聘偏好,分析那些被大概率选中的孩子们都具备哪些特点。

与其说这是一本社会学类的研究书籍,不如说更像是一本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的指南。

延迟满足

无论是申请学校还是求职,那些所谓加分项无非都有一个特点:必须长期投入时间精力才可以看到收获。

比如:学习乐器和体育项目,砸钱进去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听见响儿的。乐器里面小提琴和钢琴又不同,小提琴起码第一年都像是在锯木头,而个人体育项目又和团体项目不一样,如果是皮划艇或者某个球队,那需要队员们步调一致共同进步。

当然,也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让面试官印象深刻,打动人心。面试官会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这种品质会帮助你克服困难,收获成功。

精英们耐得住寂寞,有心理素质也有物质基础支撑他们的延迟满足。为了长期收获,他们愿意放弃眼前的享受。

所以,选一项负担得起的,需要长期投入的爱好或者项目,从现在开始练习,即使没有条件投入大量金钱,但是假以时日,也能有所收获。

规划与落实

精英最大的特点是敢想敢干。有了想法就做计划,有了计划就去落实。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克服困难。

富裕家庭是有钱有资源,普通家庭就算问题解决得不能那么完美,但是,低配版的总是能有。比如,学英语。有钱有闲可以专门出国学,或者在国内请陪练,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可以寻找网络资源,自己录音跟着音频反复练习。

真正的问题,反而是普通家庭的孩子遇到困难更容易放弃。所以,从规划落实开始,制订一个计划,让自己坚持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克服畏难情绪,让自己逐渐变得坚韧冷静。

聪明且有趣

走到面试的第二轮,面试官就是在为公司和团队选拔一个有趣的人。过了简历筛选,就说明智商和专业水平已经达标,后面就要志趣相投,相处融洽了。专业术语叫:契合公司文化。

很多人力资源的热点话题都是关于招聘选拔时的公平性,如何避免面试官的偏见或者晕轮效应(Halo Effect)。然而,只要是人类的行为,就难免带有情感的偏好。总是会有人让你一见倾心,想和TA一起工作或者交谈。

书中指出,在应聘时,除了成绩单漂亮,还要有爱好或者找到共同聊的话题。“如果只是成绩好,那说明你只在学习,没做别的,或者说能力只能顾一边,不能处理多头任务”。尽管入职EPS一周工作80个小时,但是,面试官们还是要求候选人爱好多元,因为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压力。

有趣的人比较讨喜。除了工作能力,还带给大家愉快舒服的相处关系,算是面试官要求候选人的额外红利。

所以,想想自己性格中有趣、积极和阳光的一面,把它带到和别人的沟通相处过程中。


书中的第十章探讨了社会重建,即普通家庭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加倍的努力,去争取这些机会。书中指出,富裕家庭的孩子也有因为自身不时刻努力而与机会擦肩而过。或者,虽然有条件参加了丰富的课外活动,但是由于规划不清,导致效果并不显著。面试官要求候选人“光鲜”,并不是衣着华丽,而是精神状态自信饱满。

自信可以来自于充分的准备,精神饱满来自起居规律,这些都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The End~

如果你喜欢,请加星标和文末点击“在看”,让我们永远都不走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