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拳时,怎样做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你绝对想不到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最早见于《十三势行功心解》。

其含义是,行拳时要用意识引导内气,用内气引领动作。是先有意动、气动,再有外形之动,外形之动是意动、气动的外在表现。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是太极拳的本质和核心,是太极拳与外家拳及其他运动形式的根本区别。如果离开了“意”和“气”,太极拳也就不叫太极拳了。

一、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在我国古代,“气”被认为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正如王充在《论衡.自然》中指出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天地之气相合,产生了世界万物。

中医正是从这一思想出发,认为“气”是构成人的生命的本原。“气者,人之本也”(《难经.八难》)。中医先贤张景岳说得更为明确:“夫生化之道,以气为本…….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类经》)。如果没有人体的气化运动,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什么是人体之气呢?中医认为,人体之气分为先天带来的元气和后天带来的谷气,以及由呼吸产生的清气,等等。这些人体之气“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运行不止,充满全身。

同时,气与血密不可分。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通则血通,气滞则血瘀,气和人则安,气乱人则病,气散人则死。因此,“百病始于气”,“百病气为先”。中医历来主张,养生必养气,不养气谈不上养生。

太极拳虽属于武术,但却与中医同出一理,同承一脉。“拳起于易,理成于医”。中医是用药物、针灸、推拿、按摩调养气血,太极拳则是在运动中导引内气调养气血。它们是异工同曲,殊途同归,是养生的一对孪生兄弟。

太极拳实质上是一种特色中医。

太极拳所说的内气,既不是呼吸之气,也不完全是中医所说的“人体之气”,它是人体内的一种能量,以及对这种能量的感知(气感)。

内气是每个人体内所固有的,练太极拳只是把这种人体内固有的内气激发和强化了。被激发和强化的内气,其能量是巨大的。

太极拳关于人体内气的论述有两篇经典之作。一篇是《十三势行功歌诀》,一篇是《十三势行功心解》。

交易担保 太极严选 武术比赛表演鞋太极拳练功鞋 小程序

《行功歌诀》一共24句,168个字。从字面看,是讲拳法的,但字字句句讲的都是“意”和“气”。从意气的源头(命意源头在腰隙),到意气的转换(变换虚实须留意)。从意气的运行(气遍全身不稍滞),到意气的存在状态(腹内松静气腾然)。从意气与形体的关系(意气君来骨肉臣),到意气运行的目的(益寿延年不老春)……阐述得清清楚楚,全面而系统。最后一句更是一语道破:“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行功心解》正因为是“心”解,所以对人体内气的论述更是翔实而具体。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以心行气”和“以气运身”的概念。该文不足600字,直接谈到气的地方竟达10处之多。诸如,“意气须换得灵”,“行气如九曲珠”,“气以直养而无害”,“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在心,后在身”,“气敛入骨”,“气若车轮”,“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这些至理名言,至今仍是后人练拳的座右铭。

实践证明,练拳时只有“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才能打通经络,畅通气血。行气运身是太极拳通向延年益寿的必由之路,也是通向太极真功夫的唯一通道。正如太极拳谚语所说:“练拳不练意,全是白费力”,“练拳不练气,如同做游戏”,“千古一拳,养气为根”!

二、“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气沉丹田

丹田,即生丹之田,是产生和储存精气神的地方。

为什么要气沉丹田?因为丹田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所起之处,是十二经脉会集之所,它是男子藏精、女子受孕的宝地。人在此获得生命,发育成长。按中医说法:“人之元气发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

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丹田,认为丹田气是人与仙之间的桥梁。历代武术家更是重视丹田,认为“练成丹田混元气,走遍天下无人敌”。

太极拳也不例外,认为练拳就是练丹田气,必须以丹田运化修炼为核心,以经络气血畅通为先导。

怎样理解“气沉丹田”?陈鑫理解是“气归丹田”,孙禄堂理解是“气降丹田”,郝少如理解是“气引丹田”。“沉”、“归”、“降”、“引”都是一个意思,即内气要缓缓自然,徐徐下行,而不是像硬功那样强“贯”硬入。

气沉丹田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就是逆腹式呼吸,其实质就是内气的升降鼓荡。具体感觉就是“胸中空洞洞,肚里沉甸甸”(郝家俊)。经过长期训练,丹田气必然充足。“水满则溢”,气运全身也就顺其自然了。

(二)刻刻留心在丹田

《行功歌诀》中指出:“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腰隙、腰间,即丹田。但不少人在练拳时对丹田不是“刻刻留心”,而是“时想时忘”,断断续续。

陈鑫指出:“每招每式都要以丹田为主,以丹田为核心。主宰于腰,实际上是主宰于丹田”。从一定意义上说,太极拳的功夫,就是“刻刻留心在腰间(丹田)”的功夫。

(三)“气运”带腰动

太极拳以腰为轴、用腰带手脚,这是对的。但谁来指挥腰呢?是丹田。在行拳时,意念不是直接指挥腰,而是首先指挥丹田,用“丹田气”指挥腰。有“气运”才有“腰动”。正如《行功心解》中所指出的:“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不会用“丹田气”,就不会用腰。

(四)行拳时要“在意不在气”

“丹田气”通过腰发出后,沿动作规定的路线到达身体四梢。这时的意念是关注“两头”:始于丹田,终于四梢。至于“丹田气”沿动作路线怎么具体运行,顺其自然。

气沉丹田后,意中已有气,意气已合一。“意之所至,气将至焉”,意到气到。“意”到哪里,”气”则到哪里,不必再单独关注“气”。正如《行功心解》中指出的:“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五)意念让“内气”透出体外

对这个问题陈炎林先生有过一段精彩论述:“太极拳之用于意与气,必须从“设想”二字着手。譬如双手作按式时,即设想前方若有敌人,乃设想气由……掌而透出之,发于敌身”。

因为我不练击技,因此在行拳时只是设想由身体透出之气与大自然交融。这样,就在自己周围形成一个气场,产生一种“气在人中,人在气中”的感觉。特别在云手时,自己就像一个圆形气球,在大气中滚动,那种天人合一的感觉由然而生。

三、“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注意的问题

(一)重意气不能轻外形

只有外形正确,符合拳理拳经,才能使意气运行畅通。否则,经络堵塞,意气如何畅行?

意气与外形是相辅相成的。内气催外形,外形催内气。形不离意,意不离形。魂不附体,魂有何用?正如郝少如所言:“拳架不正,气血不通,姿态不端,则神不宁”。规规矩矩盘架子、练动作,这是行气运身的前提和基础。

(二)重意气就要练丹田气

水流要畅通,除水管通畅外,还要有充足水源、强大水压。没有充足“丹田气”,就不会有太极拳的意气运动。

培养丹田气,除练动作、套路外,还需要有辅助训练方法。

釆用的辅助训练方法主要有:

①抱丹田 ②转丹田 ③晃丹田 ④揉丹田 ⑤击丹田 ⑥搓丹田等。

要把培养丹田气日常化和生活化。长期坚持,日积月累,“丹田气”必然越练越充足。

(三)重意气就要学拳理

不学拳理,不仅认识不到意气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可能正确地践行意气运动。

学拳理,不仅要学习今人的文章和体会,更要静下心读一些先师的经典原著。特别是对太极拳经典老三篇《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歌诀》、《十三势行功心解》,更是要逐字逐句、精读细研。读经典原著等于拜先师为师,成为先师的“入室传人”,直接聆听先师教悔,这才是地道的真传、嫡传,正脉承传。

本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或删除。

(0)

相关推荐

  • 掌握太极拳的基本规律 练好太极拳功夫并不难

    和 美 太 极 所谓"规律',是指自然界.社会或某种事务中反复出现的.有节奏的.永恒的某种关系,称为规律.如地球围绕太阳转,既有公转又发生自转,在自转的同时,发生了昼与夜.阴与阳的永恒互转关 ...

  • 太极拳行拳时的松散与整合

    近日有人问我:你总说你练拳不多,怎么写了那么多练拳的文章,你就不怕别人说你闭门造车.误人子弟吗? 我说:练拳少,不等于没有体会,练拳多,不等于就有心得.我虽然练拳少,但我每练一遍拳都有新的体认,而不是 ...

  • 行拳时出脚要守定,移步要用重量不用力量

    行拳时出脚要守定,移步要用重量不用力量

  • 脊柱行拳才是关键

    为什么我们患脊柱病的过程总是很隐形?这是因我们在日常的行走坐卧中,显意识是不关心脊柱的,都是四肢自作主张,想干嘛干嘛.时间长了,人的身体就散了,完全是一团碎片.本来四肢都是脊柱的仆人,现在仆人都觉得自 ...

  • 练拳时胯、肩、体腔形体松开的感觉

    放松一定要松到脚下,真的能松下来,身体的重量一定会传到脚下去的,松了之后必然带来沉.腿部会承受很大的身体重量,腿的承重程度实际上就是松的程度,那时候大腿会很酸.不知道大家在练拳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

  • 练拳要有这种体认,“行拳似绳牵”,一起学习一下

    高山的翼,大海的鳞.脊柱发力,未必就是抖,脊柱是大杠杆,通着头顶与脚底.身体很通顺,触力时,支撑力瞬间生成,这是好功夫.平时,总感觉自己有劲,端着架子,这是负担.感觉很顺,很舒服,一遇到外力,某一种结 ...

  • 杨澄甫真传太极拳十要的行拳体悟(二)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之允升园. 杨澄甫公所传太极拳十要,看似简单,但若澄甫公未公之于众,又有几人能体悟而得呢? 我们现在学拳很幸运,因为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的先辈们已留下丰厚的武学理论和实战经 ...

  • 杨澄甫真传太极拳十要的行拳体悟(一)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之允升园. 当下时节,正是春意盎然的光景.陆陆续续,和拳友们分享了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真传太极拳十要的行拳体悟,探讨颇为愉悦. 之于杨氏太极拳的传承,颇为见地的说法,即:杨露禅闯 ...

  • #太极拳#练拳时的动作转换:太极拳的动作...

    #太极拳#练拳时的动作转换: 太极拳的动作,有前进,有后退,从下肢看,它的主要变化就是弓步与虚步的转换,转换中必须放松,才有可能不断劲.比如:弓步完成,要后坐转换成为虚步时,有些人是用前腿直接向后顶, ...

  • 练拳时“舌抵上腭”就这样按图做。有很神奇的效果

    一.为什么练拳时要"舌抵上腭"? "舌抵上腭"是指在练习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内家拳以及静气功等时,舌尖须轻轻抵住上颚.舌抵上腭之原则:"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