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原创:征文展示】伍岩生作品 | 凤凰山下凤凰营

西散原创主编手册——梅雨墨香
西散原创大型采风征文活动唯一官方发布基地
2021“我心中的凤凰”大型征文展示(005)

“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个是湖南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

新西兰著名作家叫路易·艾黎在游览凤凰后,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座由长年滴翠的南华山,穿城而过的沱江,石板铺成的街巷,古老的建筑群落以及纯朴的民风民俗组成的边远小镇,吸引了无数的人们。特别是从沈从文先生的书中,黄永玉先生的画中,人们找到了去凤凰的理由。为此,凤凰古城成了海内外游客们梦绕魂牵的地方。

安静的小城喧哗了,浮躁的人们慰籍了,在一阵阵“凤凰好美”的赞美声中,这座古朴的小城给人们留下了至深至美的印象,但很少有人去溯源凤凰古城之“凤凰”由来。

在离凤凰古城西北方向30公里的地方,莽莽武陵山脉连绵起伏,翠峰耸峙,其中有一座山,似金鸡独立,四周的山众星拱月般的向她靠拢。此山形状若鸟,昂首展尾,犹如展翅欲飞的凤凰,故此,取名凤凰山。

凤凰山用她母亲般的情怀孕生了一座衙门兵营——凤凰营。

凤凰营旧址在现今凤凰县落潮井镇落潮井村的一个山麓上。

据清道光《凤凰厅志》记载,凤凰营建于明隆庆三年(1569),位于为今凤凰县落潮井镇政府所在地东南方向的一个山麓上,当地苗族群众称这衙门所在地的山麓为“帮高衙门”(苗语,意为衙门山)。

2021年6月的一个周末,我和一个朋友驱车前往落潮井镇考察。在落潮井村吴村长的带领下,我们三人一同前往凤凰营旧址。

从村部出发,横过落麻公路,下一斜坡,沿田埂向东南方向直走约150米,来到一坵田边,吴村长介绍说:“这坵田叫'拉食堂’(苗语,意为食堂田),面积约2亩,也许这是当年衙门机关的食堂所在地。”

走过食堂田,我们开始上坡,山坡的两边同样是依山而开垦的层层梯田,长势喜人的禾苗,在山风的吹拂下层层起伏,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沿斜坡继续走约100米,吴村长说:“我们现在已经踏入古衙门兵营的中心部位了。”我们一边走,吴村长一边介绍说:“从这里开始一直到山顶,再翻过山坳,整过这个坡就是古代的衙门遗址了。”他边讲边用手指划着,把这个山坡都圈划在内,约估50亩地。

他还说,去年村里用开垦机把这些土地都深挖了一遍,用来栽种红心猕猴桃。挖出了许多砌墙用的石头,有的还经过人工凿过,还挖出瓦砾、陶瓷片。他说,别小看这到处都是的破罐烂碗,1987年,经北京专家鉴定,全是明朝的“宝贝”。

我站在一田埂的高处环顾四周,山顶上土筑城墙的轮廊依稀可见,缓缓蹲下,轻轻的翻开脚下的草丛,想从中找到古人留下的足迹,寻找他们留下的只言片语。

在南方广阔的苗疆,土生着一股强悍的苗民,他们不识君王,不服帝制,不畏强势,不怕欺压。他们只图吃饭穿衣,安享生活。但强势官府往往欺负他们,夺其田土,抢其民女,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故此,他们奋起反抗,自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起,万里苗疆狼烟四起,战争连年不断,至万历四十三年(1615),国史记载的大小征苗之战就有三十多起。

凤凰营是在明朝庆隆三年(1569),由镇竿守备陈师表上奏朝廷并由朝廷核准在此修建的,目的是镇压、平服造反的苗民。

饱受欺压之苦,战争之痛的苗民,那屈服于官府的镇压?于崇祯十六年(1643),再次反抗朝廷的镇压,造反苗军将驻守边墙的7800官兵杀戮殆尽,修筑于腊尔山地区用于镇压苗民的边墙也被夷为平地,凤凰营也惨遭摧毁。

康熙二十四年(1685),今补丁寨吴二过、吴老叟牵头造反,苗疆又狼烟四起。巡抚丁思孔、副将郭忠孝统军镇压时,重建凤凰营,石砌的城墙,如今依稀可见。

距凤凰营不远处,有一个鸡公寨。该寨的后山上,原来竖立着一块“扶苗碑”,碑高一丈一尺五寸,宽四尺,碑石为青石质,碑石上有碑帽檐,碑帽正反两面均雕刻有一只雄壮的老鹰。该碑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立,碑文为繁体楷书,内容为记载官府安抚苗民的举措,为朝廷歌功颂德。可惜该碑在文革“破四旧”时被当地村民砸毁。

鸡公寨的寨名是这样由来的:相传在村寨右侧的一个山坡上,有一只岩公鸡,这只岩公鸡一叫,天下的雄鸡才鸣叫报晓,故此,把此寨叫鸡公寨。

为什么要把碑立在鸡公寨呢?就是要通过立碑,把鸡公镇住,并在石碑的帽檐上刻有一对雄鹰,用来捉“鸡”。

自从立了这块石碑后,鸡公寨的岩鸡不叫了,村寨由原来的683户人家慢慢的衰败,只剩下20几户人家了。

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

康熙在削平三藩,绥辑漠北,收复台湾之后,面临的就是僻处南边,从未归化的苗民问题。在“合天下之心以为心,公四海之利以为利”的治国指导思想下,他采取了以教化为主的治苗方针。于是,康熙就委派湖广总督鄂海前往湘西苗疆作实地考察。

接旨后,鄂海于康熙五十年(1711)9月率队前来湘西苗疆调研考察,先后到达了五寨司城(又称镇竿城,现今的凤凰城),乾州城等地进行田野调查。

鄂海入苗疆之际,正值康熙恩泽天下,推行改土归流之时,饱受战争之苦的苗民,面对强势的官军,他们只得暂时归顺朝廷,以图生存发展,于是,大部分苗寨首领率众纷纷表示归顺,鄂海将苗民归顺的情况奏报皇上,康熙大悦,认可了鄂海的扶苗成绩。

为传颂君臣的治苗功绩,鄂海在今凤凰县落潮井镇落潮井村鸡公寨的后山坡上,立了一块高大的“扶苗碑”,碑文分三个段落,全文726字,第一段叙述的是鄂海深入苗疆实地调研的情况以及治苗所取得的功绩;第二段叙述的是苗民归顺,天下内外一体后的感言;第三段是鄂海拜手稽首而作的颂词。

我们在走访中了解到,当地村民吴其安家中,尚保留有一块原“扶苗碑”的残碑石。

吴其安老人今年86岁,身体状况尚好。他说,这个碑就立在他屋后面山顶的第一坵畲上。破四旧时期,有一天,天气很好,他伙同吴明芳等四人背着几大捆稻草,走到屋后山的碑下,用稻草堆在碑石上,把石碑烧裂,然后用锤子把石碑砸碎,随后把这些破碎的石碑抬下山铺路。

多少年后,他看到一块石碑上刻有字,觉得也许有用,就搬了一块放在家中的床底下。

我们看到了这块残碑。石碑很小,呈梯形,底边长约40公分,高约35公分,上边长约35公分,厚约10公分。上面的碑文清晰可认“……生苗八十三寨……容化导,教之礼让……”等字样。经查证,与《凤凰厅志》记载“扶苗碑”碑文一致。

“扶苗碑”遗址与“凤凰营”旧址相距仅1500米,从一个侧面佐证“凤凰营”的存在。

那么,凤凰城和凤凰营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在凤凰境内,流传着这样一个人人皆知且和时间一样古老的的故事——

明朝初年,成立五寨长官司,镇竿(今县城沱江镇)属五寨长官司所辖治。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朝廷治理疆土的需要,城池的扩容建设尤为重要,凤凰营虽有兵营,但缺少水源,制约了人口的繁衍,限制了地方的发展,改建城池成了首要的问题。但城池的选址事关重大,非草率可以从事。于是,他们请来了德高望重的风水先生,风水先生经过周密的风水考察,最后将重点放在三个地方,即镇竿镇,凤凰营和满江潭。

再将所选的三个地方详细考察研究,从风水、资源、地理位置等进行一一对比,镇竿的优势凸显出来,这里山川雄秀,灵气所钟,水曲流回,溪洞疏落,良田阡陌纵横,地理上西托滇黔,东控武陵,上至黔中,下至蒲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战略要地。

风水先生非常负责,他走访当地老人,访后得知,镇竿为“天禄坪”地。传说天禄为神瑞之兽,五色光耀祥明,王者道备则至,那么,无疑是神兽所居,天赐福禄的风水宝地。通过再次认真查看地形,觉得此地有如盘龙饮水,凤凰筑巢,犀牛归渊,白虎回头。

风水先生喜从中来,连声道:“宝地也!宝地也!”当即拍板在此建城。

但风水先生的拍板得到了其他两个营地当权派的反对。僵持不下之际,风水先生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法则,提出了用称土的办法来确定城池建设地址,土重者为城,最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于是,风水先生分别从三个地方取来城土,以升(古时当地人的一种计量器皿)为计算单位,一一称过,最后的结果是,镇竿镇的土比其他两个地方的土要重,大家没有话说,认为这是天意所为。

故此,执掌地方官印,治理苗疆大权的兵营就从落潮井凤凰营迁到了镇竿,随后镇竿城就更名为“凤凰城”,凤凰县城因此而得名,并名闻遐迩,享誉国内外。


作者简介:伍岩生,男,苗族,湖南凤凰人,乡村语文教师,爱好阅读写作,偶有文章发表于报刊和湖南作家网等。

西散原创主编:梅雨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