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之躺(1):欲近链条苦无门
号主按:
躺平有历史渊源。
躺平背后,站位之高下、格局之大小、目光之远近,大相径庭。
布衣之躺,无非粥水维生,浑浑噩噩,抛家舍业;高士之躺,则安于不售,寄情田园,以为大隐;而将相之躺,则笑看愚氓,误国害民,任凭王朝覆灭。
古者有井伯之后,名奚字子明者,先躺后起,或躺或起,后为知己所荐,秦穆公所用,匡扶国政,开疆拓土,封百里,以百里奚青史留名,实为躺界伟器,国之傲也。
百里奚可以说是历史上躺平有术的人。
百里奚在历史上太牛拜了。《左传》、《东周列国志》、《孟子》等不同史书对他有不同的记载,有的相互抵触,有的相互印证,倒是可以判定,史上确有其人。
按公认的说法,百里奚,姜姓井,名奚,字子明,虞国人,井伯之后。也有史书记载其为楚国人,至今河南南阳有百里奚墓地,是旅游景点。后改姓百里,是被秦穆公重用为相之后,封地于百里,遂以封地为姓。
如果百里奚(此时实为井奚)入仕秦国之后无甚作为,我们今天就无法探寻到他在入仕虞国前后的躺平智慧。一个毫无建树之人,即使具躺之心,有躺之实,也不过市井布衣之躺,为淹没于芸芸众生之中的穷家小户之忧,何足道哉?而国难当头,危机四伏之中,皇皇朝庭的君侧将相之躺,方见国之危亡、社稷兴衰。
百里奚祖上井伯曾是虞国大夫,但到他井奚手上,已是家道中落,虽才华横溢,甚具贤名,但是仍久不售,未能将才华售于诸侯。家境贫寒,他过得十分潦倒,到30岁上还是鳏寡孤独一枚,娶不上媳妇,只能被动躺平,一边以养牛为生,一边静待时机。
人生的转折通常在婚娶之后。百里奚三十多岁除了一肚子才能,还操练得一手养牛技术,是虞国小有名气的养牛专业户。一个颇有才名的男人,又擅长养牛,这两种原本毫不相干的本领和追求在百里奚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如果说,怀才不遇是百里奚的不幸,那么,精于养牛则是他的躺平之术。将古人心目中执掌权柄的上品与徘徊于牛栏的下品之巨大反差集于一身,这给他赢得了巨大的关注,声名自是鹊起,终于赢得青睐。某年某月日,有擅长抚琴的杜氏久闻其贤,愿意嫁他为妻,百里奚遂与杜氏喜结连理,终于娶妻生子。即使按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到30多岁才成家,这已经是不一般的晚婚。
婚后经年,百里奚喜得贵子,肩上担子更重,而欲售才华于君家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养牛终不是一个有志男人的归宿,跻身权贵阶层,靠近统治者利益链条以扣之、弹之,闻其美声,食其利禄,有不可遏止的诱惑,躺平太久恐错失靠近链条的良机。
他决定挺起腰杆,走出牛舍,去列国游历,谋求一官半职,以施展才能。跟中国积古以来有志于光宗耀祖的读书人一样,百里奚极其渴望入仕成为链上一环,以提振家族声望。在妻子杜氏"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慰勉、支持下,他离开了虞国。
他为什么不就近在虞国谋官呢?
翻遍史册,找不到百里奚何以舍近求远,"出洋"谋职于外国的原因。是虞国太小太落后,是虞国国君不足以令他觉得值得辅佐?还是他没有门路难以进身?史上没有记载。
窃以为,最大的可能是后者。他家道中落之后,地位低下,社会关系简单,没有门路,没有通道,难以进身。这在集权统治下的社会是难有出头之日的。无数古代先贤的遭遇也反复证明了这一点:没有关系网,不在统治阶层的利益链条上,没有人提携,即使有操天的本事,做奴才都摸不到门路。除了躺平复躺平,直到心与身俱死,别无选择。想近身利益链条,弹奏利益链条甚至成为利益链条上的一环,谈何容易?
百里奚结束躺平出外谋官之举使他终于有机会遇到史上另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这个人就是蹇叔。
蹇叔不得了。
蹇叔何许人也?他是饱读之士,贤名远播,有诗人情怀,不用于世,隐居躬耕于铚邑,居于茅屋草庐,妥妥的一位高调躺平、静待时日之士。这位饱学之士跟年龄小他一岁的百里奚不同,他虽身在宋国,却与多国君王身边的谋臣不是同学就是朋友,广有人脉,很有关系,是游离于统治阶层利益链的手眼通天之人,甚至可以说,蹇叔就是躺平在统治阶层的利益链条上。
百里奚结束躺平,跑出虞国,先是谋于齐,齐王对他没兴趣,又求官于宋,宋王也没发现他的过人之处,没怎么答理他。尴尬之中,他流落宋国,沿街乞讨,很是狼狈。
无有平台,没有关系网,无用武之地,不躺平又能怎么样?他再次陷入欲躺未躺、不想躺又不能不躺的尴尬境地。
这时,他的贵人,也是他的伯乐出现了。也不知是大街上巧遇,还是沿门乞讨中正好讨到蹇叔家,总之,他搭上了关键人物蹇叔了。蹇叔将帮他打开通往利益阶层的大门,把他推到那个历代读书人心向往之的利益链条上。
蹇叔观其仪表、听其谈吐,甚觉,此人不俗。
两人相遇,相谈甚欢,可谓知音难得。蹇叔非常赏识百里奚的才华,便收留了他,给了他一碗饭吃。
百里奚屡屡向蹇叔辞行,欲继续到列国谋官,蹇叔劝他先别急,先跟自己一起躺平一阵子,以审时度势,等待时机。他甚至对百里奚说,以兄弟大才,必有出将入相、大展鸿图之日。
百里奚生存不保,寄人篱下,只能暂时从命。
这回,他实际上是在蹇叔的安排下躺平。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