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鸿蒙并非针对手机打造,自研之路依然崎岖

在过去几个月里,华为的鸿蒙系统可以说是引发了众多关注,并且官方也针对外界的猜测进行了大量的回应。近日据相关媒体报道显示,华为董事会成员兼高级副总裁陈黎芳表示日前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媒体圆桌会议上表示,“鸿蒙操作系统其实已经(开发)很多年了。它不是为手机操作系统设计的,是用于工业系统”。

  • 华为鸿蒙目前并未针对智能手机打造

再结合在MWCS展会旗舰,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在媒体见面会上的表态,“(华为)依然是安卓生态的坚定支持者”,以及“还没有明确的上市时间”。给网友的感觉就是,鸿蒙或许是华为对谷歌唱的一出“空城计”。

不管怎么说,鸿蒙系统与大众的印象是出现了一点微妙的偏差,to B的工业系统与to C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确实有着很大的差异。而此前在知乎上有关是否愿意尝试华为自研鸿蒙系统的问题上,多达9000余个回答中,愿意支持的用户占据着绝大多数份额。

“裤子都脱了,你现在给我看这个”,华为真的欺骗了广大消费者的感情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到目前为止,华为的鸿蒙系统唯一能够确认的官方信息,是处于商标注册的初始阶段,其究竟是怎样的则还是个未知数。如果现阶段鸿蒙已经是一个准备面向消费级市场推出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此前就应该已经放出了开发者预览版或Beta测试版等类似的先行版本,以让开发者丰富软件生态及测试BUG,就像大家所熟知的iOS和Android那样。

因此有观点认为,华为高层此次的表态其内在的逻辑与早前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所言,“我们之前至少买了高通5000万套芯片,从来没有抵制高通”一样,是有意在给外界赋予鸿蒙极高的预期“降火”。

  • 造操作系统,难易在一念之间

事实上,外界对于鸿蒙抱有这种异常高的期待,是对于自研操作系统的难度有着错误的估计。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看法,去年销售额1085亿美元,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注册专利数量全球第一(5405份)的华为,做个操作系统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但在这里我们必须点明的是,如果华为单纯只是做一个操作系统可能并不难,但与做一个能商业化的操作系统之间,可以说隔着一个太平洋。毕竟对于一个有计算机科学基础的人来说,“从零开始”做一个操作系统,至少还有相关的教材参考。

比如说,于渊的《Orange'S: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以及川合秀实的《30天自制操作系统》,这两本书都是面向入门级的读物。一边看一边操作,半年之内或许就能写出一个能跑得起来的微型操作系统。如果还有更高的追求,那么还有《Linux 0.11内核完全解析》,做一个拥有bootloader 、虚拟内存、文件管理系统、GUI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也同样是能够实现的。又或者说,把某个Linux发行版的外壳换掉,再加上几个小程序或者相关接口,其实也能算是一个新的操作系统。

个人做类似OSASK这种的32位微型操作系统是一回事,华为的鸿蒙、谷歌Android,乃至微软的Windows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后者的目标也从勉强能用,升级到更为多元化的层面。以桌面级操作系统为例,其本身的代码量在千万行量级,例如微软的Windows Vista代码规模就在5000万行,而这背后是9000余名程序员花费了5年时间才完成。

尽管针对移动端的操作系统代码规模要稍微小一点,但也同样是个艰巨的任务。此前在ICS(Android 4.0)及Galaxy Nexus的发布会上,Android之父Andy Rubin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Android 4.0的代码超过100万行,这个数字与Linux核心系统代码规模大致相当,也就是Windows Vista的1/50。

  • 打造操作系统容易,但建设生态很难

但是与围绕操作系统建立的整个生态系统相比,打造生态又将困难上升了数个等级。真正想要打造一款获得市场成功的操作系统,最起码的一点就是开放,能够让更多的第三方开发者看到利益,并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一起来构筑优质的软件生态,这样才会产生足够的市场效应。

大家听起来可能觉得并没什么困难的,但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事实告诉我们成功的例子却寥寥无几。以移动端操作系统为例,大名鼎鼎的Windows Phone死于大企业病,以及迭代过于缓慢导致出现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让开发者跑了个精光;塞班死于先天不良,以及闭源特性和编程理念的特殊,造成开发者上手难度大、开发周期长,并且对于高分辨和触摸屏的支持不利,也让其被时代所抛弃;即便是最近的阿里YunOS,则是死于“私心过重”,作为一个平台,其目前所承担的是预装阿里应用,以及扩张阿里影响力的作用,然而这就足以让其竞争对手心存顾虑了。

其实,在Android与iOS定鼎移动端操作系统市场之后,还是有成功的例子。在印度市场成为继Android之后第二大操作系统的KaiOS,其主要特色,是将基于HTML 5的应用程序带入非触控设备,且具备支持4G LTE的功能,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了一种特殊的半智能手机生态。

但是在KaiOS的案例中,印度首富Mukesh Ambani的支持却极为重要。Mukesh Ambani成立的Reliance Jio Jio公司在2016年从零开始建设覆盖全印度的4G网络,并向用户提供免费4G服务,仅用170天就获得了1亿用户,然后再推出了仅需1500卢比(150元人民币)就可以获得的基于KaiOS的Jio Phone,才使得其取得了这样的成绩。

KaiOS的成功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免费+补贴这一典型互联网打法的成功。不过遗憾的是,对于华为来说,KaiOS经验能够被借鉴的地方可谓少之又少,毕竟印度手机目前看上去还是蓝海,而国内则早已经成为超竞争化的红海,在经过了多年市场教育的中国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的要求更高,因此让他们用仅支持几款有限APP的手机,基本上就是天方夜谭了。

鸿蒙想要成为一款成功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所面临的其实当初Windows Phone相同的情况。软件丰富程度远逊于竞争对手,导致用户基数不够,第三方开发者热情难以为继,进而使得平台上应用缺乏,更难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并最终进入一个死循环。即便有支持国产操作系统的情怀加持,但用户最后还是要回归实际使用体验的,因此在不找到足够数量的盟军时,贸然上阵或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从目前来看,华为选择将鸿蒙应用在工业系统或物联网这一尚属蓝海的领域,则可以用于积蓄实力,待时机成熟时“反攻”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领域。而对于目前主流的谷歌Android来说,方舟编译器这类各类新技术的研发与使用,也能为未来自家产品积累更为丰富的经验。但从长期来看,国内手机厂商在占据了全球市场大部分份额之后,自研操作系统无疑将会是必经之路。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历数李楠参与的魅族发布会:一路走来实属不易

只要向前的脚步不停止,道路就会延伸。

是怎样的应用内广告,让谷歌也不得不痛下杀手

这两款APP的操作,已经不能用吃相难看来形容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