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传统玩法之后,互联网行业将如何蜕变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中,互联网行业此前很多默认的通用规则似乎正在被逐一打破。
那么什么是通用规则呢?根据以往互联网平台迅速崛起的经验不难发现,首先是找到一个切合用户痛点的领域,前期通过烧钱补贴迅速造出声势吸引用户,同时培养消费习惯,在这一领域出现众多竞争者之后,即意味着更多的资本,包括资金和资源都流入相应市场,此时再借助先发优势成为行业巨头,并最终实现赢家通吃的完美结局。
这套打法曾经百试不爽,而在如今所有我们脱口就能说出的互联网平台发展史上,也几乎都能看到类似方式的存在。但是在2019年中,这样的操作方式却似乎逐渐开始失效。
共享经济不灵,“自封为王”行不通了?
而最明显的改变,则发生在前些年爆火的共享经济领域。曾经火爆一时的共享单车在2019年已经逐步减少补贴,还存活的主流平台使用费也在不断上涨;而在共享汽车领域刚刚进行至最“炮火最猛烈”的时候,大量平台与共享单车企业一样陷入了“押金去哪儿”的迷云,相关负责人甚至整个公司都能在一夜之间消失。并且与此同时,城郊的共享汽车坟场规模则开始逐渐扩展。
相比较共享单车和汽车,资产更“重”的共享办公空间WeWork也陷入了这一风暴中,估值更是被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去年10月,WeWork的估值从高峰470亿美元一路下跌至150亿美元,并且宣告IPO失败。而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迈克·威尔逊更是将WeWork的上市失败,定义为“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并称“没有实现盈利的企业提供慷慨资金的日子已经结束”。这也意味着流行于互联网行业中这套“自封为王”的玩法,似乎逐渐开始行不通了。
获客成本不断上涨,下沉市场吃香
在“烧钱万能法”失灵的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互联网企业获客成本的不断上升。而这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目前已经站稳脚跟的互联网平台来说,随着用户总量开始无限接近天花板,想要获得新客所需付出的成本已经越来越高。此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公开举例称,“2016年淘宝获得一个新增用户需166元,京东是142元”,“到了2019年,淘宝则要花536元,京东更是要到757元”。
对于新的平台而言,同样需要承担获客成本所带来的压力,因此不少平台将目光放到了“单价”更低的下沉市场中。吴晓波曾称,拼多多在2016年的获客成本只有10元,远远低于主要竞争对手。而同样在下沉市场里有着不错表现的趣头条,也曾被业界分析认为,其通过师徒系统来不断压缩获客成本。
但即便是在下沉市场,获客成本也在不断的上涨,吴晓波口中拼多多的获客成本已经在2019年上涨至144元。与此同时,包括蓝鲸财报在内的报道及业内人士,根据趣头条连续几个季度的财报推测,“新增日活用户的获客成本飙升,已经从60多元涨到了600多元”。在这样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下,成熟平台的维续和转化越来越难,而新平台的诞生和突破也或将变得更为困难。
社交蛋糕仍具吸引力,腾讯护城河也越修越深
说到新平台的诞生,我们也不得不提到在2019年依然动作不断的社交领域。在腾讯旗下社交平台微信和QQ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水电煤”的当下,同样也出现了大量想要突破其护城河的竞品,并分到这一领域的蛋糕。早在2019年初,就有三大新平台“战”微信的盛况,然而无论是王欣的“马桶MT”,还是罗老师的“聊天宝”,亦或是是与大热短视频App抖音紧密相关的“多闪”,目前来看还都未能实现这一目的。
而另一边,受到市场冲击影响的腾讯,也开始重视社交服务的多样性发展,并且进行了不少尝试。例如在苹果App Store中上线一款名为“猫呼”的视频社交软件,其主打陌生人视频社交功能,还支持美颜功能,在2019年12月还上线了一款名叫“有记”的App,产品功能则与微博类似,并引入了“话题广场”、“话题日报”等功能。因此不难猜测,未来腾讯方面还是会进一步巩固自己在社交领域的绝对优势,但这对于该领域的其他平台来说,机会还有多少呢?
还未上市的超级独角兽,2020年将去向何方
虽然强悍如腾讯,也依旧在捍卫自己的优势地位,但其实如果我们将视线放到整个互联网行业,就不难发现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互联网巨头的势力已经进一步发生了变化。而这其中,无疑又以美团和字节跳动这两大综合体的崛起最为引人瞩目。
其中,美团已经于2018年在港股上市,并且在经历了十年发展之后,即将在2020年启动“领导梯队培养计划”,而高层领导的变更也将有可能给其发展带来新的思路。但在另一方面那些尚未上市的超级独角兽,诸如滴滴出行、蚂蚁金服、字节跳动等,也在2019年中不断有着相关动向和传言出现,因此在2020年中这些企业的变化无疑也值得关注。
而随着这些近年来新晋超级独角兽企业的出现,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来说,无疑也相当于进行了势力的重新划分。但在2020年中,这些还未上市的巨头级企业还将会有哪些动作,显然也正是我们在未来所关注的焦点。
2020年消费电子市场前瞻:新技术普及之时终至
新的一年里,消费电子市场无疑将会迎来更为激烈的局面。
索尼PS5要“究极向后兼容”?我们替它捏了把汗
无论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实现,可能对于索尼来说都不太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