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法直接给父母指出谣言? 这些平台可以帮你忙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而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平台看似也是一袭华美的袍子,闪耀着烨烨的光华,但其实里面也暗藏着无数“虱子”——谣言。

对于网友来说,一则流传在朋友圈的谣言轻则导致你微信家族群整日提示声不断,被迫“免打扰”,重则导致你夏天吃不到蜜桃加西瓜,平日吃不得紫菜和薯片。而对于平台来说,谣言对整个平台的公信力都起到了极坏的影响,而且若是要治理谣言也是个“力气活”。为了更好地治理互联网大环境,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平台们,究竟拿出了什么法宝呢?

  • 多管齐下的微信

社交流量可以说是一切流量之源,也是新时代谣言发展的温床,因为这些个高频流量的平台往往更有利于耸人听闻的谣言病毒式的传播。如果是在陌生人的圈子里,嘴巴毒辣的网友往往能肆意调侃造谣者的非蠢既坏,以及传谣者的盲信无知。但如果是在熟人圈里,尤其是当家长长辈将一则显而易见的谣言放到你跟前的时候,再犀利的网友也会变得哑口无言。

本着团结家庭和睦关系,净化网络整体环境的原则,你最常用的熟人社交软件微信这两年在辟谣这件“小事”上可谓下足了功夫,不仅引入专业的第三方辟谣机构,通过微信辟谣助手等系统工具处理谣言信息,还定期在“微信安全中心”“谣言过滤器”“腾讯安全观”等官方公众号上进行辟谣。有了官方出马的辟谣,在说服力和执行力上就明显上升了一个档次。

从目前执行的效果来看,“官方辟谣”成果丰硕。在去年12月腾讯发布的《2017腾讯公司谣言治理报告》中显示,一年时间里辟谣阅读总次数达8亿,拦截谣言超过5亿次,辟谣榜单研究报告累计发布76个,辟谣专家和机构合作方达1304家。而在上月微信汇报的谣言治理成果报告中,从2018年4月至10月,微信已辟谣文章7万篇,删除公众号谣言文章近7000篇,并处理近百个严重违规的公众账号。

  • 另辟蹊径的头条

导致谣言传播广泛的另一个原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造谣这件事,从根源上说主要靠的是想象力,比如说把蜜桃和西瓜这两个完全不相干的食物编排出食物相克的“小贴士”,比如说新时代的指着肉松硬说是棉花,又或者自行“生产”出H7M9、SK5等等碰一下就感染的病毒。与之相对应的,辟谣则需要发挥动手能力(找资料)、逻辑能力(分析关联逻辑),以及个人阅历的广泛程度。

正因为辟谣麻烦,所以很多人对辟谣的态度也就变成了,“自己以及周边的人知道就行”。可即便是这样,若是在家族群里简单粗暴地指出“这是谣言”,依然会面临被亲妈踢出群的潜在危险。即便是对于亲人之间传播的谣言,大多数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那对于整个互联网大环境中的谣言,有怎么会有动力去热心辟谣呢?

然而就在前两天,今日头条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广发英雄帖,推出“谣零零”反谣言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通过给钱的方式激发创作者们辟谣的热情。据了解。今日头条今后每个月都会挑选出100篇优质的辟谣内容,从参与奖到一等奖分别会得到单篇300至3000元的奖励。如果有创作者能长期提供辟谣内容,平台还会考虑签约,并提供“流量分成+保底收入”。怎么样,现在辟谣的热情是不是高涨多了呢?

  • 技术扎根的百度

除了激励网友们自行辟谣,还有一种更为炫酷的辟谣方式,“算法挖掘辟谣”,或者说“大数据辟谣”。近年来在AI领域有所突破的百度搭建了一个智能辟谣平台,可以在算法挖掘技术以及大数据的支持下更轻松地识别出易发酵的不实消息,并在谣言产生影响之前就作出预判,同时及时推荐相关的事实论证信息,防止大规模网络谣言的爆发,

与此同时,百度的相关技术人员还打算利用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将百度辟谣平台打造成一个深度学习系统,以便更加智能地识别并找回网络上的谣言。如今,有公开报道的数据显示,百度每年处理超过30亿次可能涉及虚假信息的用户求证请求,并且渗透在网民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如果这项技术得以落地,其影响的受众范围将会相当巨大。

说到影响巨大,还要提今年暑假在京正式上线的这个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该平台由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办、新华网承办,设立了部委发布、地方回应、媒体求证、专家视角、辟谣课堂等栏目,不管是规模上、权威性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个平台将有能力做到大数据精准识谣、联盟权威辟谣、多终端立体传播,甚至指尖即时查证、关口前移防范等多重作用,堪称辟谣界的“人间大炮”。

如果说互联网是袍子,谣言是虱子,那么上面提到的,从各种角度出发的辟谣工具和举措,则是不断升温的热水。希望经过洗涤之后,数以亿计的网友们能获得一个更为安心且舒适的互联网大环境。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更快的移动网络正在杀死WiFi?这事还得说明白

越来越快的移动网络,真的会“干掉”WiFi?

小米停止BL解锁的假消息,为何能引起众多关注

现在,你还会给手上的智能手机刷机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