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以一人之力“抽梁换柱”,怀丙正凌霄塔的建筑技术至今是谜
900多年前,北宋真定府(今河北省正定县)有一个精于建筑工程技术的聪明人,生卒年月不详,只知道他是一个名叫怀丙的僧人。史料记载他一辈子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从黄河里捞出了八只万斤重的大铁牛;第二件事是他巧妙修复赵州桥桥体铁构件,他以一人之力将侧倾的赵州桥修复如故;第三件事是“抽梁换柱”修复真定府凌霄塔塔心的“通天柱”。
高憎怀丙捞黄河铁牛、修赵州桥、正凌霄塔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大家都知道怀丙在黄河淤泥里捞铁牛是利用了河水的浮力,高僧怀丙修赵州桥、正凌霄塔的技术,由于没有文献资料记载,至今仍是个谜。
“正定四塔”之一的凌霄塔俗称木塔,为一座砖木混合结构、八角九级楼阁式塔,可供人登临,现高40.98米。始建唐代宗时期(公元762—779年),原名慧光塔,虽历经修葺,现极存宋、金建筑风格。此塔在结构上保存了对稳定塔身极为有利的塔心柱形式,是研究我国早期古塔塔心柱结构的唯一实例。
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宗时期,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奉敕改为天宁禅寺。据史料记载,寺内原有主建筑沿中轴线自南而北有牌坊、天王殿、重门、前室、凌霄塔、后殿,现仅存凌霄塔。
凌霄塔,早期称“慧光塔”,后人根据其挺拔、高耸、直冲霄汉的雄姿,称之为“凌霄塔”,又因其以木结构为主而俗称木塔。据文献记载,木制楼阁式塔盛行于汉末,由于木材易于起火焚毁,所以木塔在我国现存古塔中为数甚少。凌霄塔为一座平面呈八角形、砖木混合结构的楼阁式塔,一至三层为砖结构,四层为砖木混合结构,五至九层为木结构,外部轮廓逐层递收,给人以稳定柔和之感。
凌霄塔下为八角形台基,塔身第一层甚高,塔身墙体下部设阶条石一周,四正面辟圆拱形洞门,由东、西、南门可进入首层塔心室,室内顶作穹窿式。北门则为登塔而设,可达顶层。
凌霄塔的精妙之处是于塔心室四层以上保留着对稳定塔身极为有利为塔心柱结构。塔心柱是我国古塔塔内构造的古制,对塔的稳定极为有利,其结构方法是以巨大木柱自塔顶贯通全塔,直入地下,各层均用放射状横梁支撑。
我国早期的木塔多用塔心柱作为塔身的骨干,凌霄塔保存了塔心柱这一结构形式,但是其塔心柱因是半木塔而未能一插入地。罗哲文先生在《中国古塔》一书中谈到此结构时指出:“我国现存实物中,仅天宁寺木塔尚存这一种结构方式。”凌霄塔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
凌霄塔自唐朝创建后,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重修。关于凌霄塔塔心柱的维修,《宋史·方技传》记载:“僧怀丙,真定人。巧思出天性,非学所能至也。真定构木为浮图十三级,势尤孤绝。既久,而中级大柱坏,欲西北倾,他匠莫闻斧凿声。”宋代高僧怀丙巧修凌霄塔塔心柱而流传的“抽梁换柱”故事也被载入史册。正定天宁寺凌霄塔,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建安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