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易水学派的薛己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薛己的从医环境、学术渊源、所属学派及学术理论内涵,进一步挖掘薛己的学术思想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学术贡献,以期在完善薛己相关研究内容的同时,对现代中医临床有所裨益。方法:第一、溯本追源,通过史学研究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了解薛己的家学渊源、从医环境和所处的历史背景。通过探究薛己学术理论形成的历史社会背景,对薛己的生平进行补充与斧正,探寻薛己学术思想体系形成的背景因素,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薛己的学术思想特色;第二、旁采诸家,研究薛己医著中所引的医家,以及后世私淑薛己的医家的学术理论,以时间轴为顺序,理清薛己学术理论的继承脉络,探究薛己所属学派的思想理论核心,以及薛己在历史长河中做出的学术贡献。第三、回归薛己,通过研究薛己的医著、注书以及与薛己相关的文献资料,深度挖掘薛己的辨证论治思路和临床施治特色,系统地归纳总结薛己独特的学术思想精髓。

结论:第一、薛己家为世医,自小受家庭影响习岐黄之术,学宗《内经》,成年后承其父业,征为太医院院士。从医后薛己博采诸家,精究医术,善于总结临床经验。因薛己医术高超,颇受当世人肯定,故一路擢升至南京太医院院使。由于职位特殊,薛己临床所诊患者多为大富大贵之人。富贵之人缺乏劳作,多食肥甘厚腻,易致内伤虚损,所以薛己尤其看重内在的补益。除此之外,当世医家多推崇丹溪之法,滥用苦寒之剂,流害不浅。薛己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反思,并结合东垣的“补土”学说,提倡温补脾胃兼以补肾,反对苦寒之剂的滥用,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可见,薛己独特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是家学渊源、从医环境与历史背景综合影响下的产物;第二、薛己私淑张元素、李东垣、钱乙、朱丹溪等医家的学术思想,其中尤其以张元素和李东垣为主。一方面,薛己继承了张元素脏腑辨证的学说和内伤杂病由内论治的思路;另一方面,薛己继承了李东垣的“补土”学说,重视脾胃阳气的固护。在此基础上,薛己将内伤杂病的论治思路发展为并重脾肾,兼顾温煦肾命。后世李中梓、张介宾、赵献可等医家受薛己温补肾命理论的启发,李中梓提出“先后天论”,张介宾提出“阳非有余,阴亦不足论”,赵献可提出“肾命水火论”,从理论和临床诸方面,丰富了肾命理论,完善了肾命学说,成为中医理论的一大原创思维。因此,薛己既是易水学派的中流砥柱,也是温补学派的启蒙之师。除此之外,薛己的学术理论,在内外妇儿诸科领域均有一定的补充和创新。第三、临床论治时,薛己多根据四诊所得的病情表现,从脏腑辨证入手,根据具体病情不同,分别结合经络辨证、气血辨证或八纲辨证,对疾病的根本病机进行详细而精准的探究,进而确立相应的治则治法。其在临床施治时,具有温补为主,补泻兼施,内外同治,朝夕分补,缓急有别,多方合用等特点,体现出薛己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辨证论治思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