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卷44说疑诗解3是举非罚贤进奸退

韩非》卷44说疑诗解3是举非罚贤进奸退

题文诗:
若周滑之,郑王孙申,陈公孙宁,仪行父与,

芋尹申亥,随少师与,晋阳成泄,越种干与,

竖刁易牙,十二人者,之为其臣,皆思小利,

而忘法义,掩蔽贤良,阴暗其主,挠乱百官,

而为祸难;君欲,苟得,破国杀众,

虽不难为.有臣如此,虽当圣王,尚恐夺之,

况昏乱君,能无失乎?有臣如此,身死国亡,

为天下笑.謟谀之臣,唯圣王知,乱主近之,

身死国亡.圣君贤,内不避亲,外不避仇.

是在而举,非在而罚.贤良遂进,奸邪并退,

故一举而,能服诸侯.其在记曰:尧有丹朱,

舜有商均,启有五观,商有太甲,武王管蔡.

五王所诛,父兄子弟,所杀亡身,残破,

害国伤民,败法.观其所举,或在山林,

薮泽岩穴,或在囹圄,緤绁缠索,或在割烹,

刍牧饭牛.明主不羞,其卑贱也,以其能为,

可以明法,便国利民,从而举之,身安名尊.

【原文】3
  若夫周滑之、郑王孙申、陈公孙宁、仪行父、荆芋尹申亥、随少师、越种干、吴王孙、晋阳成泄、齐竖刁、易牙,此十二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思小利而忘法义,进则掩蔽贤良以阴暗其主,退则挠乱百官而为祸难;皆辅其君,共其欲,苟得一说于主,虽破国杀众,不难为也。有臣如此,虽当圣王尚恐夺之,而况昏乱之君,其能无失乎?有臣如此者,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故周威公身杀,国分为二;郑子阳身杀,国分为三;陈灵身死于夏征舒氏;荆灵王死于乾谿之上;随亡于荆;吴并于越;知伯灭于晋阳之下;桓公身死七日不收。故曰:謟谀之臣,唯圣王知之,而乱主近之,故至身死国亡。

  圣王明君则不然,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在焉,从而举之;非在焉,从而罚之。是以贤良遂进而奸邪并退,故一举而能服诸侯。其在记曰:尧有丹朱,而舜有商均,启有五观,商有太甲,武王有管、蔡。五王之所诛者,皆父兄子弟之亲也,而所杀亡其身残破其家者何也?以其害国伤民败法类也。观其所举,或在山林薮泽岩穴之间,或在囹圄緤绁缠索之中,或在割烹刍牧饭牛之事。然明主不羞其卑贱也,以其能,为可以明法,便国利民,从而举之,身安名尊。

【译文】3
  至于西周的滑之、郑国的公孙申、陈国的公孙宁、仪行父、楚国的芋尹申亥、随国的少师、越国的种干、吴国的王孙额、晋国的阳成泄、齐国的竖刁、易牙等,这十二个人作为臣子,都是见小利而忘法纪,进则埋没贤良去蒙蔽君主,退则扰乱百官而兴祸作乱;都辅佐他们的君主,迎合君主的欲望,假如能取得君主的一点欢心,即使败坏国家、残杀民众,也不难办到。像这样的臣子,即使是圣明君王也伯被夺权,何况昏君乱主,能不失去权柄吗?有这些臣子的君主,都身死国亡,被天下人耻笑。所以周威王被杀,国家分成两半;郑君子阳被杀,国家一分为三。陈灵公死于夏征舒之手,楚灵玉死在乾溪之上,随国被楚国所灭,吴国被越国吞并,智伯被消灭在晋阳城下,桓公死后六十七天不得收殓。所以说:阿谀奉承的臣子,只有圣明君主才能识别,而昏君乱主却去亲近他们,因而落到身死国亡的地步。

圣王明君就不是这样,选拔臣子时,对内不回避自己的亲属,对外不排除自己的仇敌。正确的,就据以任用;错误的,就据以处罚。因此,贤良的人就得到进用,而奸邪之臣都被斥退,所以一举就能使诸侯臣服。在历史典籍的记载中,尧时有儿子丹朱,舜时有儿子商均,夏启时有儿子太康等五人,商场时有孙子太甲,武玉时有弟弟管叔、蔡叔。这五个帝王惩罚的,都是自己的父兄子弟一类的亲属,为什么要使他们家破人亡受到惩罚呢?因为他们祸国殃民,败坏法治。请看圣王选拔的人,有的隐居在山林洞穴之中,有的囚禁在监狱桎梏之中,有的从事宰割烹调、割草放牧、喂牛等活计。然而明君不嫌弃他们地位卑贱,因为他们的才能,可以彰明法度,有利于国计民生,据此选拔他们,君主地位得以巩固,声望得以提高。

(0)

相关推荐

  • 在孔子世家的一大段历史里,中国人的男子气概全部被摧毁了!

    孔子世家,最早是王,接着是相,再接着是大夫.到了孔子的父亲,变成了一个武官.到了孔子自己的时候,还什么都没有了. 不过孔子是很懂"礼"的,不过孔子懂的"礼",跟 ...

  • 《韩非子》解读 爱臣第四

    古风藏书 韩非子解读 爱臣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 宠臣过于亲近,必定危及君身:臣子地位太高,必定取代君位:妻妾不分等级,必定危及嫡子:君主兄 ...

  • 陈灵公的共享经济

    (上图为夏姬) "共享经济"的概念是1978年由一个美国人提出来的,定义非常拗口,但实践非常简便,比如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器等等. 可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有个人已经默默 ...

  • 好君王的标准

    春秋战国时期,魏文侯派遣亲弟弟魏成带着太子魏击出兵,攻占了一个名叫中山国的小国.取胜后,魏文侯为了显示自己并不贪图疆土,就在朝会上宣布将中山国赐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 宣布之后,满朝文武都高呼" ...

  • 兼官

    原文 秦武王令甘茂择所欲为于仆与行事.孟卯曰:"公不如为仆.公所长者,使也.公虽为仆,王犹使之于公也.公佩仆玺而为行事,是兼官也."(<韩非子·说林上>) 注 ①秦武王 ...

  •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 事多似倒而顺,多似顺而倒.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者,则可与言化矣.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 事情有很多似乎悖理其实是合理的,有很多似乎合理其实是悖理的.如果有人知 ...

  • 《韩非子》卷44说疑诗解5明正臣言禁五奸事

    <韩非子>卷44说疑诗解5明正臣言禁五奸事 题文诗:为人主者,诚能明于,臣之所言,虽弋驰骋, 撞钟舞女,国犹且存;不明臣言,节俭勤劳, 布衣恶食,国犹自亡.臣有五奸,而主不知. 为人臣者, ...

  • 《韩非子》卷44说疑诗解4无数度臣挠治弑君

    <韩非子>卷44说疑诗解4无数度臣挠治弑君 题文诗: 乱主不知,其臣意行,而任以国,名卑地削, 国亡身死.不明用臣,无数度臣,必断以其, 众人之口.众人所誉,从而悦之;众之所非, 从而憎之 ...

  • 《韩非子》卷44说疑诗解2明刑治官尊主卑身

    <韩非子>卷44说疑诗解2明刑治官尊主卑身 题文诗: 若夫许由,续牙伯阳,颠颉重明,卫侨如与, 狐不稽者,卞随务光,伯夷叔齐,十二者皆, 见利不喜,临难不恐,与之天下,而或不取, 有瘁辱名 ...

  • 《韩非子》卷44说疑诗解1远仁去智师法执术

    <韩非子>卷44说疑诗解1远仁去智师法执术 题文诗: 治大非谓,赏罚之当.赏无功人,罚不辜民, 非谓明也.赏有功人,罚有罪而,不失其人, 方在于人,非能生功,止过者也.禁奸之法, 太上禁心 ...

  • 《韩非子》卷55制分诗解1 刑赏非私相窥止奸

    <韩非子>卷55制分诗解1 刑赏非私相窥止奸 题文诗: 国博君尊,其必法重,令行禁止,于天下也. 是以君者,分爵制禄,法必严重.国治民安, 事乱邦危.法重严者,得人常情;禁令轻者, 失其事 ...

  • 《文心雕龙》卷44总术诗解1经典为体言笔为用圆鉴区域大判条例

    <文心雕龙>卷44总术诗解1经典为体言笔为用圆鉴区域大判条例 题文诗: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无韵者笔,有韵者文. 文以足言,理兼诗书,别目两名,自近代耳. 颜延年曰:笔之为体,言之文也;经 ...

  • 《文心雕龙》卷44总术诗解2按部整伍以待情会因时顺机动不失正

    题文诗:是以执术,驭篇亦似,善弈穷数;弃术任心, 犹如博塞,之邀遇故,博塞之文,借巧傥来, 前驱有功,后援难继.少既无以,相接多亦, 不知所删,多少并惑,何妍蚩之,能制乎焉. 若善弈文,术有恒数,按部 ...

  • 《列子》卷1天瑞诗解3真情无为非知非能

    <列子>卷1天瑞诗解3真情无为非知非能 题文诗: 子列子曰:天无全功,圣无全能,物无全用. 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化,物职所宜. 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有所否,物有所通. 何则如是?生 ...

  • 葛洪《抱朴子·外篇》卷14用刑诗解2不废戮罚明赏罚邪

    葛洪<抱朴子·外篇>卷14用刑诗解2不废戮罚明赏罚邪 题文诗: 八卦之作,穷理尽性,明罚用狱,著于噬嗑; 系以徽纆,存乎习坎.然用刑罚,其来尚矣. 逮于轩辕,圣德尤高,躬亲征伐,至于百战, ...